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壺齋輿地叢鈔》

清代中外地理著作匯鈔,作者王錫祺。

清代中外地理著作匯鈔。全書分為三部分﹐即《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補編》﹑《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王錫祺輯。王氏早年從事經﹑史﹑詩﹑文﹐但尤喜地理學。從光緒三年(1877)起﹐他共蒐集清初以來中外有關地理的各種著述一千二百餘種﹐編為十二帙﹐共數百萬字﹐至十七年完成並出版﹐是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該書卷帙浩繁﹐內容充實﹐包括地理總論﹑中國各省和邊區形勢﹑撫綏武功﹑旅行紀程﹑山水遊記﹑各地風土人情﹑少數民族風俗﹐以及當時世界其他各國的山川地理形勢與各大洋情況。該書出版後﹐引起了朝野人士的重視。

作者簡介

王錫祺(生卒不詳)是清光緒年間著名的編輯家。字壽萱,號瘦丹,江蘇清河人。王錫祺生平喜好輿地遊覽之書,“聞人談游事則色然喜,閱諸家記錄與夫行程日記,即欣然而神往”②。“凡山經、地誌以至集部諸書,無不泛覽”③。同光年間恰逢多事之秋,內亂外患頻仍,他想往清初“東服諸部、北犁蒙古、西戡衛藏、南輯緬暹”的強盛,懷念“乾嘉以降,海宇承平”的盛世,對同光年間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然指出“異族叩關,覬覦百狀,將軍奕山懦弱無能,割東陲三數千里於前,近者巡撫某,輕聽人言,棄南疆三數千里於後,自撤藩離,開門揖盜……有志之士所為撫膺扼腕長太息者也”④。他謀取功名不遂,“九應省試不中”⑤,乃從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起,改而研究經、史、古文、詩、辭學。又從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起,轉為研究輿地、洋務、時政⑥。後來,他在沈蝶庵、龔壽秋、丁衡甫、王錫礽等親友的幫助下,經過15個寒暑的努力,收集輿地遊覽書稿數千種,於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編成《叢鈔》。以後,“續有所獲,仍逐次增入”,又於二十年輯成《補編》、二十三年輯成《再補編》。王錫祺本出身於中資家庭,但他“磊落自熹,不事生產”,惟以編書為樂。20餘年來,他全身心地專注於編輯這套輿地叢書,“其刊鈔糜棄於書者,且不下萬餘緡”①,以致晚年窮極潦倒,妻離子散,自己也客死於泰縣。

內容簡介

《叢鈔》共12帙64卷,收書1200種;《補編》有12帙,不分卷,收書58種;《再補編》也分12帙,不分卷,收書90種。這部叢書共36帙,64卷,收書1348種。就收書種類而言,堪稱清代輿地叢書之最。
《叢鈔》編例,“首輯總論,繼以各說”;“以華夏始,以外洋終”;“行程記錄,祗搜本朝”②。《補編》、《再補編》略有不同。
在自然地理知識中,有《蓋地論》、《地球總論》、《地理述略》、《地球形勢論》、《五洲方域考》等35篇。其中,有外國人撰著,如葡萄牙瑪吉士的《地球總論》、美國林樂知的《地球淺論》、禕理哲的《地球說略》等;也有中國人的作品,如傅雲龍的《地橢圓說》、歐氏的《地球寒熱各帶論》、楊毓輝的《大洋海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海南冰海考》等。
在世界地理方面,除各大洲總論(如《五洲方域考》、《歐洲總論》、《亞細亞說略》)和專論(如《地理形勢考》、《五大洲輿地戶口物產表》)外,有亞洲、歐洲、非洲、美洲、澳洲諸國和地區的地理專篇。其中,有考辨,如《暹羅考略》、《高麗水道考》、《南極新地辨》;有志略,如《中外交界各隘卡略》、《越南道路略》、《越南志》;有行記、遊記如《東遊紀略》、《航海述奇》、《初使泰西記》、《使琉球記》;有日記、隨筆,如《英軺日記》、《使德日記》、《歐遊隨筆》、《漫遊隨錄》等,共287種。
中國地理種類最多,有屬於中國地理總論的,如《中國方域考》、《方輿紀要簡覽》、《天下形勢考》、《輿地全覽》;也有專門論述全國某項地理內容的,如《府廳州縣異名錄》、《中國歷代都邑考》、《輿地經緯度里表》、《中國物產考》等;有屬於各省地理總論的,如《直隸考略》、《江蘇考略》、《廣西考略》;也有專門論述省境某項地理內容的,如《東蒙古形勢考》、《回疆風土記》、《山東諸水編》等。還有屬於行政區域、山川形勢、邊防海防、驛站交通、農田水利、名勝古蹟、風俗民情、民族事務,以及外交、通商、邊境事務等方面的論著、譯著、史鈔、考證、行記、筆記、雜錄等等,共1026種。
這套叢書輯錄的資料,一來源於專書、地誌,如《叢鈔》第一帙的《地球志略》摘錄於《瀛環志略》卷一《地球》;《叢鈔》第二帙的《綏服內蒙古記》,摘錄於《聖武記》卷三《國朝綏服蒙古記》內六盟蒙古;《叢鈔》第三帙的《雅克薩考》摘錄於《朔方備乘》卷十四,《尼布楚考》摘錄於《朔方備乘》卷十五等等。二來源於清人文集,如《叢鈔》第四帙的《登泰山記》取材於姚鼐《惜抱軒文集》卷十四;《登南嶽記》取材於唐仲冕《陶山文錄》卷七;《游廬山記》取材於洪亮吉《更生齋乙集》卷八;《游九華山記》取材於施閏章《愚山先生學余文集》卷十四等等。三來源於各種傳抄本、稿本,如楊賓的《柳邊紀略》、高士奇的《扈從東巡日錄》、博明的《鳳城瑣錄》等等。四來源於今已不知所本的各種文獻,這些文獻原書亡佚後,《叢鈔》卻將有關內容保存了下來。這些資料編入《叢鈔》時,一般皆照原書過錄,一字不改,也有少數幾篇改動過個別字句。
這套輿地叢書蒐集的資料,從清初到光緒年間,內容十分豐富,史料價值和地學價值毋庸多贅。令人感到缺憾的是,編者在輯書時未註明資料來源和出處,又刪去了原書的序跋和凡例,讀者如果引證這些資料從事學術研究,有時還得再花一番查證功夫。

歷史及現狀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補編》於光緒二十年完成﹑出版﹐系經作者繼續收集地理資料編成。全書共收地理著述五十八種﹐分為十二帙。
甲午戰敗後﹐王錫祺又蒐集當時中外的國情資料和地理方面的新論述﹐輯為再補編﹐以喚醒國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於光緒二十三年完成。全書共收地理論著一百八十種﹐分為十二帙。
《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及其補編﹑再補編範圍廣泛﹐內容詳實﹐保存了清代相當完整的珍貴的地理資料﹐是研究清代中外歷史地理方面很重要的一部叢書。
大連圖書館藏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三補編》稿本,為海內孤本。昔年《中國科技史料》曾有披露。此編取材於清末翻譯西書,包括江南製造局、京師同文館和教會機構出版的地理文獻。

目錄連結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5335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