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教室》

《小豬教室》

《小豬教室》根據1993年在電視上播放的紀錄片改編而成的日本電影,曾獲得銀河獎的鼓勵獎和動物保護電影競賽內閣總理大臣獎,在社會上引起過很大的反響。

基本信息

《小豬教室》小豬教室
《小豬教室》根據1993年在電視上播放的紀錄片改編而成,該紀錄片曾獲得銀河獎的鼓勵獎和動物保護電影競賽內閣總理大臣獎,在社會上引起過很大的反響妻夫木聰在片中飾演6年級2班的新老師,他與26名學生約好,把一頭小豬養到大家畢業,然後吃掉。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孩子們漸漸對這頭小豬產生了感情,班級里也就到底吃不吃這頭小豬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基本資料

《小豬教室》《小豬教室》

【地區】日本
【類型】劇情
【語言】日語
【導演】前田哲
【編劇】小林弘利
【監製】佐藤直樹
【發行】日活
【片長】109分鐘
【色彩】彩色
【首映】日本2008-10-01
【原著】《小豬小P與32個小學生》黑田恭史
【官網】http://www.butaita.jp/
【演員】妻夫木聰飾演星老師、大杉漣飾演仁科主任、田畑智子飾演池澤老師、池田成志飾演小鷲老師、皮埃爾瀧飾演榎木伸哉的父親、近藤良平飾演太田雄馬的父親、大澤逸美飾演松原菜野花的母親、戶田菜穗飾演甘利花的母親、原田美枝子飾演高原校長

影片介紹

四月的一天,六年級2班來一位新班主任,星老師(妻夫木聰飾),他帶著一隻小豬走進了教室。未來的一年,這隻豬將交給在坐的孩子們來飼養,等它長大了以後,就吃了它。這令學生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吃了它呢?”
“我希望你們能用身體去感受,吃掉活著的動物的意義”。星老師的這一想法,令教務主任仁科(大杉漣飾)顯得很難堪。但是,高原校長(原田美枝子飾)很贊同星老師的做法,肯定了他的熱情,允許在學校內養豬。六年

《小豬教室》《小豬教室》
級2班的26位同學,一起在操場上建了一座小屋子,給小豬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小P”,並將它養了起來。小P吃了池澤老師(田畑智子飾)種植的西紅柿,孩子們的媽媽們都堅決反對自己家的孩子去養豬……

自從小P在學校里住了下來,一件又一件令人為難的事情不斷發生著。不過,班上的同學們,齊心協力照顧著小P,他們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很快,暑假過去了,轉眼就是第二年4月,六年級2班即將畢業的時候了,班上反對吃小P的同學越來越多。小P是大家親手飼養長大的,如果吃了它,小P就太可憐了。到底該如何處置小P呢,班上的同學拚命地想辦法,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在反覆的討論中,班裡漸漸分成了“吃”與“不吃”兩派。眼見六年級2班馬上就要國小畢業了,但是小P該怎么處置依然未有結果。到底,這26個孩子與星老師會做出怎樣的決斷呢?

影片段預告絮

電影的劇本是一張白紙。通過試鏡,有26個孩子被選拔出來,參與到影片的拍攝中去,而這些孩子們拿到的台詞部分的劇本,卻是一張白紙,是一個沒有寫上結尾的劇本。幕後工作人員與成人演員,手裡都有一本正常劇本,拍攝現場同時並存著“孩子的劇本”與“成人的劇本”。工作人員及相關人員,像是不能向兒童演員們透露重要情報的樣子,與孩子們接觸的時候,個個都顯得小心謹慎。試鏡結束後的180天,這26位小演員漸漸化身成為親歷了那場事件中32個小學生,一邊飼養著小豬,一邊考慮著“豬肉是可以吃的,但是真的要吃了小P嗎?”。故事的結尾,孩子們將給出自己仔細考慮過後的答案,被攝影機真實地記錄了下來。“決定吃的有13人,不吃的有13人”,這26個孩子分成了兩派。那個時候,兩派孩子們之間的討論非常激烈,甚至還有放聲大哭,互相扭打的時候。這些兒童演員們,不僅僅是拍完了一部電影,他們還完成了一門意味深長的課程。

