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是在山西締造了發行最多120萬份神話的雜誌,一度受到廣大青年的熱捧,不過現在已經沒落。

《山西青年》《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這本在山西締造了發行最多120萬份神話的雜誌,一度受到廣大青年的熱捧,然而在網路發達的今天,青年人的閱讀習慣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本面向青年的雜誌,在這個媒體變幻的時代,經歷和見證了怎樣的沉浮呢?

尋找《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雜誌社?早都不在這裡了。搬出去好幾年了,現在這裡就是《山西青年報》社。”來到《山西青年》曾經的辦公地點,一位上了年紀的門衛攔住記者的去路,把記者堵在大廳里,一聽說採訪《山西青年》雜誌,這個門衛更是顯出很不耐煩的口氣:“分出去了。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跟現在的報社一點關係都沒了。你去桃園路找找,據說是搬到那兒去了。具體的我也不清楚。”記者最後看了一眼“山西青年報”幾個鎦金的毛主席親筆題字,離開了這個地方。
在山西省圖書館還保留著《山西青年》過刊,記者在這裡終於見到久違的這份曾經紅極一時的雜誌了。在一堆各類過刊中,工作人員找出這份塵封的雜誌,由於這些過刊很少有人問津,都被統一碼在一起。工作人員必須從一堆報紙雜誌中不斷地翻找,才能找到這些“壓箱底”的刊物。終於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這本雜誌浮出“紙”面。1995年,應該是青年類雜誌比較火熱的時期,裡面的內容大致還可以看見。隨手翻開,在專門刊登詩歌的文學部分,記者看到一首內容為吟誦鄉村夏夜的詩,讀後給人非常清新的感覺,而與記者當下所處的環境實在是天壤之別。

曾經的輝煌

記者走訪了幾個當時《山西青年》的忠實讀者。據他們介紹,《山西青年》是當時大學生必讀的課外讀物。現就職于山西某大學的一位《山西青年》曾經的讀者告訴記者:“當時很少有人沒讀過這本雜誌,很多讀者把能在《山西青年》上發表文章視為一種榮耀。而更多的青年讀者則把上面的詩歌抄錄下來。我現在還保留著一些詩歌抄錄。”
記者看到她記錄的一首獲得《山西青年》“希望杯”全國青年短詩大獎賽優秀獎的詩歌:
<想>
就這樣呆呆地
痴痴地
菸頭灼痛了
你深邃的眼眶
一封發霉的情書
長滿菟絲花
印在唇上
乾相思
我苦苦地翻閱
一年裡的語言
這位讀者告訴記者,當時談戀愛第一次見面,手拿一本《山西青年》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時尚選擇,當然現在看起來很“老土”,但在當時,這就是愛好文學和有追求、有品位的體現。同時,原先在雜誌上徵婚,業餘愛好一項都寫的是“熱愛文學”,即使沒有說明用《山西青年》作為接頭“暗號”,但初次見面的男女雙方大都會選擇持一份《山西青年》作為道具以證明自己“熱愛文學”的徵婚表述所言不虛。

