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歌曲名,由韓庚、譚晶演唱,小蟲作曲,王平久作詞的一首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年而作的一首歌曲。

基本信息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200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同胞70周年祭日。

70年前的這一天,侵華日軍攻占南京,製造了二戰史上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70年後重溫這段慘痛歷史,警醒世人的是對一切違反現代文明的暴力侵略、種族屠殺和恐怖事件的正義譴責。

以史為鑑,和平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我來說幾句】日本法院判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名譽受損案原告勝訴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8年了,為正義據理力爭。今年已經78周歲的夏淑琴老人這些年來一直在為維護正義與史實而奮鬥著。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和同為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的松村俊夫相繼出書否認夏淑琴等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稱馬吉紀錄片中的那個小女孩已經死了,並污衊夏淑琴是個假證人。夏淑琴在2000年向南京市中院提起侵犯名譽權訴訟,從此就與官司沾上了邊,老人為自己的名譽、為遇難的親人,也為遇難的30萬同胞一直艱難地與日本右翼鬥爭著。詳細>>>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在日本勝訴後提出附加抗訴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專家:侵華日軍在南京殺害30餘萬人史實不容置疑

日本至今還有人在不停地對南京大屠殺死亡數字“說三道四”。這些人的藉口之一是“當時南京市民20萬,防衛隊5萬,即使一個沒剩全殺掉,也只不過是20幾萬,為何說殺害了30幾萬呢?”曾多年研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的孫宅巍說,實際上,所謂“20萬”是當年國際友人建立的國際安全區內的人口,日本一些右翼人士卻把它當成了全城人口。史料表明,當年日軍進城時,南京總人數達60萬至70萬人。詳細>>>

為了"贖罪"的講座侵華日軍老兵講述侵略戰爭歷史

“我是一名戰犯,犯了非常多的罪行,我殺過人,殺了很多無辜的農民,我放過火,我還搶掠過。”這是87歲的侵華日軍老兵坂倉清演講的開場白,“再次來到中國,我懷著‘贖罪’的心情。”4日晚,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0周年之際,一場特殊的演講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的報告廳進行。詳細>>>

不能忘卻的紀念不能忘卻的紀念

歷史回顧:南京大屠殺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抗日戰爭

“生則永誌不忘”——深度關注這場人類的浩劫

打開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的網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觸目驚心的一行大字“生則永誌不忘——1937南京大屠殺”。70年過去了,活著的歷史見證者越來越少,但即便是未曾親歷南京大屠殺的海內外中華兒女也深深銘記那段歷史,懷有對歷史、對民族的一份責任。詳細>>>

這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展館外景(12月11日攝)。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於12月13日正式竣工開放。紀念館擴建工程將新老展館融為一體,建築面積擴大為2.5萬平方米,展示的文物從100多件增加為3000多件。新華社記者孫參攝[組圖]

南京大屠殺70年祭--全球關注“被遺忘的大屠殺”

在對侵略戰爭、種族屠殺和恐怖威脅深刻反思、同聲譴責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半個多世紀前的“南京大屠殺”歷史悲劇,顯示出巨大的現實警示意義

11月11日,由加拿大人執導、製作的紀錄電影《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在多倫多舉行全球首映式。這位曾全身心投入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調查、寫作,而後不幸猝然離世的美籍華裔女作家,以她的生命之作《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華日軍施暴南京城的罪惡,引起西方世界對這段黑暗歷史的普遍關注。

1995年七八月間,應邀作為翻譯全程陪同張純如在南京尋訪大屠殺倖存者的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告訴本刊記者,張純如的書1997年在美國出版後引起強烈反響,連續5個月被列入《紐約時報》書評的最佳暢銷書。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製片人安妮彼克說:“歷史是沒有國界的,南京大屠殺是反人道的罪行,我們希望用鏡頭保存和傳播這一歷史真相。”詳細>>>

今天,許許多多西方人,正飽含著淚水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電影《南京》,讓自己和孩子們在陣陣心悸中,走進那段未曾知道的歷史;

今天,許許多多西方人,正站在一排排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前,傾聽海外華人揭露70年前的人間地獄———日軍占領下的南京;

今天,許許多多西方人,在書店裡心甘情願地掏錢購買《拉貝日記》、張純如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二戰大屠殺》;

今天,一批當年留守南京的西方人士的日記、書信檔案被公開;

