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鼓大戲》

《小鼓大戲》

20集電視連續劇《小鼓大戲》是根據河南省著名作家、南陽市作協副主席李天岑長篇小說《人精》改編拍攝的。該劇取材於我國中原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全劇重在表現一位農民企業家的艱難創業史,同時又反映了改革開放的大潮鍛鍊了人、教育了人。2010年10月,《小鼓大戲》電視連續劇榮獲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圖)《小鼓大戲》《小鼓大戲》

由央視投拍,根據作家李天岑長篇小說《人精》改編的20集電視劇小鼓大戲,近日正式開機,一直接演傻子的趙毅終於搖身一變改走“人精”路線。

20集電視連續劇《小鼓大戲》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反映了農民企業家賴四的艱難創業史。該劇的主人公賴四(趙毅飾演)是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精明而又不失善良,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幾落幾起,終獲成功,並與三個女人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該劇由楊世光導演,演員趙毅、顏丹晨、劉芳毓等擔任主演。趙毅表示,接連拍攝了電視劇《常回家看看》和《小六》這兩部描述智障人群這個特殊群體的影視劇,是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智障人士,不要一味地只是同情他們,其實他們也會很多東西。而這次接拍《人精》也是給喜歡自己的觀眾朋友們換換口味,趙毅不僅可以將智障人士演得很漂亮,演“人精“也可以演得很漂亮。趙毅說:“只要觀眾們樂意看我演的小人物,我就會一直演下去的。”

人物看點

(圖)《小鼓大戲》《小鼓大戲》

“人精”賴四這個人物,的確比較精明,比較幽默,心裡很有計謀。生活經歷雖然曲曲折折,但從來沒有難倒他的事情,他總能夠想出辦法,擺脫困境,絕處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事業上是這樣,在感情上也是這樣,這就是這個人物的性格。作者通過接觸了解發現,像賴四這樣的人,是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社會上有一批這樣的人。他是改革開放大潮催生的一批農民企業家的典型。說書藝人賴四在改革開放以後,順應社會潮流,逐步成為房地產開發商,成為順江市有名的農民企業家。在順江會館土地置換中,他以超前的思維,獲得成功。接著,又把眼光投向了順江的河道治理上,成為順江市的名人。但此時賴四調整戰略決策,進入農業高科技領域,投資建設紅陽農業開發示範區。這些年,賴四身邊有三個各具特色的女性,包括苦難中同賴四私奔的桂兒,逐步被賴四的人格魅力所征服的報社女記者韋娜,還有在權、錢交易中讓人不齒的孟婕。賴四的一生又成功,也有磨難,但是在痛定思痛後,他還是唱出了一曲迴腸盪氣的“醒世歌”。

影片看點

(圖)《小鼓大戲》劉芳毓

這部電視劇生活氣息濃厚,人物刻畫生動活潑,成功地寫出了主人公張世發(賴四兒)的性格成長史。主人公是從生活中發掘出來的藝術典型,他原本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青年,年輕時身上還有許多毛病,他不是個那種“高、大、全”式的完人,編劇把他放在各種矛盾之中,而隨著時間和劇情的推進,他得到了讓人信服的成長和成熟,有了讓人信服的道德和人格的提升,成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農民企業家。劇中對桂兒、韋娜以及小孟等人物的塑造,也都有精彩的描繪,她們人人個性突出,形象鮮活,血肉豐滿。

在藝術追求上,該劇深刻發掘和展現人性之美,在表現商品經濟的活躍與競爭的同時,注意了民族傳統美德和善良人性的開掘,如桂兒對愛情的執著和專一,張世發對農婦的恩情報答,對野蠻拆遷的道歉和補救,七爺訓徒以及走訪困難戶等情節細節,無不使人動容。特別是對張世發和桂兒等個人情感戲的描寫,既有傳統道德的承繼又有時代的痕跡,表現得很是煽情,突出了作品的情感力量,也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習慣,平添了電視劇的藝術感染力

藝術特點

(圖)《小鼓大戲》《小鼓大戲》

編導熟悉電視劇的藝術特點,劇中衝突懸念不斷,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結合嚴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多運用中原特點的南陽語言,不僅緊扣主題且別有韻味,運用民意曲藝“鼓兒哼”貫串全劇,雅俗共賞,透射出中原文化的鄉土氣息。

