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漢使昔年離別》

漢使昔年離別。 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

基本信息

【名稱】《定西番·漢使昔年離別

【年代】晚唐

【作者】溫庭筠

【體裁】詞

【出處】《花間集》

作品原文

定西番漢使昔年離別。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關春雪,雁來人不來。羌笛一聲愁絕,月徘徊。

作品注釋

⑴漢使句——追述漢朝使節往年的離別。漢使:指張騫。《漢書·張騫傳》:“騫以郎應募,使月,出隴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烏孫諸國,先後皆定。”張騫死後,西域人常懷念。這裡是借對張騫的懷念,以表邊疆人民懷念朝廷使節之情。

⑵攀弱柳——攀折細柳枝表示贈別。《三輔黃圖》:“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⑶折寒梅——折梅花贈遠人。《荊州記》:“宋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並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一枝春”指一枝春梅。

⑷上高台——征夫遊子,常登高台,遙望故鄉。《樂府詩集·臨高台》解題:“齊謝朓千里常思歸,但言臨望傷情而已。”

⑸千里二句——千里之外,玉門關一帶還是春雪紛飛,雁已來而人未見來。

⑹羌笛二句——聞羌笛一聲,愁思欲絕,月下獨徘徊。羌笛:笛名。《風俗通》:“漢武帝時丘仲作笛,其後又有羌笛。”羌笛出於羌族,今甘肅一帶,始為三孔、後有五孔,可吹五音。又:《初學記·樂部》:“風俗通曰:‘笛,漢武帝時丘仲所作也。’按,宋玉有笛賦,玉在漢前,恐此說非也。又馬融長笛賦雲,近代雙笛從羌起。”

作品評析

這首詞是就題發揮,寫西域人對張騫的懷念。

上片寫了張騫離別西域時國內地的一個鏡頭。用折柳、贈梅、送至高台這些傳統的形式,表示了西域人民對張騫的懷念。“折柳”、“贈梅”未必實有其事。“上高台”表示依依惜別之狀。首句有“昔年”一詞,表示是在追敘。

下片轉到現實中來,用“玉關”、“春雪”、“雁飛”、“笛聲”,突出塞外的地理環境。“雁來人不來”,語淺情深,可見盼望之殷切。結尾用月影徘徊、羌笛悠悠來加深懷念的氣氛。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綯,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後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士。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溫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然題材狹窄,多寫婦女離愁別恨之作,簡潔含蓄、情深意遠,但傷之於柔弱穠艷。在詞史上,溫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