《張純如》

《張純如》

《張純如》是一部高清晰劇情紀錄片,真實記錄了一位年輕勇敢的美籍華裔女作家,如何以自己的生命,深入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殺那段黑暗的人類歷史,並將它還原成文字,著成一本震撼人心的暢銷書的歷程。該片由大地電影及加拿大史維會多倫多分會邀請一家屢獲獎項的製片公司——真相記錄製片公司拍攝,並計畫在在2007年年底,即南京大屠殺七十周年時在全球的電視網路和電影院播映。影片主人公張純如與NBA體育明星姚明、著名鋼琴家郎朗被譽為當下美國最引人矚目的三位華人青年,電影通過真實展現張純如在探索歷史黑暗旅程的全部過程和內心感受,結合大量珍貴史料與倖存者口述,運用時空交錯的拍攝手法,揭開了一幕幕歷史真相,見證了那一場慘絕人寰的暴行。可以說,這不僅僅是張純如個人的故事,更是一段痛徹骨髓的歷史。

影片資料

片 名:張純如——南京大屠殺
英文名:Iris Chang--The Rape of Nanking

《張純如》《張純如》

導 演:Anne Pick
Bill Spahic
主 演:鄭啟蕙(Olivia Cheng)
類型:劇情/紀錄
上映日期:2007年年底(預計)
出 品:大地娛樂(香港)有限公司 加拿大史維會
制 作:真相記錄製片公司(Real to Reel Productions Inc.)
官方網站:http://www.irischangthemovie.com/
紀念張純如網站:http://www.irischang.org/

電影簡介

《張純如》是一部高清晰劇情紀錄片,真實記錄了一位年輕勇敢的美籍華裔女作家,如何以自己的生命,深入探索1937年南京大屠殺那段黑暗的人類歷史,並將它還原成文字,著成一本震撼人心的暢銷書的歷程。 該片由大地電影及加拿大史維會多倫多分會邀請一家屢獲獎項的製片公司——真相記錄製片公司拍攝,並計畫在在2007年年底,即南京大屠殺七十周年時在全球的電視網路和電影院播映。影片主人公張純如與NBA體育明星姚明、著名鋼琴家郎朗被譽為當下美國最引人矚目的三位華人青年,電影通過真實展現張純如在探索歷史黑暗旅程的全部過程和內心感受,結合大量珍貴史料與倖存者口述,運用時空交錯的拍攝手法,揭開了一幕幕歷史真相,見證了那一場慘絕人寰的暴行。可以說,這不僅僅是張純如個人的故事,更是一段痛徹骨髓的歷史……

主創介紹

Anne Pick
紀錄片《張純如》導演。安妮-彼克是一位屢屢獲獎的製片人、導演紀錄片作家。最初擔任過澳大利亞兩家主要新聞媒體的記者,採訪過最流行的影視明星也採訪過澳大利亞總理。Anne曾經在加拿大廣播公司工作過,現在她是一位獨立電影製作人。她也是“世界紀錄片電影節”的創始人並且在該電影節董事會工作了十年,同時她還是IWT成員,在加拿大廣播學院任職。她在兒童援助基金會擔任了15年董事,為防止虐童事件而籌集基金……

影片簡評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輕的華裔女作家在美國加州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原因至今仍為謎。死前,她留下了一張紙條,寫著,“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她的突然離去震驚了整個世界,據不完全統計,僅在美國,就有230多家報紙、電台、電視台播放了這一訊息,並向這位年輕的華裔女子致以敬意,這在近年是非常罕見的。近年來,還沒有哪一位華人的去世在美國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動。她就是張純如,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的作者,該書在1997年發表,轟動了西方世界,正是這本書讓西方國家對日軍二戰時在南京進行滅絕人性大屠殺的暴行,有了重新的認識和關注……

