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行》

作者

陸游

詩詞正文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繩大路東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盡,麥隴青青桑鬱郁。
地近函秦氣俗豪,鞦韆蹴踘分朋曹;苜蓿連雲馬蹄健,楊柳夾道車聲高。
古來歷歷興亡處,舉目山川尚如故;將軍壇上冷雲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


注釋

①山南:即終南山之南,今陝西南鄭一帶。

②函秦:指陝西、甘肅等地,古代屬於秦國,那裡有函谷關等軍事險要。

③鞦韆蹴鞠:鞦韆和蹴鞠是兩種起源很古、流傳很廣的體育項目,這兩種競賽都於軍事和武術有關。

④苜蓿:又名草頭,俗名金花菜,是一中馬愛吃的植物。

⑤歷歷:分明的意思。

⑥將軍壇:指漢高祖劉邦拜大將韓信的壇,遺址在今陝西南鄭一帶。

⑦丞相祠:指蜀漢後主劉禪為紀念丞相諸葛亮而建的祠堂,遺址在今陝西南鄭一帶。

⑧四紀:中國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四紀就是四十八年。從詩人作此詩時上溯靖康之恥,金兵侵犯中原,已有四十六年。

⑨金鼓:古代戰爭中使用的鑼鼓,這裡代指軍隊。

⑩本跟:根據地、基地。

作品鑑賞

該詩歷來受到重視。究其原因,除了此詩形式上的特點之外,更主要的是因為它充分地表達了陸游對時事,對政局的看法,標誌著詩人整個人生歷程和創作生涯的轉折點。

高宗紹興初年,南鄭曾入於金人之手。收復後,經多年休養生息,到陸游這一年來時,已是麥隴青青,桑林鬱郁,平川沃野,大路如繩。陸游本來就極力主張:“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按:隴山以西,約相當於今天的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始。”(見《宋史·陸游傳》)如今,當他親眼看到南鄭一帶是如此的桑麻遍野,氣俗雄豪,當他親身體會到由此恢復故土大有希望,他怎能不精神振奮,壯心萌動正是從這個時候起,陸游的生活和創作展開了新的一頁。他直至暮年,仍念念不忘這一段“匹馬戍梁州”的軍旅生活。自此以後,他的詩作也更為飛揚踔桌厲。

詩中“函秦”,指陝西、甘肅一帶秦國故地,因其東有函谷關之險,故稱“函秦”。“蹴鞠”,近似今天的踢球;“分朋曹”,指分組分隊進行比賽。在南鄭期間,詩人很留意風俗民情。秦俗尚武,民氣豪健。鞦韆蹴鞠大風甚盛。陸游詩中曾多次言及。“苜蓿”,俗名金花菜,又名草頭,為養馬的上等飼料。“歷歷”,分明貌。將軍壇,即拜將台,相傳為漢高祖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故址在今陝西漢中的城南。丞相祠,蜀漢後主所立武侯廟,故址在今陝西勉縣境定軍山下,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曾多次屯兵於此,死後也葬於此地。“四紀”,即四十八年,十二年為一紀;中原自公元1127年(高宗建炎元年)入金人之手,到陸游寫此詩時(1172),已經四十六年,此言四紀,是舉其成數。“師出江淮”句,是說長江、淮河一帶,非形勢利便之地,從那裡出兵,收功不易。吞者,吞金之謂也。著一“吞”字,詩人氣吞山河之慨如見。“會”,應當,將該。“金鼓”,古代行軍交戰時用,此處代指王師。關中,指戰國末期秦國故地,應包括秦嶺以南的漢中,與今日關中即陝西,亦即函谷關與隴關之間的概念有所不同。本根,根本,即根據地。

詩篇除了後四句是有關軍國大事的議論外,其他部分好象都是對山南風土人情和自然景物的描寫,貌似一篇旅途遊記。其實,只要明白了當時的形勢、陸游的主張,以及山南的地理位置,便能明白詩人的用意所在。這些描繪裡面處處貫穿著詩人的願望和主張。他之所以寫乎川沃野,麥隴青青,苜蓿連雲,楊柳夾道,是因為他覺得此地財力可用;他之所以寫地近函秦,氣俗豪雄,是因為他覺得此地民心可用;而他引今據古,歷數陳跡,也都是為了用來證明地利可用。由於全詩花了這么多筆墨對沿途風土人情作詳細的描寫,由於有了這么多有力的根據,所以,後四句的議論便水到渠成,令人讀來無生硬和突兀之感;也正由於詩人在描寫自然景物時帶著很強的主觀感情,所以,和單純的模山范水之作相比,此詩就顯得更有價值;並且詩人的感情所注不是一己的窮通,而是國家的興衰,因此,和那些寄情山水、吟風弄月之作相比,此詩的格調就顯得更高。

寫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四十八歲的陸游離夔州(州治在今四川奉節)通判任上,被四川宣撫使王炎闢為四川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這年正月,陸游離開夔州,途徑岳池,赴南鄭上任,到達時已是暮春。南鄭又名漢中,因在終南山之南,故曰山南。南鄭的地理位置是“北瞰關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陝西五》)。宋室南渡後,南鄭更成為宋、金兩國的必爭之地。所以,當時不少人把它看成是恢復中原的根據地,甚至有人建議乾脆遷都於此。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浙江紹興人,漢族。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中國現有存詩最多的古代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他的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