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雜詩 5》

《已亥雜詩 5》

本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他被迫辭官,離開北京時所抒發的感想。1839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下了短詩315首,題為《己亥雜詩》。

基本信息

詩詞正文

落紅不是無情物落紅不是無情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浩蕩:廣大無邊,這裡形容愁思無窮無盡。
離愁:離別的愁思。
白日:太陽。
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向東舉起馬鞭。
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這二句用來比喻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

今譯

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向東從此辭官策馬奔赴天涯。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願培育出更多新花。

解讀

1839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下了短詩315首,題為《己亥雜詩》。本詩是第五首,寫他被迫辭官,離開北京時所抒發的感想。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裡另有一番作為。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作者簡介

龔自珍龔自珍
龔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漢族,浙江(今杭州)人。
1792年,他出生於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從小就喜愛讀書,特別愛學寫詩。14歲時,他就能寫詩,18歲時會填詞,20歲就成了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寫的詩,想像力很豐富,語言也瑰麗多姿,具有浪漫主義風格。他在詩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敗,主張改革,支持禁菸派,反對侵略,反對妥協,充滿著愛國熱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