張純如簡介

張純如(IrisChang)1968.3.28——2004.11.9
1968年3月28日,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1968-1989年,在伊利諾斯大學香檳城校區隨研究物理和微生物學的父母親成長。
1989年,獲得伊利諾斯大學新聞學學士學位。
1990年,擔任《芝加哥論壇報》記者,撰寫重要新聞稿。訂婚。
1991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碩士。和電氣工程師布萊特·道格拉斯博士(BrettDouglas)結婚,7月遷往舊金山灣區。
1995年,自由撰稿人,為《芝加哥論壇報》、《紐約時報》和美聯社撰寫稿件。冬季,在國家檔案館和華盛頓國會圖書館完成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書的初步資料準備,前往北京、上海、杭州進行為期六星期的深入調查。
1996年,出版《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1997年7月,前往中國南京,調查南京大屠殺史料。
1997年12月,出版《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1998年,獲得華裔美國婦女聯合會的年度國家女性獎。
1999年8月,《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被拍攝電視節目,成為歷史探索頻道節目專題之一。
2002年5月13日,獲俄亥俄州伍斯特學院榮譽博士學位。
2002年8月,兒子克里斯托佛·道格拉斯(ChristopherDouglas)出生。
2003年4月28日,出版《美國華裔史錄》。
2004年11月9日,於加州蓋洛斯自己的車內離世

張純如家庭背景

張純如,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出生,在伊利諾州長大。1989年從伊利諾大學畢業後,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記者,後來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學位,並開始全職寫作和演說。
張純如出身書香門第,祖父是抗日國軍將領張鐵軍,後曾為台灣中華日報總主筆。其父當年是台大物理系“狀元”,其專著《量子場論》在美國理論物理學術界頗有影響。張純如的母親一直從事生物化學的研究工作。

張純如生平

1968年3月28日,張純如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一個華裔移民家庭中。純如的父親張紹進、母親張盈盈都是哈佛大學的博士,祖父張鐵君原籍南京,是一位著名的老報人。純如之名出自《論語》:“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純如,意思是和諧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國的苦澀,也有父母對女兒所寄託的期許。
張純如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先是攻讀計算機專業,20歲時,她放棄了即將到手的計算機專業學位,轉學新聞專業。1989年從伊利諾伊大學新聞系畢業後,她先是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擔任記者,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了寫作碩士學位,從此開始了專業寫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書《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好評,也因此贏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計畫獎”,並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等的贊助。
1988年,在伊利諾伊大學的一次聯誼會上,明眸亮齒、身材高挑的張純如與白人男孩道格拉斯一見鍾情,從此墜入了愛河。一年後,兩人在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訂婚。1991年8月17日,23歲的張純如與當時已在矽谷擔任工程師的道格拉斯結婚,組成了一個幸福家庭。就在兩年前,她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克里斯多福。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殺60周年。張純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訪問了許多倖存者,參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在各種觸目驚心的資料的基礎上,撰寫、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書一經問世,就震驚了西方世界,在隨後數年內再版十餘次,迄今印數已近百萬冊。純如用自己無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氣,直面了人類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她告訴世人:人類同胞相殘的歷史是漫長而悽慘的,而沒有哪幾次劫難能與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相比。哈佛歷史系系主任、中國現代史教授威廉·柯比在該書《序言》中寫道:“南京的暴行在西方已幾乎被人們遺忘,所以,本書的問世尤顯重要。張小姐把它稱作‘被遺忘的大屠殺’,將二戰期間在歐洲和亞洲發生的對數百萬無辜者的屠殺聯繫在一起。”
性格文靜的張純如從小就喜歡寫作,喜歡這種自由表達的方式。在她看來,寫作是傳播社會良知。真正的作家不是玩文字遊戲,而要通過文字來傳達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和感情。童年的時候,純如與父母談話時,父母經常會提到遙遠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個叫南京的城市裡發生了些什麼,她的祖父如何逃離那個人間地獄,滔滔長江水如何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更是感到了無比的憤怒。的確有南京,的確存在大屠殺,但是為什麼有人否認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說類書籍里,居然沒有一本提及這段本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純如為這一現象震驚了,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她為此感到陣陣心悸。
對於在美國這樣的物質社會來說,一個年輕女孩花幾年時間去寫一本歷史著作,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年輕人都要爭分奪秒地奮鬥賺錢、成家立業。不過,這位當時只有25歲的女孩有一個念頭:“這本書能不能賺錢我不管,對我來說,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南京暴行》出版後,她對美國讀者的熱情反應也感到意外,她說,“這本書雖然重要,但我以為只會得到圖書館的垂青。”但純如也相信,真相是不可毀滅的,大家要同心協力,以確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記。
1997年出版的《南京暴行》在一個月內就打入美國最受重視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在《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等著名暢銷書專欄中,《南京暴行》也是榜上有名。美國《新聞周刊》對這本書的評論是:對二戰中最令人髮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都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
1998年,美國華裔婦女協會為張純如授予“年度優秀婦女獎”,許多大學和組織頒給她各種榮譽證書;美國《讀者文摘》還將張純如作為封面人物。作為一位年輕的少數族裔作家,張純如強烈的正義感和出色的才能,在美國主流社會中樹立了華裔的良好形象,亦成為世界範圍內華人青年真正的楷模。
張純如曾榮膺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計畫”獎、美國華人團體“年度女性”稱號,並且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及“哈利·杜爾門圖書館”贊助。張純如曾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文摘雜誌《讀者文摘》的封面人物,受到許多電視節目邀請,包括著名新聞訪談節目《夜線》(Nightline)和《吉姆萊赫新聞時間》(NewsHourWithJimLehrer),也為多家出版物(包括《紐約時報》和《新聞周刊》)寫稿。她與NBA體育明星“東方小巨人”姚明、著名鋼琴家郎朗被譽為當下美國最引人矚目的三位華人青年。