妻夫木聰首次挑戰教師角色。與這群孩子們,一起在苦惱中成長的新任班主任星老師,由第一次挑戰教師角色的青年偶像與實力兼備的男星妻夫木聰扮演。不拍片的時候,這位“星老師”被孩子們圍著轉,拍片的時候,他又是一名為人隨和時而嚴厲的“老師”。支持著這位年輕的老師與全班同學養豬一事的校長一角,由影視界中堅力量的代表演員原田美枝子扮演,同時也不乏大杉漣、田畑智子等實力演員。《小豬教室》是在一所廢棄了的國小取景拍攝的,兒童演員們、成人演員以及工作人員們每天都去“上學”,並且他們真的在學校里養起豬來。所有參與了本片拍攝的人們,一邊學習著一邊接受挑戰般地完成了這部作品。隨著時代的轉變,關於“生命”、“飲食”、“教育”的意義,需要重新去考慮了,《小豬教室》包含著孩子們真摯的目光、話語,強烈的思想洪水,將動搖每一位觀眾的心靈

原著《小豬小P與32個小學生》。從1990年7月到1992年3月,大阪市豐能街立東能勢國小的新班主任老師黑田恭史,在他的班上養起豬來,他希望通過養豬,展開一場為期900天的實踐教育。黑田偶然讀了大學時代的教育家鳥山敏子的《碰觸生命》,深受影響。鳥山曾開展過,是否應該吃雞、豬等這一類動物的“鳥山實踐”課,並因此而聞名。黑田受了“鳥山實踐”的啟發,開始考慮去飼養一隻豬的。後來,電視導演西谷清治將這件事用攝影機記錄了下來,並於1993年7月12日富士電視台信息欄目“今夜好奇心”中播出,立即掀起了一陣輿論狂潮。隨後,這部電視片獲得了1993年度電視放送Galaxy大獎,以及1995年動物愛護協會主辦的電影大賽的大獎(內閣總理大臣獎)。2003年,黑田將這一經歷整理成文,不久,一本名為《小豬小P與32個小學生:生命之課的900天》

《小豬教室》《小豬教室》
問世了。

從構思到殺青的十三年軌跡。前田哲導演,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還是在做副導演的時代,1995年,他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那個紀錄片。“最初覺得,竟然還有這么有趣的老師啊,後來漸漸地被孩子們以及老師的舉動深深吸引,心被緊緊地抓住了”,前田回憶起當年的感受。與此同時,“我要把它拍成電影”,前田的心中冒出一個很強烈的想法。那個時候,後來《小豬教室》的製片人之一小川勝廣,正好也在場。於是,兩個人當即就開始一個人做副導演一個人做製片人,演練著電影拍攝的過程。那時的小川也“被故事最後的抉擇深深打動了。黑田老師的這一實踐,比任何事物都重要,應該將其中的思想傳達給更多的人才是”。

可是,就在小川剛剛要為得到電影改編權而開始行動的時候,意外卻發生。那部電視節目播出之後,教育委員會、學校等集體表示抗議,前田他們根本沒有可能聯絡到黑田老師。於是,計畫擱淺,直到2003年,前田在書店裡意外發現了《小豬小P與32個小學生》,由此與黑田老師取得了聯繫,電影版的拍攝計畫才終於浮出水面。可是,這只是一個開始罷了。要將已經被拍成紀錄片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將當下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狀況融入到電影中,這部作品的面向對象又該定在哪裡呢……製片人、編劇、導演反覆地討論著。07年3月,對這一拍攝計畫產生興趣的妻夫木聰確定出演,《小豬教室》的正式開機拍攝也被提上了日程。

