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經》

《官經》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專制社會,形成了一個具有濃厚功利色彩的官場。而官場則是在這各種“場”中,最具代表性的舞台。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弘嘉官賢臣之道揚清官良吏之法典藏《官經》的四大理由為官從政必備:宦海沉浮,從容不迫,俯仰自如,左右逢源。立身處世首選:立身處世,指點迷津,安身立命,得心應手。清官良吏之法: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寵辱不驚。發人深省之作:筆力深厚,入木三分,佐治藥言,發人深省。 莫測宦海中俯仰自如的金玉良言立身處世指點迷津之作為官從政每日必讀之書

內容簡介

在這個特定場中的人們的千姿百態,淋漓盡致地展示著人性的真實。當然,不論是何種場,也都有相應的遊戲規則。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遵守這些特定的規則,忽視或是踐踏約定俗成的規則,只能是給自己找麻煩,使自己的人生充滿艱難,除了延遲自己抵達目標的時間而外,並無助益。就是說,人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規則的約束,尤其是身處官場,更是不由自主。官場的規則,誰也不能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作者簡介

汪輝祖(1730一1807),字煥曾,號龍莊,蕭山昭東大義村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中進士,歷任寧遠縣知縣、署道州牧、善化令,後因足疾乞休回鄉,嘉慶十二年(1807)逝世。著有《元史本證》、《史姓韻編》、《九史同姓名錄》、《二十四史同姓名錄》、《二十四史希姓錄》、《遼金元三史同名錄》等,尤以《學治臆談》、《佐治藥言》、《病榻夢痕錄》行世甚廣。《官經》一書根據清代幾本著名的官場教科書《佐治藥言》、《學治臆說》、《學治說贅》、《幕學舉要》、《傳家寶》等彙編整理而成。書中敘述古人對官場、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其中不乏官場權術和機變,甚至有以情代法之論,但其目的卻是警醒世人,勸人向善,弘嘉官賢臣之道,揚清官良吏之法,明顯地反映出作者憎愛抑揚的立場。

媒體評論

做官治事,不能不用讀書人。——清·尹繼善居官典幕者皆宜日覽……居官佐幕與立身之道均在其中。——清·鮑廷博只要把它讀熟,將來出去做官,自然無往而不利。——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目錄

前言第一編為政方略上任之初,重振官聲赴任交接,褒揚德績土產奇物,宜慎饋遺慎始創新,勿務虛名務實愛民,貴在清心赤心竭忠,惠澤桑梓深沉含蘊,免致嫉妒宜重情理,切忌勉強揚善懲惡,公正愛民剖斷訟案,情法兩平存心專注,必有所濟要害部位,擇人而用臧獲之用,尤當防範明察檢束,用人以賞居官勿貪,節用自重上下和諧,情意相通不知進退,不足為官興隆榮昌,皆由自助訴訟審奪,省事為要事起倉猝,尤貴鎮靜留意民間,收羅幹才小人作梗,易隔難申明察四徹,謹防壅弊公文政務,親手簽署吏役構誣,不可偏聽懇惻剴切,慎起訟端法令公告,務必簡明風尚教化,首重禮儀治河興利,慎為舉措屯田營治,因勢利導案犯人證,隨時核查社會風氣,在於官體保境安民,官之本分藏富保富,為治要道節制酬酢,壓縮官費號令告示,慎勿濫發積穀社倉,備災防患示民以信,民自敬服飲啄前定,盡職安命進退之機,必先自立第二編佐治謀議處事虛心,幕佐品行幕佐薦任,首重操守修身齊家,古訓宜遵建言獻策,溫詞委致事無定論,勿急上陳論事究理,暢言勿隱忝為佐屬,宜盡心力既受所託,必忠其事捕捉提令,慎勿輕簽草供之辭,未可憑信賓主隨緣,去留自主朝暮去就,唯賢而助不亢不卑,磊落奉公朝夕相處,習染默化讀書為本,慎入幕途世途多變,交友宜慎懷璧自珍,勿務攀援謀生艱辛,常慮家計律己謹嚴,磊落光明賄非固求,但宜自守恃才深究,為官所忌官之得民,清勤慈惠勤理事務,勿使壅滯精熟律例,公平持論讀書明理,經世致用非分勿取,授受分明慎擇枝棲,職守誠敬玉成美意,切勿自矜為民辦事,必惜民力安貧自守,始終如一勤敏任事,尤貴中正幕中流品.良莠混雜第三編執法為民執法傳訊,立心宜正關乎人命,慎言過當枉法更改,必遭報應分清案由,勿滋蔓延為民謀利,務求實效訐詞啟訟,必當嚴斥治盜安良,明斷構陷詳實審詰,據贓定罪緝捕賊盜,切忌成見賊情各異,宜詳慎別盜案查辦,以速為貴關涉命案,不可枉縱交接授受,互為構想征糧催課,唯在得人辦理案訟,見解為主詞訟審理,公正剖斷幕途慘澹,甘苦自知事非急切,毋肆簽拘第四編修身養德立身處世,循理勿苟為官圖治,才德必備與人共事,篤定勿疑才識通達,寧謹勿恃前人經制,慎勿輕改吃喝應酬,適當有度隨處留心,必有助益慎為管押,莫使害民及時審理,省事安民聽訟察斷,注重情理為官專任,禍福自造律例精義,細細體究勤政省事,愛民之本救災賑濟,務盡心力抓獲逃犯,留心細察捕蝗救災,協力共濟領會上意,正確辦理辣忍過刻,必遭報應浮言訪案,不足為憑男女奸案,宜當明察鄭重受理,按期審訊法重事實,情貴存疑敬奉公義,協調合作清理積欠,必當親為田產疆界,從速化解民事爭訟,調解為主為治之道,從嚴懲儆鬼猶瞳之,可勿慎歟敬事職責,誠篤協辦為人求生,法策要訣銀錢管理,輕勿染指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恭奉自尊,大度包容仕途坎坷,重在自愛盜案審理,保全良善街談巷議,民心民意案情略似,勿據成墨上級批示,慎重辦理公正判案,謹慎呈報法不容瀆,貴在持平依法辦案,刪繁就簡羅織牽累,嚴詞批斥告詞批駁,切忌草率透過告詞,洞悉意圖辦理命案,勿累無辜為官一任,以民為本蠅利策驅,慎防偏聽秉正自持,聚散從緣安良之道,除暴為要命案曲直,詳察情實賑災救民,莫圖私利法有一定,情別千端初交不易,交久更難用人不易,唯德唯才運用法律,宜合實情賓主相交,不可忘形存心仁恕,必獲厚報治理地方,順應民意公平公正,存心公道著手事務,慎思機要清正廉明,為官之本待人處世,唯敬唯謹統御之道,深藏不露為政智略,剛柔相濟氣度恢宏,有容乃大執法徇私,終致害己隨時留意,誠心待人瓜田李下,宜自惕厲防微杜漸,尊法重令為官準則,謹奉不輟