今天,美國政府機構解密並出版了10萬多頁二戰期間日本罪行的檔案……

1937年12月18日的《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南京大屠殺的報導。

記者赴美探尋南京大屠殺真相昭彰之路

儘管美國這片土地在此前的半個多世紀裡,對南京大屠殺曾經患有“集體失憶症”,但這裡卻保存著最多、最全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在連續17天的尋訪中,記者觸摸到這個社會正在跳動的脈搏——曾經遺忘了南京大屠殺的國際社會,正在慢慢復甦自己的記憶。

1937年12月18日《紐約時報》:

“記者在登上開赴上海的輪船的前一刻,在江邊馬路上看到二百個男子被屠殺。屠殺只花了十分鐘。日本兵命令男人們在牆壁前排成一列,加以槍殺,然後許多拿著槍的日本兵,亂七八糟地在中國人屍體周圍毫不在乎地用腳踢,如果手腳還有動的,就再給一槍。”

“很多人在發現的現場就被殺死了,其中也有與軍人毫無關係的人,有傷兵和普通市民。15日,記者在12個小時中,就三次目擊集體屠殺俘虜。有一次是在交通部附近防空壕那裡,用坦克炮對準一百餘名中國士兵開炮屠殺。”

“日軍樂於採取的屠殺方法是十幾個男人一起站在自己挖掘的坑邊,加以槍殺,屍體落在坑內,加上一些土就埋掉了。”詳細>>>

1937年11月29日,常州。日本軍醫保坂晃的日記:

“我們出發前去掃蕩常州的敵人。中午時分,我們的隊伍開進常州城。我們接到命令,要求我們殺掉常州城裡的居民。大約80名手無寸鐵的平民,不分男女老幼,被趕到一塊兒,黃昏時分統統被我們開槍打死。我希望我這一輩子再也不要看到這樣的慘景。即將被殺死的這些人簇擁在一起,都在祈禱、哭喊並哀求饒命。對如此悽慘的場面,我簡直都沒有勇氣看下去。很快,重機槍就開火了,人們都紛紛發出慘叫聲,栽倒在地上。即使我已經有了魔鬼的心腸,我也覺得慘不忍睹。戰爭真是太悲慘了!”詳細>>>

1937年12月19日,約翰·馬吉致美國家人的信:

“過去一個星期的恐怖是我從未經歷過的。我做夢也沒想到過日本兵是如此的野蠻。這是屠殺、強姦的一周。我想人類歷史上已有很長時間沒有發生過如此殘暴的事了……日本兵不僅屠殺他們能找到的所有俘虜,而且大量殺害了不同年齡的平民百姓。就像在野外獵殺兔子一樣,許多百姓在街上被日本兵隨意殺掉。從城南到下關,整個城市到處都是屍體……”詳細>>>

1946年,馬吉牧師曾經在日本東京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為日軍南京大屠殺作證:

南京大屠殺期間,約翰·馬吉牧師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當時,他用一架16毫米的攝影機,記錄下了日軍瘋狂屠城的影片。在他的鏡頭下,南京城內一片斷垣殘壁,時而火光沖天;被蹂躪、姦淫後的婦女痛苦萬分,被汽油燒焦的屍體堆滿街道……如今,馬吉拍攝下來的這段影片成為外籍人士唯一全面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影像資料。……詳細>>>

《拉貝日記》的部分內容:

1937年12月14日:開車經過市區,我們才曉得破壞的巨大程度。車子每經一二百米就會壓過屍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屍首。我檢查過,子彈是從背後射進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時從後面被打死的。

12月16日:我開車到下關去勘查電廠,中山北路上都是屍首……城門前面,屍首堆得像小山一樣……到處都在殺人,有些就在國防部面前的軍營里進行。機槍聲響個不停。

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區時,我們發現有許多平民被射殺於水塘中,其中一個池塘里就有30具屍體,大多數雙手被綁,有些人的頸上還綁著石塊。

12月24日:我到放屍首的地下室……一個老百姓眼珠都燒出來了……整個頭給燒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頭上。詳細>>>
海外華人紀念

南京大屠殺史料集

日本軍醫日記

公布拉貝日記

當我們用全新的視野重新審視七十年前發生在南京的那一幕慘絕人寰的悲劇時,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沒有忘記這場人類的浩劫。在大洋彼岸,還有許多人和國內的南京大屠殺研究者們一樣,苦苦追尋著真相,並反覆向世人訴說著這一段歷史。

所有正義的人們以還原真相為己任、以微弱的聲音不懈地努力對抗著一種有著強大財力支持、企圖否定大屠殺真相、掩蓋侵華日軍暴行的聲音,在為三十萬冤魂討還公道。

歷史有國界,研究歷史的科學斷無國界。揭示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是中國人的責任,在當今世界上很多正義人士同樣也視為己任。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相無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