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人家》

《小康人家》

《小康人家》是由徐韜導演,韓非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1958年上映。

基本信息

《小康人家》《小康人家》
導 演:徐韜
編 劇:李準
主 演:韓非 馬驥 宏霞 夏天 蔣銳 (更多)
上 映:1958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製作團隊

職員表
徐韜 .... 導演
李準 .... 編劇
邱以仁 .... 攝影
姚銘忠 .... 美術(製作設計)
陸仲伯 .... 錄音師(收音)
黃財章 .... 剪輯
趙煥章 .... 導演助理
姚永福 .... 化妝
上影樂團 .... 伴奏
陳傳熙 .... 指揮

演員表

韓非 .... 王小安
馬驥 .... 全知道
宏霞 .... 劉春妞
夏天 .... 王象
蔣銳 .... 舅舅
李玲君 .... 水仙
胡小菡 .... 鴿子
李浣清 .... 辛玉蘭
王薇 .... 小娥
康泰 .... 天喜
譚雲 .... 春妞媽
智世明.... 天喜媽

故事梗概

劉春妞是勞動生產上的一名積極分子。出嫁的時候,她爹買了兩把鋤頭給女兒陪嫁。在新婚的晚上,春妞分給她的丈夫小安一把。這件新鮮事引起了人們各種不同的評論。王小安的母親是一個自私自利,只會為自己打算的人,樣樣事情她都喜歡說自己“全知道”,因此,人們給她取了個外號叫“全知道”。王象和“全知道”老兩口有個蘋果園,種了八棵蘋果樹,是這個人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全知道”最注意經營的副業,是入社的時候留下來的私產。家裡有了蘋果園,就要付出勞動力,王小安和劉春妞喜歡到社裡幹活,不喜歡在家裡給自己家幹活,這使“全知道,,對這個新媳婦很不滿意。一天,春妞發現自己家裡藏了好幾千斤糧食,問婆婆為什麼不把富餘的糧食賣給國家,“全知道”捂著春妞的嘴說:“你這個新媳婦怎么是個敲鑼打鼓的?”春妞一時感到茫然,她開始對這個家庭感到有些不對頭。春妞來到婆家,積極帶頭搞好生產,被評為積極分子,出席了縣裡的積極分子代表大會。會議結束後,縣委要求代表們回到社裡後,好好地宣傳糧食統購統銷的政策。春妞回到家裡後,和小安商量動員爹媽賣掉餘糧。而小安的父親王象和母親“全知道”思想保守。“全知道”不但不願把餘糧賣給國家,還要兒子和媳婦裝成缺糧戶去爭買糧食。小安表現得很軟弱,不敢和家庭進行鬥爭。加上“全知道”在兒子和媳婦之間進行挑撥,惹起這對小夫婦鬧了一場彆扭。春妞對與公公婆婆的錯誤行為進行鬥爭有顧慮,一時拉不下面子。在社長的支持和啟發下,春妞決定先把小安爭取過來,然後再團結教育公公婆婆。在社員辯論會上,王象和“全知道”始終不肯承認自己家裡藏有糧食,春妞和小安把家裡的糧食扛到大會上,當場揭發公公婆婆自私自利不賣餘糧,破壞國家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行為。王象和“全知道”在人證物證的面前啞口無言了。王象和“全知道”在社幹部和兒子媳婦的啟發教育下,終於醒悟過來,看到了社會主義的美景,不僅把全部餘糧賣給國家,而且還幫助說服了和他們一樣的親屬。