前言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專制社會,形成了一個具有濃厚功利色彩的官場。而官場則是在這各種“場”中,最具代表性的舞台。在這個特定場中的人們的千姿百態,淋漓盡致地展示著人性的真實。當然,不論是何種場,也都有相應的遊戲規則。人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遵守這些特定的規則,忽視或是踐踏約定俗成的規則,只能是給自己找麻煩,使自己的人生充滿艱難,除了延遲自己抵達目標的時間而外,並無助益。就是說,人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規則的約束,尤其是身處官場,更是不由自主。官場的規則,誰也不能三言兩語說得清楚。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在歷史的官場上,不分什麼專業,只有職位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如果你遵守規則,那么你的人生就會順利一些。如果你蓄意破壞而又自己不具備制定規則的相應的條件,你就會被撞得頭破血流,等待你的只能是失敗,以至於毀滅。因為,規則是必要的。而能被大多數人認同的,就是合理的,就具有存在的意義,即使是有待商榷或需要作出修改,也還是要暫時遵守。況且,有總比沒有要好些,這是一定意義上的公平與公正,是人們通過無序的摸索後,約定俗成共同建立起來的。如果你在某個方面受到阻擊,千萬別找規則的麻煩,還是平靜地從自己的現實出發,從自身找問題,這樣你還會有機會。如果你執迷不悟,妄想改變規則,那么,你就是與整個“場”和這個“場中的所有人”過不去,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還是反求諸己的好。不要得意,也不要忘形,更不要蠻幹。

精彩書摘

古有生辰綱,居奇邀寵,就是始作俑者,為了個人的私慾,而侵擾人民,成就了一人,貽害了百姓。同樣的道理,如果只是把土特產用來作為向上爬的墊腳石,或是作為建設關係的敲門磚,實有損於土特產的本真之味,最終也將變得霉爛,令人詬病。【史鑑】荔枝原產於我國,是我國的特產。史載:五嶺之外的嶺南地區,在古代每年都要進貢鮮龍眼和荔枝。最早的是葛洪《西京雜記》說:漢劉邦稱帝時(公元前206年一公元前195年),收到南海尉趙佗自嶺南進奉的荔枝,很高興。到東漢時期,進奉荔枝更成為一種制度。自居易《荔枝圖序》寫道:“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自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但是不耐貯藏:“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古代宮廷要人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飛騎從南方遠送長安或洛陽,十里設驛,五里崗亭,馬不停蹄,人不離鞍,不分晝夜地馳驅傳送,沿途使者飛奔,眾鳥驚啼,塵埃漫空……數千里的路途中不知有多少人為此丟了性命,多少匹馬被累斃於驛路之上,給人民造成了很多痛苦,但是貢奉者為了求得宮廷享用者的歡顏,更是以此為榮耀,爭相敬獻。在歷史上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唐明皇為了寵幸楊貴妃,更是窮奢極欲。相傳楊貴妃喜食鮮荔枝,於是唐明皇命蜀中、南海並獻,派騎專程飛馳傳送數千里,從廣州送到長安,色味未變。依然如剛摘下一樣,鮮美無比。杜牧有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將這件事寫入詩中。為了滿足寵妃的口腹之慾,看到寵妃嘗到鮮荔枝時的笑靨,唐明皇真是不惜一切代價,那種情景,自然而然地使人聯想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為博取褒姒的一笑,斷送了周王朝傳承數百年的江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