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島的屠殺》

《希阿島的屠殺》

《希阿島的屠殺》,著名畫作,巴黎羅浮宮藏。

《希阿島的屠殺》希阿島的屠殺
名稱:《希奧島的屠殺
創作時期:1824年
作者:歐仁 · 德拉克羅瓦
國籍:法國
規格:417cm×354cm
質地: 布,油彩
巴黎羅浮宮藏。

作者簡介

《希阿島的屠殺》安格爾
歐仁 ·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美術最傑出的代表,有“浪漫主義的獅子”之稱。他情感豐富,知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他還擅長音樂,有較高的文學修養。他美妙的日記,成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的記錄,在藝術理論上德拉克洛瓦也頗有建樹。

大衛安格爾在藝術創造中求助於典範,德拉克洛瓦則是以自己的熱情為藝術之源。有人說如果讓他的熱情充分發揮的話,他一個晚上就能用顏色塗滿巴黎的牆壁。在德拉克洛瓦的藝術世界裡處處與古典主義相對抗:他要推翻古典主義所有法則,他力求洞察一切秘密。他從不害怕放縱自己的幻想:他以動態對抗靜止、以粗獷對抗極端工整、以強烈的主觀性對抗過分的客觀性、以光和色對抗素描。色彩成為繪畫的主要問題:以無窮變化對抗僵化完美、以人物的個性化對抗嚴整的類型化。德拉克洛瓦用色彩筆觸淹沒了造型的輪廓,摒棄了對象的雕塑感,現實的美醜皆可入畫,以此對抗高貴雅致。如果說和古典主義的種種對抗稱之為浪漫主義的話,那么德拉克洛瓦就是浪漫主義的雄獅。

《希阿島的屠殺》《但丁之舟》
歐仁·德拉克洛瓦生於巴黎一個外交官的家庭,母親喜愛音樂,舅舅是大衛的學生,這使德拉克洛瓦幼年時代就受到了良好的藝術影響,他愛音樂善畫畫。他說:“音樂常賦予我一些偉大的思想,當我聽音樂的時候非常想畫畫。”他17歲時入巴黎美術學院格羅的畫室學習,格羅是大衛的學生,但格羅已顯露出浪漫主義的傾向而遠離大衛的藝術道路,終因無法解脫而自沉於塞納河。在格羅的畫室德拉克洛瓦受到啟迪,同時結識了席里柯,這對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在美術學院裡,他精心研究過古典派繪畫,他崇拜提香魯本斯委拉斯開茲倫勃朗哥雅,英國的康斯太勃爾也給他很大的啟迪。由於他的熱情和充滿藝術家心靈的自由,而不受古典主義傳統深厚影響的畫壇所重視。德拉克洛瓦24歲時,創作了第一幅震驚畫壇的作品《但丁之舟,它標誌著法國又出現了一位大畫家。26歲時創作了《希奧島的屠殺》,使浪漫主義在法國畫壇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1825年,德拉克洛瓦到英國旅行,研究英國繪畫成就,結識了英國大畫家勞倫斯波寧頓,英國繪畫中鮮明的色彩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阿島的屠殺》《引導民眾的自由女神》
在回國後的創作中,更強調畫中色彩的效果,否定古典主義清楚的輪廓和線條的美感。30年代,法國工人運動興起,深受感動的畫家創作了世界名作《引導民眾的自由女神》,他以象徵的藝術手法,表現了對人民大眾英雄主義的熱情和同情,是幅最具浪漫主義特徵的作品。這位32歲的浪漫主義大師很渴望去義大利看看佛羅倫斯威尼斯羅馬,但終未成行卻去了東方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這次東方之行改變了他的藝術道路,從此他的創作逐漸脫離現實,走向唯美主義道路,《阿爾及爾的女人》是代表作品。德拉克洛瓦大膽藝術創造的一生中,他的天才經常不被畫界理解,所以他常說:“我被丟給野獸有三十年之久。”他晚年病重仍不忘畫畫,臨終前他仍叫人把調色板拿來,以便調配顏色,他是握著調色板和畫筆離開人世的,他給人類藝術寶庫留下九千多件繪畫作品,其中油畫就有853件。

作品賞析

《希阿島的屠殺》《希奧島的屠殺》
德拉克羅瓦在這裡描繪了1822年土耳其侵略軍在希奧島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希臘平民的情景。這一暴行激怒了整個歐洲。《希奧島的屠殺》,表明畫家對希臘人民的聲援與同情。在這幅畫上,畫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筆觸,通過明暗對比與人物的姿態,把複雜動盪的場面及掙扎驚恐的場景,處理成前景與遠景兩個層次,來表現這幕悲劇。顯示出德拉克羅瓦對於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與正義問題,是十分關注的。

