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會》

《小刀會》

小刀會是成立於廈門的民間秘密團體,屬天地會支派,1851年傳到上海。上海小刀會成員主要為上海的福建籍勞動人民和部分工商業主。《小刀會》是由上海實驗歌劇舞劇院集體創作的中國舞劇,並於1959年在上海上映。葉明導演的同名戲曲電影於1961年上映。

基本信息

歷史資料

醞釀階段

1852年,天地會成員周立春在青浦領導發動抗糧鬥爭,南匯﹑華亭(今松江)﹑上海等縣繼之而起。這些鬥爭使各個秘密組織逐漸聯合起來。1853年,在太平天國起義和福建小刀會起義的影響下,各支力量以小刀會名義結成統一組織,推舉天地會廣東幫首領劉麗川為首領,準備舉行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攻占嘉定,堅守上海

1853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舉義旗攻占嘉定。7日,劉麗川和原小刀會福建幫首領陳阿林等在上海起義,占領縣城。隨即,從上海﹑嘉定分別出發,接連攻占寶

小刀會起義形勢圖小刀會起義形勢圖

山﹑南匯﹑川沙﹑青浦四縣,成立小刀會政權。初用“大明國”國號,鏇即改稱太平天國,由劉麗川上書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領導。清朝政府急從圍攻太平天國天京(今江蘇南京)的江南大營抽調部分清軍及其它地方武裝,由大營幫辦﹑署理江蘇巡撫許乃釗率領,趕赴上海鎮壓。9月22日,清軍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犧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領部分起義軍轉入上海。至月底,周圍各縣相繼失陷。起義軍在上海堅守抗敵,曾宣布豁免三年賦稅錢糧,並鑄造貨幣,發展商業,保證糧食供應,打擊高利貸,得到上海人民的擁護。

外國勢力干涉

英﹑美﹑法當局曾聲稱對局勢保持“中立”。但為維護在華利益和威脅清政府,1854年4月,英美駐軍襲擊了上海城內的清軍營盤。7月,清政府任吉爾杭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派蘇松太道吳健彰與英﹑美﹑法當局談判,以出賣上海海關和租界主權,換取它們的支持。從此,上海海關開始由英﹑美﹑法三國委派的“稅務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統治機構。

早在小刀會起義不久,外國勢力與清軍即在上海城北建築圍牆,以隔斷城內起義軍與外界的聯繫。1855年1月6日,法艦隊司令辣厄爾領法軍與清軍配合,攻破縣城北門。起義軍英勇還擊,予以重創。英﹑美﹑法當局和清政府遂加緊圍困,斷絕對城內的糧食火藥接濟。2月17日,起義軍被迫突圍。戰鬥中,劉麗川﹑周秀英﹑徐耀等犧牲。部分起義軍由潘起亮率領進入太平天國統治區,加入太平軍。其它突圍殘部流散各地,繼續參加反清鬥爭。上海小刀會起義至此即告失敗。

傳統舞劇

中國舞劇。1959年上海實驗歌劇舞劇院首演於上海。該院《小刀會》編導組編導,商易作曲,主要演員有舒巧、陳健民等。舞劇根據清朝末年小刀會起義的史實創作,分起

劇照劇照

義、勝利、抗議、夜襲、求援、《小刀會》劇照突圍、前進7場,表現了小刀會反抗封建壓迫、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武裝鬥爭,揭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陰謀和清政府喪權辱國的嘴臉。舞劇以中國古典舞為基礎,吸收了民間舞、戲曲舞蹈以及武術的技巧造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國舞劇創立時期的優秀作品之一。其中精彩舞段《弓舞》多次獨立演出,在第七屆世界青年學生和平與友誼聯歡節上獲金質獎。

演出單位:上海實驗歌劇院

創作者編導:張拓、白水、仲林、舒巧、李群。作曲:商易,唐朗、莊嚴(配器)。

舞美設計:黃力(布景)、翁根仁(繪景)、程光華(化妝)、張小舟(燈光)、蔣白菰(道具)、錢章泉(服裝)。

演出者主要演員

陳健民、白水(飾劉麗川A、B),葉銀章、陳新為(飾潘啟祥A、B),舒巧、惲迎世(飾周秀英A、B),仲林(飾道台吳健彰),俞向榮(飾英領事),陳兆鑫(飾法軍官),白水(飾晏瑪泰)。武功指導:徐劍豪。樂隊:上海實驗歌劇院管弦樂隊。指揮:郭明。主要演員:舒巧。

戲曲電影

導演:葉明MingYe

主演:舒巧QiaoShu....周秀英陳健民JianminChen....劉麗川葉銀章YinzhangYe....潘啟祥李青友QingyouLi....旗手凌明明MingmingLing....小姑娘 

劇照劇照

攝影Cinematography:查祥康XiangkangZha

剪輯FilmEditing:諸錦順JinshunChu

錄音Soundrecordist:朱偉剛WeigangZhu

影片類型:戲曲國家/地區:中國

色彩:彩色

上映1961年

製作公司:天馬電影製片廠[中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