張純如世人評價

在純如辭世前,正在進行她的第四本書的工作。這本書主要是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菲律賓巴丹半島和日軍作戰的美軍坦克營官兵,他們後來被日軍拘禁並殘忍虐待。在一次去菲律賓做調查的旅行中,身心崩潰的純如患上了抑鬱症,曾一度不得不住院治療,此後她一直承受著抑鬱症的折磨。
許多學者認為,從《南京暴行》到她新近寫作的美國二戰被俘軍人受日軍虐待的歷史,都是盡顯人性惡劣、殘忍血腥的歷史。這些內容也與張純如的病因不無關聯。在《南京暴行》的寫作過程中,純如就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也有人說,對人類的絕望是純如自殺的主要原因。張純如曾說,寫作使得她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人什麼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偉大事業的潛能,也有犯下最邪惡罪行的潛能——人性中扭曲的東西會使最令人難以言說的罪惡在瞬間變成平常瑣事。讀過她的書,許多讀者都會對人類的獸性和仇恨,產生憤怒與絕望。作為作者,純如是在長期忍受這種憤怒而絕望的煎熬,她的憂鬱症也許早已埋下了根苗。
純如辭世後,她的出版經紀人蘇姍·拉比納說:“我和她經常通話,最近她告訴我,她無法繼續完成這個寫作計畫了。很顯然,她感到很悲傷。”純如的丈夫道格拉斯也認為,是工作害了她。她多年來調查日軍二戰時期的暴行,從《南京暴行》到她近來準備寫的新書,接觸的全都是無比殘忍和血腥的歷史事實,一個個悲慘故事讓她陷入痛苦深淵,加上艱苦的採訪和寫作,最終導致她崩潰。
道格拉斯還說,純如是工作狂,工作異常投入,“她總是把自己推向極限,經常工作到累倒為止。”張純如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習慣,她每天下午5時起床,晚上等丈夫睡覺後開始寫作,直到丈夫早上8時上班,她才去睡覺。這樣,她可確保寫作時的投入,不受任何外界影響。
2004年8月,張純如飛往肯塔基州採訪,但一抵達目的地就病倒了,住院治療三天后飛回舊金山。工作不順讓她很沮喪,她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但她放不下手頭的工作,很快又埋頭整理寫作材料。此後張純如精神狀態時好時壞,9月就有過一次自殺的苗頭。到10月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惡化,無法照顧幼子,夫婦倆將兒子送到伊利諾州的外公外婆家照看。純如死前留下了一張紙條,要求家人記住她生病前的樣子,她說:“我曾認真生活,為目標、寫作和家人真誠奉獻過。”她的遺體葬在在加州洛斯蓋多聖安東尼牧場的天堂之門公墓,墓碑上寫有這樣的話:“摯愛的妻和母親,作家、歷史家,人權鬥士。”