在《希阿島的屠殺》這幅畫裡,畫家充滿了人性和同情,極其生動地塑造了幾組獨立而又有聯繫的人物。畫面右下方橫躺著奄奄一息的少婦,胸懷袒露,不懂人事的嬰兒正伏在胸前尋找活命的母乳。畫家選擇這一令人揪心的情節向侵略者發出最強烈的抗議;畫面左邊描繪了一組手無寸鐵的男女老少,已經失去反抗的能力,瀕臨絕望,束手待斃;前景坐著一位老婦人,抬首仰望蒼天,向上帝發出求助和控訴,有人認為這個形象就是畫家當時的精神形象;畫家特別在前景右上方畫一個驕橫殘暴的土耳其士兵,勒馬駐腳、以勝利者的姿態得意地看著被他們蹂躪過的土地,在他的馬背後還拖曳著被縛的裸體少女,那是豺狼的獵物。畫家為了加強殘暴的氣氛和悲劇的色彩,大膽借用了英國畫家康斯太勃爾畫中的光色,使畫面色彩產生恐怖的真實感,透現了印象主義的晨光,有人說這幅畫中的色彩打開了印象主義的天窗。這是一幅畫家用生命激情、用憤怒與同情、用狂放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塑造出來的人間悲劇場面。這幅史無前例的畫震動了法國畫壇,連他有浪漫主義傾向的老師格羅看了都大吃一驚,脫口而出:“這不是希阿島的屠殺,而是繪畫的屠殺。”就這幅畫的藝術處理來看,畫家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採用豪放的大筆觸,通過明暗對比與人物的動態,將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大層次,這使評論家戈蒂埃感慨陳詞:“強烈的色彩,畫筆的憤怒,他使得古典主義者如此不滿與激動,以致他們的假髮都發抖了,而年輕的畫家卻感到非常滿意。”土耳其人殘酷鎮壓希臘人民的反抗,激怒了當時歐洲的一切進步文藝家。貝多芬譜寫了《雅典的毀滅》;柏遼茲寫了《希臘革命大合唱》;英國大詩人拜侖直接參戰,犧牲在米索隆基。1827年德拉克洛瓦毅然用象徵的手法創作了《米索隆基廢墟上的希臘》,再次聲援希臘人民。

在此畫中,畫家用浪漫主義慣用的象徵手法,著重表現殘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強加給希臘人民的慘無人道的災難,它以前所未有的奔放不羈的藝術手法和鮮明強烈的色彩描繪土耳其製造的種種慘不忍睹的場面,像這樣尖銳的現實題材,如此熱情豪放的筆觸和鮮明強烈的色彩效果,在當時的古典主義者的老眼光看來,簡直是對繪畫的致命打擊,無怪乎連一度支持過他的格羅,看後也驚呼“這不是希奧島的屠殺”,而是“繪畫的屠殺”!歷史證明,這是衝破古典主義的束縛,在解放人們藝術思想方面的一次重大的革新,《希奧島的屠殺》從此揚名。

歷史

1822年,土耳其人占領了屬於希臘版圖的希阿島,並且血洗掠奪了這個小島。據說被殺平民有二萬三千人,被賣為奴隸的有四萬七千人。侵略者的暴行激怒了全歐洲的進步人士,也深深地激怒了畫家德拉克洛瓦,他懷著巨大的同情,以鮮明有力的構思、動人心魄的形象和雄勁奔放的構圖揭露了土耳其人的殘暴罪行。在《希阿島的屠殺》這幅畫裡,畫家充滿了人性和同情,極其生動地塑造了幾組獨立而又有聯繫的人物。在畫面右下方橫躺著奄奄一息的少婦,胸懷袒露,不懂人事的嬰兒正伏在胸前尋找活命的母乳。畫家選擇這一令人揪心的情節向侵略者發出最強烈的抗議;畫面左邊描繪了一組手無寸鐵的男女老少,已經失去反抗的能力,瀕臨絕望,束手待斃;前景坐著一位老婦人,抬首仰望蒼天,向上帝發出求助和控訴,有人認為這個形象就是畫家當時的精神形象;畫家特別在前景右上方畫一個驕橫殘暴的土耳其士兵,勒馬駐腳、以勝利者的姿態得意地看著被他們蹂躪過的土地,在他的馬背後還拖曳著被縛的裸體少女,那是豺狼的獵物。畫家為了加強殘暴的氣氛和悲劇的色彩,大膽借用了英國畫家康斯太勃爾畫中的光色,使畫面色彩產生恐怖的真實感,透現了印象主義的晨光,有人說這幅畫中的色彩打開了印象主義的天窗。這是一幅畫家用生命激情、用憤怒與同情、用狂放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塑造出來的人間悲劇場面。這幅史無前例的畫震動了法國畫壇,連他有浪漫主義傾向的老師格羅看了都大吃一驚,脫口而出:“這不是希阿島的屠殺,而是繪畫的屠殺。”就這幅畫的藝術處理來看,畫家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採用豪放的大筆觸,通過明暗對比與人物的動態,將畫面分為前後兩個大層次,這使評論家戈蒂埃感慨陳詞:“強烈的色彩,畫筆的憤怒,他使得古典主義者如此不滿與激動,以致他們的假髮都發抖了,而年輕的畫家卻感到非常滿意。”土耳其人殘酷地鎮壓希臘人民的反抗,激怒了當時歐洲的一切進步的文藝家。貝多芬譜寫了《雅典的毀滅》;柏遼茲寫了《希臘革命大合唱》;英國大詩人拜侖直接參戰,犧牲在米索隆基。1827年德拉克洛瓦毅然用象徵的手法創作了《米索隆基廢墟上的希臘》,再次聲援希臘人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