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寺小雨》

《寶積寺小雨》是宋代詩人文瑩的作品之一。

作者

文瑩詩詞正文

老木垂紺發,野花翻麴塵。
明霞送孤鶩,僻路少雙鱗。
天近易得雨,洞深無早春。
山祗認來客,曾是洞中真。


注釋

①老木:老樹。紺發:喻指天青色的枝葉。紺是一種深青帶紅的顏色。麴塵:酒麴所生的細菌色微黃而如塵,因此稱淡黃色為麴塵。

②明霞:晚霞。鶩(wù):本意為家鴨,古時亦泛指野鴨。這句詩借用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成句“落霞與孤鶩齊飛。”鱗:本為魚類等動物皮膚表層的一種薄片狀保護物,因此也可作為魚的代稱。此處更從魚進一步而以雙鱗代指書信。典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③天近:天低。因陰雲密布,使天空顯得低垂。

④山祗:山神,泛指山中各種精靈。祗本意為地神。洞中真:在山洞中修煉的真人(和尚或道士)。

作品簡析

寶積寺不詳所指,疑在江蘇省盱眙縣。盱眙縣西三里許有寶積山,山麓有古蹟。《寶積寺小雨》這首五言律詩極盡鋪陳渲染之能事,把從寶積寺看到的山中小雨的景致描述得極為細膩生動,清新優美。詩篇固然充滿了情思和文彩,卻也透露出山中老僧一種孤寂落寞的情緒。

作者簡介

文瑩,北宋中葉浙江錢塘僧。生卒年及俗姓不詳,大約公元1040年前後在世。字道溫,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工詩善文,亦喜藏書,留心當世之務。與大詩人蘇舜欽極友善,蘇欲攜之拜謁歐陽修,傲然不往。終老於荊州金鑾寺。著作極富,主要有《湘山野錄》、《玉壺野史》、《玉壺詩話》、《渚宮集》等。此詩載《宋詩紀事》卷九十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