父母對女兒的追憶

她口才很好,在飯桌上也會滔滔不絕地發表意見,她哥哥就要吃些虧……”張盈盈回憶生活的往事仍然歷歷在目。就是這股激情,讓張純如在挖掘歷史真相、為中國同胞討公道的道路上走完了她年輕的生命。
“她以前從來沒有自殺的念頭,但後來醫生說她患了憂鬱症。……她是一個很完美主義的人,自己又有小孩,精神壓力很大,晚上不能睡覺,有些吃不住。”
那段時間,張純如白天睡覺,晚上寫作,電腦鍵盤上ABCD四個鍵已經磨損。此次赴寧,二老也將把這個鍵盤連同張純如的眼鏡、衣服等遺物贈送給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同時,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為張純如製作的雕像也將在紀念館揭幕。
兩位老人清楚得記得純如最喜歡的座右銘是美國哲學家喬治·桑塔亞納的名言:忘記歷史的人將重蹈歷史覆轍。“只有吸取歷史教訓,才能有未來的和平,”張盈盈說,“中國人要像猶太人一樣,讓全世界記住這段歷史。”
據二老介紹,美國教科書的二戰史都是歐洲戰場的內容,很少談到日本侵華。然而近年來,很多華人草根組織都致力於推動把亞洲戰場和歐洲戰場同時寫進教科書。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該提議已經得到加州政府同意。
長在美國的張純如從小聽父母講侵華日軍的罪行,到圖書館卻幾乎找不到這方面的英文材料。後來到中國親自調查情況後,決心要讓西方讀者了解中華民族這段苦難的歷史。
張純如的父母說,女兒最大的願望就是寫很多書,至少寫10本,打算每三年寫一本。此外,她一直想拍一部世界級的日本侵華的電影。“對於美國的年輕人,電影的影響要比書籍大得多。”張純如的哥哥張純愷說。
張純如的父母說,現在重要的不是沉湎於悲痛的過去,應該向前看,繼承她的意志,完成她未了的心愿。

