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永懷錄》

《弘一法師永懷錄》,作者是夏丏尊 蔡冠洛等,由時代文藝出版社於2009年6月出版。這是一部記錄弘一法師圓寂後,他的友人、弟子以及世人悼念文字的書。其中包括大師出家前的舊友、同事、學生;受大師感奮激動的私淑弟子;佛門弟子以及當時教育、文藝界的著名人士,其中不乏夏丐尊、曹聚仁、葉聖陶,豐子愷等名家。該書於大師圓寂一周年時出版,現出版時精選配發了大量弘一大師的照片和書法作品,以使讀者了解其傳奇人生和藝術成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弘一法師永懷錄》封二弘一法師永懷錄》封二

1942年弘一大師圓寂後,他的弟子、舊友等多人追記了悼念文字,另並收錄了其在世期間友人的相關文章,輯為《弘一法師永懷錄》,並於大師圓寂一周年時出版,當時僅印發1000冊,六十多年過去了,存世量極少。

本次出版,精選配發了大量弘一大師的照片和書法作品,以使讀者了解其傳奇人生和藝術成就。

《弘一法師永懷錄》的作者包括:大師出家前的舊友、同事、學生;受大師感奮激動的私淑弟子;佛門弟子以及當時教育、文藝界的著名人士,其中不乏夏丏尊曹聚仁葉聖陶豐子愷等名家。

名人評價

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林語堂
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周恩來囑咐曹禺
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張愛玲

弘一法師簡介

圖書插頁圖書插頁

弘一(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晚號晚晴老人。他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號弘一。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他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出家後,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26年來,衣服只一領衲衣,補丁442處,青灰相間,襤褸不堪,後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六十三載,悲欣交集;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前二十五年,閱盡繁華,是濁世中的翩翩佳公子;後二十五年,超然塵外,是玄門中的苦心念佛人。

他是中國第一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他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教師,他的書法篆刻領風氣之先,他的詩詞風靡一時……同時,他也是一位實踐躬行的佛學大師。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圖書目錄

圖書插頁圖書插頁

卷一 弘一大師的生平
弘一大師傳記
傳一
傳二
傳三
弘一法師的生平
弘一法師之生平
弘一大師之童年
弘一法師之出家
弘一大師在白湖
弘一律師在湛山
卷二 弘一大師與友人的交往

兩法師
法味
送別晚晴老人
懷晚晴老人
《子愷漫畫》序
戒珠苑一夕談
余與大師之關係

弘一法師與我
弘一律師
我虔念著弘一大師
廓爾亡言的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生西有感
懷弘一法師
紀念我的師父
悼弘一大師
憶弘一法師
卷三 友人對弘一大師的回憶悼念

追憶大師
述懷
千江印月集
紀念弘公與余之因緣
我與弘一大師
紀弘·師尊攝受因緣
追悼弘一律師
悼弘一大師
紀念弘一法師
我最敬仰的弘一上人
悼弘一師
去去就來
私淑弘一大師
話舊
弘一大師書簡集序
記弘一法師
紀念弘一法師
記余所仰慕之弘師
弘一師生西感言
哭亡師
懷弘一上人
弘一法師遺書遺囑
卷四 友人對弘一大師的研究
弘一大師出家的研究
弘一大師與曼殊和尚
弘一律師的修養與感化
弘一法師的心靈之歌唱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我憶法師
弘一大師生西感言
痛念弘一大師之慈悲
弘一法師之別署

圖書插頁圖書插頁

卷五 友人為紀念弘一大師所作奠章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原書序言

弘一大師示寂之周年,上海紀念會同人搜輯各方記述懿行及哀誄之作,編為一集,以寄追懷,名曰《弘一大師永懷錄》。師之芳軌盛德,於此可見梗概焉。四方多難,郵書阻梗,兵燹以後,舊刊蕩然,茲之所收,容有未盡,搜遺補闕,期諸方來。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卒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遊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現種種身,以種種方便而作佛事,生平不畜徒眾,而攝受之範圍甚廣。集中作者不盡為佛徒,其所仰慕者,或為師之氣宇,或為師之才藝,或為師之德行。其與師之關係,或為故舊,或為師弟,或則竟無一面之緣,徒以景仰師之高風亮節致其私淑之忱於不自知者。凡所論述,皆各抒所感,伸其敬慕,不必悉合佛法,亦不必一一以尋常佛法繩之。一月當空,千潭齊印,澄淆定盪,各應其機。讀斯編者作如是觀可也。
癸未九月,夏丐尊序

部分作者簡介

夏丏尊,文學家,語文學家。名鑄,字勉旖,後(1912年)改字丏尊,號悶庵。浙江上虞人。弘一大師生前密友,我國知名文學家、語文學家,是中國最早提倡語文教學革新的人,也是文學研究會的第一批成員。
姜丹書,字敬廬,別署赤石道人,齋名丹楓紅葉樓,江蘇溧陽人,遷居杭州。早年與弘一大師為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同事,與大師交誼甚深。光、宣間,兩江優級師範圖畫手工科畢業,曾游日本、朝鮮及國內各地,考察藝術教育。歷任上海、杭州、華東各藝術院校教師達五十餘年之久。擅藝術理論,如解剖、透視、攝影等課,均為吾國之創始者。亦喜作國畫,尤長於畫紅柿、紅葉。工詩,健談,七十歲後,退休西湖濱,仍從事寫作。著美術史、透視學、藝用解剖學三十八講。傳世作品有《黃山圖》,圖錄於《現代書畫集》。著有《藝術論文集》、《敬廬畫集》、《美術史》、《藝用解剖學》、《透視學》等十餘種。 學生甚眾,藝術成就較高者有:豐子愷、潘天壽、來楚生、鄭午昌、趙丹等。
蔡冠洛是弘一法師的弟子,濮院人。他字硏因,號可園,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帝國大學。歸國後歷任浙江省立五中、春暉中學、省立六中、省立二中等校教師。後來進入上海世界書局任編輯。1936年編撰出版了170萬字的《清代七百名人傳》,並為世界書局編《大眾實用辭林》。近年三聯書店、陝西人民出版社分別出版的《弘一法師書信》、《弘一法師李叔同書信集》中各收有弘一法師致蔡硏因書信40多封,從這些書信中可以了解他們兩人的交往。
豐子愷(1898.11.9-1975.9.15)原名豐潤,字仁。弘一大師弟子,浙江 桐鄉 石門鎮人。我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涵深刻,耐人尋味。
葉紹君,即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秉臣。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聖陶曾擔任多項職務。解放後,葉聖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