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明道》

《學易明道》

本書日疋作者1997年於東方古代科學研究會主辦的易經.全文研讀課程第一年授課一共四年一的講義,後幾經.修改而成。可說是目前講述《易經》的宇宙生成觀最深入淺出,以及最透徹的一本著作。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學易明道
作 者:陸毅 
出版社:黃山書社
學易明道學易明道

出版時間:2011-2-1
ISBN:9787546114583
開本:16開
定價:48.00元

內容簡介

書中的一百四十幅圖表,多為作者在前人的基礎上,再加上多年的研究心得而成,故彌足珍貴。而作者同為風水命理學家以及道門中人,可以將《易經》的道理與道家及各門術數互相印證,更為難得。

作者簡介

陸毅原名陸有棠,易學風水命理學家,曾任中學教師十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導師,常以濟世於方圓之內,扶危在指掌之間自勉。1990至2002年間,曾於《文匯報》、《香港商報》及《經濟日報》撰寫專欄,著有《氣功和異能真偽》、《風水易理闡微》。青年時好研究哲學、科學,崇尚唯物辯證觀,後因尋幽探秘,屢有奇遇,而接觸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部分,從此徹悟人生,並於1992年人道。多年來潛心鑽研易學,立志以《易經》為中心,將氣功、風水、術數及道家思想融會貫通,發揚光大。現為香港道教金蘭觀值事會副主席、香港道教聯合會理事會理事兼宣道部主任、陸毅堪輿易學會會長及東方古代科學研究會副會長等。

目錄

代序百折不回頭的毅行者
自序老祖宗的傳世密碼
再序向嚴父慈母交的一份功課
代序中國人的生成觀
開場白:說“易”
談“經”
群“經”
群經之首
說“道”
易道同源
學習《易經》的方法
第一章 《易經》的歷史和傳說
第二章無極、太極
第三章 兩儀、四象
第四章 四時成五行
第五章 八卦的概念
第六章 先天六十四卦
第七章 十二辟卦(十二訊息卦)及十二地支的對應
第八章 先天到後天、後天六十四卦
總結 偉哉《易經》
附錄

試讀章節

開場白:說“易”
我們現在來學習《易經》。
《易經》的易字,應該讀成交易、變易、改易的易,亦即粵音“亦”,而不要讀成容易的“易”(粵音義)。因為《易經》這部書,本來就是講天地如何生出,如何成就,生成後是如何演進變化,以至於出現生命(人)和萬事、萬物一之後又如何繁衍,接著又如何變化再變化的情況,並敘述了其中的理由與規律,將不斷更易、變易的世界的總情況,不論近於身、精於微、入於密的微觀世界,還是遠於外、寬於廣、大於博的巨觀世界,描述得清清楚楚,所以《易經》,實際是講述天地的學問,故謂之“易學”。
我們細看這個“易”字,上面是一個日字,這很清楚,下面呢?這其實是一個月字。
日和月,是天地之至大,地球每年圍繞著太陽(日)繞圈,月亮(月)則圍繞著地球繞圈。出現在我們人類的頭頂,看到的是太陽、月亮在圍著我們繞圈,成為日月升降、東升西落、陰晴圓缺的現象,並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循環更替,往還不窮。我們抬起頭來,能夠看到天地之間的最大的變化,就是日月往來,即是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形成日夜的變化,所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這個日月就是易,這也就是中國古人說的陰陽變化。而陰陽變化,正是永恆不變的總規律,此所以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在《道德經》中的名言,或者說《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正是《易經》貫穿始終的內容。
把日和月兩個字,放在上下的位置,組成的字是“易”。如果放在左右的位置,組成的字就是“明”。
太陽和月亮,是人們從天上能看到的最清朗、最耀目、最顯眼的兩個光明體。一個發出光和熱,象徵著光明熾熱,是火球,屬陽剛;一個反射太陽的光,顯現著潔淨晶瑩,如水般,屬陰柔。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地上的水和火,顯示的剛強與陰柔,象徵著相反的兩股力量,稱為陰與陽,而偏偏就是這兩股力量,竟是天下萬物、所有的生命不能缺少的兩大元素,所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沒有太陽,沒有光和熱,生命如何生長;沒有月亮,沒有水,生命從何孕育。
日月就是陰陽,就是“道”,由日月變化的敘述而闡明天下真理的聖典,就是《易經》。它是詳述“道”的總情況之聖學,與《道德經》相輔相成,概述“大道”,逐一演繹,是所以學易可以明道,易即道,道即易,易道不可分。明乎此,才能學懂“易”,了悟“道”;了悟“道”,又反過來明白“易”。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