張純如英文簡介

IrisShun-RuChang(TraditionalChinese:張純如;SimplifiedChinese:張純如;Pinyin:ZhāngChúnrú;March28,1968–November9,2004)wasanAmericanhistorianandjournalist.Shewasbestknownforherbestselling1997accountoftheNankingMassacre,TheRapeofNanking.ShecommittedsuicideonNovember9,2004,afteradepressiveepisoderesultingfromanervousbreakdown.
Thedaughteroftwomainland-bornuniversityprofessorswhoimmigratedfromTaiwan,ChangwasborninPrinceton,NewJerseyandwasraisedinChampaign-Urbana,Illinois,wheresheattendedUniversityLaboratoryHighSchoolofUrbana,Illinoisandgraduatedin1985.Sheearnedabachelor'sdegreeinJournalismatthe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in1989,amaster'sdegreeinWritingSeminarsatJohnsHopkinsUniversity,andlaterworkedasaNewYorkTimesstringerfromUrbana-Champaign,inwhichcapacityshewrotesixfront-pagearticlesoverthecourseofoneyear.[1]AfterbriefstintsattheAssociatedPressandtheChicagoTribune,shebeganhercareerasawriter,andalsolecturedandwrotearticlesforvariousmagazines.
ShemarriedBrettonDouglas,whomshehadmetincollege,andhadoneson,Christopher,whowas2yearsoldatthetimeofherdeath.ShelivedinSanJose,Californiainthefinalyearsofherlife.
ChangwrotethreebooksthatdocumenttheexperiencesofAsiansandChineseAmericansinhistory.
Herfirstbook,titledThreadoftheSilkworm(1995),[2]tellsthelifestoryoftheChineseprofessor,Dr.TsienHsue-shenduringtheRedScareinthe1950s.AlthoughTsienwasoneofthefoundersofNASA'sJetPropulsionLaboratory(JPL),andhelpedthemilitaryoftheUnitedStatesdebriefscientistsfromNaziGermanyformanyyears,hewassuddenlyfalselyaccusedofbeingaspy,amemberoftheCommunistPartyUSA,andplacedunderhousearrestfrom1950to1955.Dr.TsienHsue-shenleftfor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inSeptemberof1955aboardthemerchantshipPresidentCleveland.UponhisreturntoChina,TsiendevelopedtheDongfengmissileprogram,andlatertheSilkwormmissile,whichironicallywouldlaterbeusedagainsttheUnitedStatesduringthePersianGulfWarandthe2003InvasionofIraq.
TheRapeofNanking,Chang'smostfamousworkHersecondbook,TheRapeofNanking(1997),[3]waspublishedonthe60thanniversaryoftheNankingMassacre,andwasmotivatedinpartbyherowngrandparents'storiesabouttheirescapefromthemassacre.ItdocumentsatrocitiescommittedagainstChinesebyforcesoftheImperialJapaneseArmyduringtheSecondSino-JapaneseWar,andincludesinterviewswithvictims.Thebookattractedbothpraisefromsomequartersforexposingthedetailsoftheatrocity,andcriticismfromothersbecauseofallegedinaccuracies.Afterpublicationofthebook,shecampaignedtopersuadetheGovernmentofJapantoapologiseforitstroops'wartimeconductandtopaycompensation.TheworkwasthefirstpopularEnglishlanguageworktodealexclusivelyontheatrocityitself,andremainedontheNewYorkTimesBestsellerlistformonths.Basedonthisbook,adocumentaryfilm,Nanking,willbereleasedin2007.
Herthirdbook,TheChineseinAmerica(2003),[4]isahistoryofChinese-AmericanswhicharguesthatChineseAmericansweretreatedasoutsiders.Consistentwiththestyleofherearlierworks,thebookreliesheavilyonpersonalaccounts,drawingitsstrongemotionalcontentfromeachoftheirstories.Shewrites:"TheAmericaoftodaywouldnotbethesameAmericawithouttheachievementsofitsethnicChinese.ScratchthesurfaceofeveryAmericancelebrityofChineseheritageandyouwillfindthat,nomatterhowstellartheirachievements,nomatterhowgreattheircontributiontoU.S.society,virtuallyallofthemhavehadtheiridentitiesquestionedatonepointoranother."
SuccessasanauthorpropelledIrisChangintobecomingapublicfigure.TheRapeofNankingplacedheringreatdemandasaspeakerandasaninterviewsubject,and,morebroadly,asaspokespersonforanentireviewpointthattheJapanesegovernmenthadnotdoneenoughtocompensatevictimsoftheirinvasionofChina.ThisbecameapoliticalissueintheUnitedStatesshortlyafterthebookwaspublished;ChangwasoneofthemajoradvocatesofaCongressionalresolutionproposedin1997tohavetheJapanesegovernmentapologizeforwarcrimes,andmetwithFirstLadyHillaryClintonin1999todiscusstheissue.[5]Inoneoftenmentionedincident(astheTheTimesofLondonreportedit):
