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仰山光味長者》

《寄仰山光味長者》是唐代詩人齊己的作品之一。

作者

齊己

詩詞正文

大仰禪棲處,杉松到頂陰。下來雖有路,歸去每無心。
鳥道峰形直,龍湫石影深。逕行誰得見,半夜老猿吟

注釋

①大仰:大仰山(亦作仰山),在今江西宜春市南,晚唐慧寂(814—890)參悟潭州溈山靈祐後,遷至仰山,接引學徒,後人並稱二者為溈仰宗。

②鳥道:謂險絕的山路,僅通飛鳥。

③龍湫:即龍潭,深淵。

④徑:小路。

作品譯文

大仰山是你棲禪的地方,那裡杉松高聳綠樹濃陰。

沿著小路你偶爾下山去,飄然而去你無蹤又無影。

山路陡峭崎嶇奇峰聳峙,龍潭深淵怪石倒影深沉。

行走在小道上誰能看見?只聽得半夜裡老猿哀鳴。

作品鑑賞

詩人齊己幼時,正是慧寂於仰山接引四方僧眾之時。當他成年後,仰山慧寂已逝,然溈仰宗已興,其禪風流布遠近。光味長者禪棲在大仰山,從齊己給他的詩中,讀者可以得其禪風於一二。溈仰宗的禪風以全體顯現大用作修養的宗旨,其頓悟因緣從尋思純熟、機緣湊泊而發。溈山雲“若無如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譬如秋水澄淳,清淨無為,澹濘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人”。仰山雲“若也單刀直入,則凡聖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溈仰宗宗旨是理事如如動即合旨,看似平衍,實則深奧。如此,再看光味長者。這是一位沉默獨行的僧人,他孑然而來,又飄然而去,偶爾見到他的身影,卻看不透他的內心。只能看到他棲禪之處綠樹濃陰、奇峰高聳、龍潭影深。這是光味長者內心禪境的象徵,這是溈仰宗深邃奧秘的禪風的象徵,非大根器人不能到此。夜半老猿吟叫聲聲,它見耶,非見耶,不得而知。

作者簡介

齊己(約863一約937),唐末詩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今湖南益陽)人。出家大溈山同慶寺,復棲衡岳東林。公元921年(後梁龍德元年),齊己應四川寺僧之約赴劍南,因戰亂中途折回,路過湖北江陵時被荊南節度使高季興挽留,任龍興寺僧正,自號“衡岳沙門”。湖湘間其詩名頗著,與鄭谷為詩友。有《白蓮集》10卷,《全唐詩》存其詩10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