26個孩子的180日課程。兒童角色的選拔,從2007年10月開始,一直到11月中旬結束,歷時一個半月。應徵者包括明星經紀公司及普通平民共1300多人。前田導演一個接一個地,與所有的孩子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經過一次、兩次、三次考核,逐步篩選出52名候選人。再分出A、B兩個班,請妻夫木聰分別召開班級討論會,觀察他們的表現,最終確定下來影片中六年級2班的26名小學生。從11月中旬開始,這些孩子們每個星期六星期天,都會有彩排練習,每次彩排,導演會給出不一樣的主題進行討論。“試著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對方,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前田導演的目的在於此。同時,妻夫木聰擔任評審員,組織孩子們分組展開咖喱對抗大賽、小P的小屋建造體驗等,逐漸培養出班級的集體合作能力,加固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能力。2007年12月又進行了合宿集訓。那時,來過一次真實表演,“飼養了一年的小P,該怎么處置好呢?”。結果,“那個時候,他們表現出了自己真的要去養豬的心情,有興奮地哭出來的孩子,有與夥伴發生矛盾的孩子等等,非常豐富的感情表達。這是預料之中的事,為了不過於混亂,暫時停止了關於小豬的討論話題”。

這26個孩子中,有13人不知道掛在超市與肉鋪里的“肉”是從哪裡來的。於是,影片開拍前,工作人員帶著他們進行了最後的訓練——前往肉食中心參觀。參觀結束後,孩子們紛紛跑到導演那裡,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前田發現,他們中間有很多孩子的看法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話’去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比任何事情都值得高興。並且,孩子在拍片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變化與進化’著。六年級2班討論著,畢業之前該拿小P如何處置,以及拍完影片後那隻小豬該怎么處置。這是一部與現實緊密交融的電影,這些孩子們是真的面對著與‘生命’及現實的意義”。彩排中孩子們只跟小P見過一次面,正式開拍前一周,孩子們開始飼養小P。電影的劇本根據彩排及集訓中孩子們的真心話,做了大量的修改。2008年2月14日,《小豬教室》正式開機,攝影組在東京北區的舊赤羽台東國小中進行拍攝,同年4月殺青。

在學校里養豬的事。本片的主角,實際上就是小豬小P。為了表現出小P一年中成長的樣子,攝影組特意準備了11頭年齡不一體重不一的豬,並以訓獸師吉田信治為中心,建立了一個“養豬隊”。“養豬隊”的成員們,在影片進行拍攝的約兩個月的時間裡,為了保證小豬們的健康狀態,都暫時住在雜務工的房間中,與小豬們一起吃飯生活。“幼年的小豬抗寒能力比較差,飼料方面都是些蘋果啊、蒸白薯啊一類的食物,再就是從鄰近的中小那裡收集過來的剩飯菜。總之,它們吃的東西跟人吃的是一樣的,大便的味道是相當地重”,吉田笑著說,“幸好孩子們每天有輪流值班制,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最初,他們都說‘好臭啊’,但後來漸漸變得對這些小豬們很有情感了。即使不是當天值班的孩子,也會早一點來到學校,把糞便的清掃工作當作家常便飯去解決”。

影片簡評

《小豬教室》《小豬教室》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小豬教室》,還沒有“綜合學習時間”(註:2000年,在中國小開始實施,由學生自發進行的綜合性課題學習時間)的1990年,大阪某所國小的一位新任老師,在班上展開了一次實踐教育課。“飼養一隻豬,然後吃了它”。這隻被稱作“小P”的豬,在班上32個學生的愛護中成長起來,它不再是家畜,更像是寵物。兩年半後,孩子們即將畢業,“吃,還是不吃”的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該如何處置小P,同學們為此引發了一場大爭論。然而,問題並未就此結束,之後不久,這一事件被拍成了紀錄片,並在1993年獲得了電視放送Galaxy大獎,以及動物愛護電影大賽內閣總理大臣獎,產生了轟動性效果。大多數觀眾們站在批評的一方,他們認為“這太殘酷了”、“那根本就不是教育”。當然,被老師的熱情以及孩子們的真誠所打動,並支持著他們的觀眾也大有人在。《小豬教室》的導演前田哲,就是其中一員。十幾年前看過的紀錄片,在前田導演的心中留下巨大感動,無論是動物植物的生命,還是人類的生命,都需要重新去考慮,這部電影想要將這樣一種思考,傳達給教育界中許許多多的新任教師們。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