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燎》

本首詩選自《詩經·小雅》。關於這首詩的主題,《毛詩序》說:“美宣王也。因以箴之。”齊詩、魯詩也都以為是宣王中年怠政,姜後脫簪以諫,宣王改過而勤於政,因有此詩。鄭玄箋云:“諸侯將朝,宣王以夜未央之時問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雞人之官,凡國事為期,則告之以時。”但作者是什麼人,各家之說不一。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王者自警急於視朝”,為宣王所自作。然而方氏未列出充分的理由,故信之者少。按此詩應為宣王所作,根據有三條:第一,詩凡三章,從時間說由深夜漸向天明,而三章中俱言“庭燎之光”,則應是居於朝廷者所作;如系大臣、諸侯所作,則就應按由家赴朝路途景象以時間先後為序加以描寫。第二,詩中三言“君子至止”,也是以朝廷為立足點言之。第三,“夜如何其”為王問雞人(掌報曉的人)之語,“夜未央”為由雞人所告知道的結果,與《周禮·春官·雞人》所載禮制一致。所以,以此詩為宣王所作較近詩情。

《庭燎》——宋 周南 詩篇

作者

周南

原詩

種發看如約,松明又送寒。
頗哀黧老健,慨我穫薪乾。
小市街聲沸,明河小霧漫。
賣痴兒女喚,更作夜來看。

《庭燎》——《詩經》的詩篇

原詩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鸞聲將將。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君子至止,鸞聲噦噦。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
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注釋

①其(基jī):語尾助詞。 ②未央:未盡。一說未央即未中,未半。 ③庭燎:在庭院內點燃的火炬。又叫“大燭”,古人的燭是用麻秸或葦做的。 ④君子:指入朝的卿大夫或諸侯。止:是語尾助詞,猶“只”。 ⑤鸞:鸞鑣,見《秦風·駟驖》(F-127)。一說鸞即鑾,指旂上的眾鈴。將將(槍qiāng):鏘鏘,鈴聲。 ⑥未艾:未已,猶“未央”。 ⑦晣晣(西xī):小明。從上章的“光”見出燃燒正盛,從本章的“晣晣”見出火光漸小。 ⑧噦噦(諱huì):也是鈴聲。 ⑨鄉(鄉的繁體字):是“嚮(向)”的假借。向晨言將到天明的時候。 ⑩煇(熏xūn):煙氣。一作“輝”,《集傳》:“輝,火氣也。天欲明而見其煙光相雜也。” 王夫之《詩譯》:“庭燎有輝,鄉晨之景莫妙於此。晨色漸明,赤光雜煙而靉靆,但以有煇二字寫之。” 靉靆(艾待àidài):形容濃雲蔽日。 ⑾旂(旗的異體字):是一種旗子,上繪交龍,有鈴。

譯文

夜天怎么樣啦?還有多一半長,庭前火把輝煌。
公侯們來啦,聽到鈴聲噹噹。
夜天怎么樣啦?黑夜還沒有消盡,火把減了光明。
公侯們來啦,聽到鈴聲叮叮。
夜天怎么樣啦?曙光漸漸出現,火把正在冒煙。
公侯們來啦,旗子已經看見。

賞析

這是寫周王朝會的詩。三章寫庭燎從火光照人到只見煙氣,寫入朝的大臣從鸞聲鏘鏘到旌旂可辨,都見出時間由黑夜到天明的進展。
關於這首詩的主題,《毛詩序》說:“美宣王也。因以箴之。”齊詩、魯詩也都以為是宣王中年怠政,姜後脫簪以諫,宣王改過而勤於政,因有此詩。鄭玄箋云:“諸侯將朝,宣王以夜未央之時問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雞人之官,凡國事為期,則告之以時。”但作者是什麼人,各家之說不一。方玉潤《詩經原始》以為“王者自警急於視朝”,為宣王所自作。然而方氏未列出充分的理由,故信之者少。按此詩應為宣王所作,根據有三條:第一,詩凡三章,從時間說由深夜漸向天明,而三章中俱言“庭燎之光”,則應是居於朝廷者所作;如系大臣、諸侯所作,則就應按由家赴朝路途景象以時間先後為序加以描寫。第二,詩中三言“君子至止”,也是以朝廷為立足點言之。第三,“夜如何其”為王問雞人(掌報曉的人)之語,“夜未央”為由雞人所告知道的結果,與《周禮·春官·雞人》所載禮制一致。所以,以此詩為宣王所作較近詩情。
詩共三章,第一章寫夜半之時不安於寢,急於視朝,看到外邊已有亮光,知已燃起庭燎;又聽到鸞聲叮噹,知諸侯已有入朝者。說明宣王中興,政治穩定,百官、內侍皆不敢怠於事,諸侯公卿也謹於君臣大禮,嚴肅畏敬,及早入朝以待朝會;而宣王勤於政事、體貼臣下、重視朝儀的心情,也無形中見於言外。
第二章時間稍後,但黑夜尚未盡,庭燎之光一片通明,鑾鈴之聲不斷,諸侯正陸續來到。朱熹說:“噦噦,近而聞其徐行聲有節也。”(《詩集傳》)第三章寫晨曦已見,天漸向明,庭燎已不顯其明亮。朱熹說:“煇,火氣也,天欲明而見其煙光相雜也。”(同上)按《說文》:“煇,光也。”段玉裁註:“析言之,則煇、光有別:朝旦為煇,日中為光。”又《禮記·玉藻》:“揖私朝,煇如也;登車則有光。”說清早由家別大夫之時天尚不太亮,至登車時已大亮。則“有煇”指不太亮的光。這一則可與《莊子·逍遙遊》中所說“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相證,二則可知火炬即將燃盡,故光不如前之明亮。此時來朝諸侯和天子俱抬頭看旂。鄭玄箋云:“上二章聞鸞聲爾。今夜向明,我見其旂,是朝之時也。朝禮別色始入。”觀旂而識別其封爵官位。
昧爽視朝,本為定例,但昏庸之君往往有名無實。宣王勤於朝政,綱紀嚴肅,上下振作,造成中興氣象,由此詩即可看出。詩中雖未用比興,也無多形容,但其白描的手法既捕捉到最具特點的情景,也細微地反映出詩人的心理活動和當時心情,實近於天籟。
此詩為唐代賈至《早朝大明官》杜甫王維岑參的和詩所效法。但賈至等人之作主要渲染宮廷的莊嚴華麗,朝儀的肅穆壯觀,君王的尊嚴神聖及大臣的雍容閒雅,稍嫌鋪張堆砌。此詩則著重表現了君王急於早朝的心情和對朝儀、諸侯的關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寫人寫景結合在一起,頗能傳神。兩類詩都作於亂後新君剛剛即位之時,但就表現而言,《庭燎》較之唐詩更為真摯而簡練,讓人讀後深覺言有盡而意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