導演簡介

徐韜,中國電影導演,原名徐保齋,1910年5月生於江蘇邳縣糖坊村。1930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學習。結識了同學趙丹、王為一、吳天等人,共同投身進步戲劇活動,曾任美專劇團團長,1932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在工廠,學校組織排演進步戲劇,1935年上海成立業餘劇人協會,徐韜擔任理事,實驗劇團演出部主任。曾執導《娜拉》、 《我們的故鄉》《回春之曲》等劇目。“七·七”事變後,參與導演話劇《保衛蘆溝橋》 。1938年在武漢任抗敵演劇一隊隊長,1940年組織旅行劇團赴新疆開拓戲劇運動,僅演出《夜光杯》一場戲,就遭軍閥盛世才迫害,入獄五年。1945年,在重慶加入中國藝術劇社任導演兼演出部主任,並參加話劇《清明前後》的演出。1946年任崑崙影業公司編導,執導影片《關不住的春光》,並參與創作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1950年到1953年,徐韜先後導演了《大地重光》和《草原上的人們》。 《草原上的人們》在廣闊的背景上,盡情地抒寫了牧民的勞動喜悅和保衛勝利成果的戰鬥精神,精獷豪放和優美抒情融合在一起,影片獲文化部1957年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1956年在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粵劇戲曲片《搜書院》,畫面處理優美,演員演技精湛,在東南亞頗有聲譽,1957年拍攝《海魂》 ,影片酣暢洗鍊,自然凝重,嚴謹而不乏跌宕,細膩而不失磅礴,在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1958至1963年,他先後拍攝了《小康人家》 、《聰明的人》 、《關漢卿》等多部影片。1966年6月,文革開始後投錢塘江而死,享年五十六歲,徐韜的創作大部分是反映革命鬥爭和民眾生活的現代題材,貫穿著鮮明的思想性,在藝術上承繼了三十年代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努力探求民族化和大眾化,在風格上深沉凝鍊,自然暢達,但又縱橫有效,充滿生活情趣。

演員簡介

韓非 ,中國電影男演員。本名韓幼止,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北京,1932年隨父遷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後入中法劇團,後相繼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當演員。在舞台劇《家》中飾演覺慧而知名,後又演出《大明英烈傳》、《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數十個劇目。1941年步入影壇,主演影片《夜深沉》。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文華、中電等電影公司演出《終身大事》《太太萬歲》《艷陽天》等影片。1949年赴香港,在長城、龍馬等影片公司攝製的《誤佳期》中扮演專為別人婚喪嫁娶吹喇叭、自己卻娶不上老婆的樂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職員,與鄰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擾而鬧矛盾,在衝突中產生許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個貧窮的小職員,經濟面臨重重困境,卻為了飯碗和面子,要在中秋節籌措點錢給上司和親戚送禮。這三部影片,均為韓非的喜劇電影代表作,被譽為"世界喜劇電影的精品"。韓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榮譽獎。1952年韓非回到上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斬斷魔爪》、《小康人家》、《林則徐》、《聶耳》、《香飄萬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務、地主、貪官、工人、教師等各種類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髮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5部喜劇影片,而被人們讚譽為"喜劇大師"。
夏天,原名夏克平,祖籍江蘇。1920齣生於上海。幼年的夏天性格開朗,興趣廣泛,中學以後又迷上了戲劇和電影。三十年代的進步影片對他的影響很大。他渴望成為一名演員。1938年他隻身來到重慶。1942年考取了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攻讀戲劇表演。以後他參加了教育部實驗演劇隊相繼在“哈姆雷特”、“蛻變”等話劇中擔任角色,獲得了許多寶貴的舞台藝術實踐機會。
1944年參加了校友劇團“家”、“清宮外史”等話劇的演出,1945年他來到重慶,先後在“春寒”、“日出”等話劇中擔任角色,在表演技藝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抗戰勝利後,夏天回到上海,參加了“升官圖”、“原野”等十幾部話劇的演出。
1946年夏天第一次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扮演了一個國民黨官僚機關的小官吏——龔科長。得到了好評。此後他又相繼在《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1948年夏天投奔蘇北解放區,調到華中文工團任戲劇教員,在“白毛女”中扮演穆仁智。解放後,夏天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三十多年來先後在《聶耳》、《林則徐》、《渡江偵察記》等十幾部影片中扮演角色。他在這些影片中大多數扮演反面角色。他認為把反面人物演得逼真,同樣具有藝術美的價值。
夏天后來又從事導演工作,一直為培養新人,繁榮電影事業而工作。
王薇 (Ⅱ) ,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9年9月出生,北京市人。1985年至1987年曾在北京電影學明星班學習。此前曾在海軍政治部話劇團當演員。1977年在王苹執導的《我們是小八路》中飾演小八路鳳蓬,此後在峨影廠《年青的朋友》中飾趙麗麗、《悔恨》中飾演李文娟、長影廠《情漫黃山》中扮演舒音、廣西廠《銀杏樹之戀》中飾常雁等,此外在電視連續劇《向警予》中扮演女主角向警予、 《黃昏有一條小船》中飾演華方、 《血悟》中扮演薛桂珍、 《特等一號巨案》中飾演金珊等。其中《向警予》榮獲第五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