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們71》

《工人們71》

克里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之一。

導演克里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導演克里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

克里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之一。主要是由一系列單一場景組合而成,似劇場的呈現方式,劇情僅只是補助的部分,綜觀他1970年代的紀錄片,包括有《我曾是個士兵》、《工廠》、《集合之前》、《疊句》等。1972年,基耶洛夫斯基受魯賓銅礦場的委託,拍攝了兩部該單位的宣傳影片《洛克婁和錫隆納葛拉之間》及《銅礦場內的安全及衛生原則》,接著又完成了《工人們71》(Workers′71),是關於1971年什切青(波蘭港市)罷工事件的。

劇情

記述1970年12月的罷工事件及當時的波蘭共黨工聯第一書記葛慕卡跨台事件的紀錄片,企圖讓觀眾了解當時的事件真相,但該片後來仍在波蘭電視台重新剪輯、不打出製作群名單、甚至連片名都更改的情況下才公諸於世。

導演簡介

克里斯多夫·基斯洛夫斯基,無疑是電影史上一個不朽的名字。他是繼伯格曼之後,又一位將電影語言推向哲學高度的大師。七十年代,波蘭電影大師扎努西開創了“道德焦慮電影”之先河,而基斯洛夫斯基則將這種“道德焦慮”推向了一個更深的層次。《藍白紅》三部曲是通過對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自法國大革命以來維繫西方文明的根本倫理觀念的探討,來深究人的道德狀況、生存境遇以及終極價值實現的可能。

基本資料

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tof Kieslowski)(1941.6.27—1996.3.13)
性別: 男
出生: 1941 6.27
星座: 巨蟹座
國別: 法籍波蘭人
類型: 導演 演員 編劇

個人經歷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波蘭電影工作者協會的會員,1979至1981年擔任副主席。同時他也是歐洲電影研究會的成員。他的一生都是在對電影的思索與實踐中度過的;而在其五十五年的短暫人生里,電影也的確為他贏得了無盡的榮譽。世界各地電影節的領獎台上,頻頻閃現他消瘦的身影,像1974,1975,1977,和1979的克拉科夫;1975年的曼漢;1975,1976,1979,和1988年的格但斯克;1979年的莫斯科;1988和1991年的坎城;1989和1993年的威尼斯;1980和1994年的柏林;1988年的聖塞巴斯蒂安;1980年的芝加哥;1979年的里昂;1988年的聖保羅等等。

作品年表

紀錄片
《路面電車》The Tram(1966年)
《辦公室》The Office(1966年)
《Concert of Requests》(1967年)
《照片》The Photograph(1968年)
《洛茲小城》from the city of lodz(1969年)

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曾是個士兵》I was a soldier(1970年)
《工廠》factory(1970年)
《集合之前》before the rally(1971年)
《工人們71》worker 71: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1972年)
《疊句》refrain(1972年)
《洛克婁和希隆納格拉之間》between wroclaw and zielona gora(1972年)
《銅礦場內的安全和衛生原則》the principles of safety and hygiene in a copper mine(1972年)
《磚匠》bricklayer(1973年)
《地下人行道》pedestrian subway(1973年)
《X光》X-Ray(1974年)
《初戀》first love(1974年)
《一個黨員的履曆書》curriculum viate(1975年)
《醫院》Hospital(1976年)
《守夜人的觀點》From a night porter′s point of view(1977年)
《我不知道》I don′t know(1977年)
《七個不同年齡的女子》Seven women of diffrerent ages(1978年)
《車站》The station(1980年)
《談話頭》Talking heads(1980年)
《一周有七天》Seven days a week(1988年)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波蘭電影工作者協會的會員,1979至1981年擔任副主席。同時他也是歐洲電影研究會的成員。他的一生都是在對電影的思索與實踐中度過的;而在其五十五年的短暫人生里,電影也的確為他贏得了無盡的榮譽。世界各地電影節的領獎台上,頻頻閃現他消瘦的身影,像1974,1975,1977,和1979的克拉科夫;1975年的曼漢;1975,1976,1979,和1988年的格但斯克;1979年的莫斯科;1988和1991年的坎城;1989和1993年的威尼斯;1980和1994年的柏林;1988年的聖塞巴斯蒂安;1980年的芝加哥;1979年的里昂;1988年的聖保羅等等。 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電視劇
《人員》Personnel(1975年)
《寧靜》The calm(1976年)
電影
《疤痕》The scar(1976年)
《影迷》Camera buff(1979年)
《盲打誤撞》Blind chance(1981年)
《短暫的工作日》Short working day(1981年)
《無止無休》No end(1984年)
《十誡》The Decalogue(1988-1989年)
《薇諾妮卡的雙重生活》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1991年)
《三色之藍》Three colors:blue(1993年)
《三色之白》Three colors:white(1994年)
《三色之紅》Three colors:red(1994年)

在資深影迷眼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tof Kieslowski)基耶斯洛夫斯基無疑是“骨灰級”的殿堂大師。僅憑《十誡》和《紅》、《白》、《藍》,還有《維洛妮卡的雙重生活》幾部不多的片子,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足以在電影的豐碑上刻下自己不朽的名字。他的影片被認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詩情,有又希區柯克的敘事技巧”,他更被尊為“當代歐洲最具獨創性、最有才華和最無所顧忌”的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擅長編故事也不喜歡靠煽情來打動人,他所關注並終生探討的是個體的精神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