社會影響

《山西青年》也同時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文學愛好者,當時的瘋狂狀態現在用語言是無法形容的,編輯部的外來稿件比匯款單更難處理。而雜誌社也因為“刊授大學”這一個策劃獲得豐厚利潤,其投資興建的“希望大廈”成為當時輝煌時期的佐證,一次性購進的10輛“皇冠”轎車在當時的太原城乃至山西省也是首屈一指,無人匹敵。
《山西青年》雜誌社原辦公室工作人員方先生回憶起該雜誌曾經的輝煌,自豪和興奮溢於言表:“青年雜誌在20世紀80年代遍地開花,而且特別受廣大青年的追捧和熱愛,非常走俏。當時在青年類雜誌處於領軍地位的《青年一代》興盛時期曾經創下500餘萬份的發行紀錄。而《中國青年》最高發行亦接近400萬份。當時發行量超過100萬份的雜誌主要包括《山西青年》《深圳青年》《黃金時代》等。其中《山西青年》在鼎盛時期全國發行一度達到120萬份,這個發行量保持了好幾年。”
原《山西青年》資深編輯王先生告訴記者:“一份雜誌發行量達到10萬份,這樣的傳播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了。《山西青年》在當時可是創下120餘萬份的發行量,這是什麼樣的傳播效果?120萬啊!不算廣告,發行就能賺很多錢!”
談起《山西青年》的創業,雜誌社原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說:“1976年,《山西青年》開始恢復出版發行。當時撐大梁的是剛分配到雜誌社工作的熱血青年和文學發燒友。由於年輕人思維開闊,精力旺盛,雜誌社的工作很快開展起來了。而且有了相當的起色。”
“當年的《山西青年》在思想方面是很激進的。在《光明日報》著名社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之後,《山西青年》就發表了一篇題為《〈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要不要讀?》,對《光明日報》的社論進行公開的支持和回應。
“由於思想上的前瞻性,《山西青年》的辦刊風格相對於沉悶的山西輿論界顯得較為激進,因此受到極大的關注,在全國打響了名聲。隨著恢復高考制度的進一步落實,《山西青年》副總編輯楊宗開始策劃‘刊授教育’,這是全國較早發起函授大學教育的媒體。這一舉措立刻引起轟動,《山西青年》成為剛剛恢復高考制度時大批求知若渴的青年人的必讀刊物,報名的學生竟達10個國家67萬之多,成為舉世罕見的‘沒有圍牆的大學’,並策劃建起了青年自學活動中心——希望大廈。《山西青年》刊授大學曾被寫入1984年的國務院總理以及山西省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全國著名作家陳祖芬曾為刊授大學寫過一篇題為《一個民族的覺醒》的長篇報告文學。
“‘刊授大學’這個總體策劃獲得的極大成功,使《山西青年》的發行量急劇增長,一時間洛陽紙貴,每期雜誌一出版便被搶購一空。《山西青年》刊授大學的成功,引領了一代風氣,其他媒體紛紛仿效,各類刊授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成為當時業餘高等教育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當時《山西青年》新刊、過刊的加印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拿著各種各樣的批條來購刊,各地的匯款單像雪片一樣飛過來。當時沒有電腦,登記必須用人工,雜誌社有限的人手根本忙不過來,只好拜託一些大中學校的學生幫忙記錄、整理匯款單據。而想在《山西青年》上刊登廣告的商家更是踏破了門檻。”
山西財經大學文化傳播學院講師王莉莉介紹:《山西青年》的極大成功,與當時山西的媒體外部環境不無關係。《山西青年》的迅速發展,在此時充當了思想啟蒙先鋒的角色,同時以“人生價值的探尋者”自居的青年雜誌一躍而成為超越當時的電視、廣播、報紙的主流媒體,在平面媒體中自然是一刊獨大。
曾經在山西青年社就職的衛先生表示:在廣告策劃和行銷方面,《山西青年》是最早整合廣告資源、集團式發行廣告的媒體。在雜誌社事業如日中天的同時,一批富有開創精神的媒體人也由此誕生。如當時的楊宗、馬萬程、李建義、張靜康等一批山西媒體的“大腕”。由於極具影響力,《山西青年》雜誌成就了童話大王鄭淵潔的輝煌事業,在雜誌社總編輯楊宗的支持和幫助下,全國獨一無二隻發表鄭淵潔一個作家作品的雜誌《童話大王》面世,同時也成就了中國童話的一個里程碑。

興衰

“缺少特定的發展環境,沒有了特色上的優勢,各青年期刊內容上的問題便逐漸暴露出來,陳舊感、落套感、四平八穩的老章法使得大批的讀者流失。青年期刊的版面設定以及內容的雷同造成的同質感,更加速了這種趨勢的發展。青年類雜誌的聲音逐漸被新的主流媒體所淹沒。”
山西財經大學文化傳播學院一位資深傳媒人介紹說,“20世紀90年代,新聞媒體的市場化浪潮成為青年類雜誌面臨的最大衝擊。各類都市類報紙的出現,使得在休閒娛樂以及可讀性上,青年類雜誌的優勢不再,成為明日黃花。客群的喪失直接導致了廣告市場的大面積陷落。《山西青年》在這場浪潮中也沒有躲過劫難,終於有一天支撐不下去了。”

進軍品牌雜誌

昨天上午,《山西青年》雜誌2001年刊物質量座談會在山西飯店舉行。山西青少年報刊社新老領導、《山西青年》雜誌全體人員和來自省城各大煤體的人士參加了會議。2001年以來,刊物重新定位。從辦刊宗旨到開本形象進行了全方位調整,提出“工作就是快樂,成功就是幸福”的現念,立足工作青年,關注成功現象,對各方面成功人士進行全方位深度報導,形成自己新的風格,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