電視手段運用充分,鏡頭語言考究,畫面優美,增添了客群的審美享受;演員的表演準確到位,特別是幾位主要演員,趙毅、顏丹晨、劉芳毓都有精彩的表現,不僅做到了生活化,而且形象鮮明,個性突出,十分接近角色;主題歌詞采文雅,平實感人,配樂鏇律悠揚。

主演介紹

(圖)《小鼓大戲》趙毅

十年前,趙毅、劉芳毓在《上官婉兒》劇組相識,不過當時戲份並不重的兩人並未有對手戲。十年後,在央視熱拍的主鏇律大戲《小鼓大戲》中,倆人再度相遇,並演繹一對同甘共苦,歷經分合的夫妻

1997年時,年紀輕輕的趙毅、劉芳毓在《上官婉兒》劇組相遇。劉芳毓回憶道:“那時候我們倆的戲都不重,也沒有對手戲,不過一個劇組大家玩得很開心。趙毅給我的印象就是特別活潑,能玩能鬧的,像個開心果。”

這部戲之後,趙毅、劉芳毓兩人便各奔前程,中間也沒有再合作,直到2007年,在《小鼓大戲》劇組,倆人再度重逢。這一次,兩個“長大”的演員擔綱了《小鼓大戲》的男女主角,扮演了一對夫妻,大演對手戲。

劉芳毓說:“這一次見到趙毅,覺得他變化挺大的,當年的小男孩一下變成了成熟的男人。”而趙毅也說劉芳毓長大了,從當年的“小丫鬟”變成現在的“好妻子”了。 談到這次的合作,兩人都十分開心,並默契地讚揚起對方。趙毅說:“芳毓是個好演員,不僅戲好,人也好。從她身上我學到了如何做人。”劉芳毓也直言不諱地夸趙毅:“趙毅不光演人精,生活里也是個人精。燈光,攝影,什麼都懂,對劇本研究的特別透徹,經常在片場提出一些更好的拍攝建議,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挺難得的好演員。”

評價

(圖)《小鼓大戲》《小鼓大戲》

該劇取材於我國中原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通過一個農村唱鼓書的青年,從貧窮潦倒到趕上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演出了一部鮮活生動的人生大戲,成長為一個有遠見,有毅力,有愛心,有智慧,事業成功,人格成熟的農民企業家的故事。電視劇反映了一個深刻的主題,即我們建設的現代化的終極目的,還是人的現代化,即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層次的提升。

這部電視劇實在是一部鼓呼改革歌吟開放,弘揚時代主鏇律的難得的好作品。作品對張世發(賴四)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為觀眾演繹並濃縮了我國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變遷,風雲際會。劇中既有主人公事業發展的坎坷,又有情感經歷的曲折,更有商業角逐的激烈,可謂多種矛盾交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充分表現了主人公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劇作用電視藝術語言告訴我們,三十年改革開放不僅徹底改變了中國經濟的命運,同時也改變了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命運。

這部電視劇的幾位編劇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長期從事業餘文學創作的作家。第一編劇李天岑當過公社幹部,團縣委書記,縣委書記,南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南陽市委副書記等職,是位官員作家,被譽為“文章太守”。

(圖)催淚場面催淚場面

劇中美麗善良、堅強賢惠、忍辱負重的“完美女人”桂兒成了催淚彈,感動了許多觀眾。

桂兒為愛與賴四私奔,同甘共苦許多年後,賴四事業有成,卻愛上了別人。桂兒忍痛與丈夫離婚,但卻依然默默為丈夫打理公司的一切……許多觀眾感嘆:“桂兒太善良,這樣的女人簡直打著燈籠都找不到。要娶老婆就娶桂兒這樣的。”也有人為桂兒鳴不平:“桂兒太傻了,傻得讓人心疼。”

催淚彈桂兒的扮演者劉芳毓也受到了觀眾的熱捧。一位來自南陽的李阿姨說:“劉芳毓在南陽拍《小鼓大戲》的時候,我見過她本人,她看著就很賢惠。《小鼓大戲》播出這些天,我每天都看,劉芳毓演得太好了,我覺得她就是桂兒。”一位重慶的蘇女士說:“自從看了《記憶之城》 ,我就關注劉芳毓了。她演的程婉儀太令人難忘了。這次的《小鼓大戲》,她又讓我記住了桂兒。”

榮獲獎項

2009年至今,該劇在中央電視台連續3次播放,河南電視台等地方衛視也多次連播。2010年10月,《小鼓大戲》電視連續劇榮獲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這是繼該劇不久前獲得全國新農村電視藝術節優秀農村題材電視劇二等獎之後,獲得的又一殊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