sheconfrontedtheJapaneseAmbassadortotheUnitedStatesontelevision,demandedanapologyandexpressedherdissatisfactionwithhismereacknowledgement"thatreallyunfortunatethingshappened,actsofviolencewerecommittedbymembersoftheJapanesemilitary"."ItisbecauseofthesetypesofwordingandthevaguenessofsuchexpressionsthatChinesepeople,Ithink,areinfuriated,"washerreaction.
IrisChang'svisibilityasapublicfigureincreasedwithherfinalworkTheChineseinAmerica,whereshearguedthatChineseAmericansweretreatedasoutsiders.
Afterherdeathshebecamethesubjectoftributesfromfellowwriters.MoHayderdedicatedanoveltoher.ReporterRichardRongstadeulogizedheras"IrisChanglitaflameandpassedittoothersandweshouldnotallowthatflametobeextinguished."
ChangsufferedanervousbreakdowninAugust2004,whichherfamilyanddoctorsattributeinparttoconstantsleepdeprivation.Atthetime,shewasseveralmonthsintoresearchforherfourthbook,abouttheBataanDeathMarch,whilesimultaneouslypromotingTheChineseinAmerica.WhileonroutetoHarrodsburg,Kentucky,wheresheplannedtogainaccesstoa"timecapsule"ofaudiorecordingsfromservicemen,shesufferedanextremeboutofdepressionthatleftherunabletoleaveherhotelroominLouisville.AlocalveteranwhowasassistingherresearchhelpedhercheckintoNortonPsychiatricHospitalinLouisville,whereshewasdiagnosedwithreactivepsychosis,placedonmedicationforthreedaysandthenreleasedtoherparents.Afterthereleasefromthehospital,shestillsufferedfromdepressionandwasconsideredatriskfordevelopingbipolardisorder.
Chang'sfamilyanddoctorsattributethisconditioninparttoconstantsleepdeprivation.Changwasalsoreportedlydeeplydisturbedbymuchofthesubjectmatterofherresearch.HerworkinNanjingleftherphysicallyweak,accordingtooneofherco-researchers.
OnTuesday,November9,2004atabout9a.m.,ChangwasfounddeadinhercarbyacountywaterdistrictemployeeonaruralroadsouthofLosGatosandwestofCaliforniaStateRoute17,inSantaClaraCounty.InvestigatorsconcludedthatChanghadshotherselfthroughthemouthwitharevolver.AtthetimeofherdeathshehadbeentakingthemedicationsDepakoteandRisperdaltostabilizehermood.
SheleftbehindthreesuicidenoteseachdatedMonday,November8,2004."StatementofIrisChang"stated:
Ipromisetogetupandgetoutofthehouseeverymorning.Iwillstopbytovisitmyparentsthengoforalongwalk.Iwillfollowthedoctor'sordersformedications.Ipromisenottohurtmyself.IpromisenottovisitWebsitesthattalkaboutsuicide.[7]
Thenextnotewasadraftofthethird:
Whenyoubelieveyouhaveafuture,youthinkintermsofgenerationsandyears.Whenyoudonot,youlivenotjustbytheday--butbytheminute.ItisfarbetterthatyouremembermeasIwas--inmyheydayasabest-sellingauthor--thanthewild-eyedwreckwhoreturnedfromLouisville...Eachbreathisbecomingdifficultformetotake--theanxietycanbecomparedtodrowninginanopensea.Iknowthatmyactionswilltransfersomeofthispaintoothers,indeedthosewholovemethemost.Pleaseforgiveme.ForgivemebecauseIcannotforgivemyself.
參考資料
1.華裔作家張純如小姐紀念網:http://zhangchunru.memsky.com
2.張純如紀念館http://www.lifeall.com/mem/967/main.ahtml
3.http://news.sohu.com/20041112/n222956032.shtml
4.http://news.qq.com/zt/2004/njdtszcr/
5.http://cul.sina.com.cn/s/2004-11-25/96108.html
6.http://www.chinanews.com.cn/yl/dyzx/news/2007/11-09/1073319.shtml
7.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6636736.html
8.http://www.chinanews.com.cn/hr/news/2007/03-30/904789.shtml
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9/07/content_3459350.htm
1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2/15/content_7256334.htm
11.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7-11/23/content_7132442.htm
12.http://ent.sina.com.cn/m/f/f/zhangcr/index.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