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60陣地》

《奇襲60陣地》

《奇襲60陣地》是澳大利亞拍攝的一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隧道兵的故事片,主人公伍德沃和戰友們在60號陣地的地下埋藏了大量的炸藥,使德軍數十萬大軍瞬間消亡。這場著名的戰役也成功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為戰爭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基本信息

電影信息

奇襲60陣地奇襲60陣地

片名:奇襲60陣地

英文片名:BENEATHHILL60

國家/地區:澳大利亞

區域:歐美

類型:戰爭

導演:傑瑞米·西姆斯

主演:傑矽琳·麥根斯傑拉德·勒帕斯基阿登·楊布倫丹·考威爾

上映時間:2011年3月11日

內容簡介

電影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真實故事。1914年6月,當戰爭的導火索塞拉耶佛事件正式爆發以後,由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和英、法、意、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迅速形成了東線,西線和南線三大主要戰線。其中英、法、比對德作戰的西線最為慘烈,而影片的背景就是發生在這裡。

澳大利亞隧道爆破專家奧利弗·伍德沃在好友家遇見了一位年輕美麗少女並產生了朦朧的好感,而年齡的障礙讓伍德沃對眼前的愛情猶豫不決。戰爭爆發以後,伍德沃為了男兒報國的夢想應徵加入了軍隊,準備前往歐洲戰場為國效力。1917年,伍德沃忍痛告別了美麗善良的女孩,從軍穿越德國陣地前往西部前線。身為爆破專家的伍德沃主要工作是和他的戰友們秘密開鑿一條隧道工程,鋪設炸藥直抵敵人要害。面對如此艱巨而殘酷的戰爭使命,伍德沃和戰友們忍受著地下惡劣的環境。而戰爭的總指揮根據戰爭局勢臨時命令伍德沃在凌晨四點之前完成炸毀紅堡的任務,這意味著將要翻出戰壕,穿過無人區安置炸藥,是極其危險的軍事任務。地面上方,敵軍的炮火兇猛異常,每分每秒都有慘重的士兵傷亡。面對少尉的質疑,伍德沃也以身作則帶領戰友衝破重重火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軍事任務。伍德沃因此和戰友們在血雨腥風之中建立了牢不可摧的友誼。將軍制定了爆破德軍占領的60號陣地的終極任務,正當一切進展順利之時,敵軍的勘探小組將會造成計畫的失敗。為了完成最終的任務,伍德沃部署戰友排除了敵人對整個計畫的干擾。6月17日,伍德沃同他的戰友們用生命挖掘出了龐大的地下隧道,並在60號陣地的地下埋藏了大量的炸藥。倒計時開始,伍德沃親手按下了啟動開關,瞬間火光沖天,60號陣地上空恍如白晝,驚天爆炸聲轟動了整個西線戰場,德軍數十萬大軍也隨著爆炸聲瞬間消亡。這場著名的戰役也成功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為戰爭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伍德沃和他的戰友以及千千萬萬為正義而戰的軍人們用生命譜寫了這場非凡而真實的戰爭之歌。

再現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一戰現場

根據真實一戰故事改編的電影,一開場便讓人繃緊了神經,營造出了緊張炫目的戰爭氣氛。地面上驚險刺激的爆炸場景隨處可見,震耳欲聾的聲響猶如驚雷。炮火轟鳴的子夜,漫天的火光照耀下的戰場炫如白晝。永不停息的爆炸聲,轟鳴聲在60號陣地之上迴蕩不息。塵土飛揚之下的戰壕中潛伏著正在準備射擊的士兵,而每一發投彈就會讓眼前的一切瞬間灰飛煙滅。電影利用遠鏡頭的拉伸視角全景展示了戰場上恢弘壯觀的場面。硝煙瀰漫的敵軍陣地,永不間斷的火藥爆炸和機槍掃射,讓人不寒而慄。伍德沃的戰友越過戰壕,身臨紅堡之下埋設炸藥的橋段更是渲染的神秘而驚險萬分。而最後時刻60號陣地之下的一聲巨響,聲勢壯觀的火龍直衝雲霄,漫天的火光讓整個柏林為之撼動。相信這樣一場饕餮盛宴定會帶給人們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

視覺與心靈的雙重震撼

從史匹柏的《拯救大兵瑞恩》到去年的《拆彈部隊》,戰爭題材的電影以其特有的真實震撼效果一次又一次的帶給世人驚奇和警醒。而縱觀好萊塢的戰爭片發展脈絡,從一開始的反戰、厭戰的思想漸漸進行著與時俱進的轉變。在美國參加二戰以前的1930年代,好萊塢的一些戰爭片一貫表現出強烈的反戰主題。1933年的《永別了,武器》和1930年的《西線無戰事》,這兩部稱得上早期戰爭片經典的作品都有著濃厚的反戰思想。但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好萊塢戰爭電影的主題有了整體的轉向。如1944年的《轟炸東京》,1949年講述美德之戰的《戰場》,無一不是帶有宣傳色彩的抗戰片。這一時期的戰爭片往往將視角放在某一戰役或事件,以真實和虛擬相結合的手法渲染戰爭,特寫個人英雄主義。雖然能達到鼓舞士氣的作用,但缺乏血肉形象和深入思考。而在現代作品中,《拯救大兵瑞恩》、《黑鷹墜落》則再次將戰爭帶給人們的創傷和對和平的渴望進行了真實的反映。《奇襲60陣地》以其獨特的視角,將戰爭的主角鎖定在一群默默無聞卻英勇無畏的隧道兵身上,更真實的展現了戰爭的無情與悲壯,和人們渴望美好生活,渴望和平的強烈心聲。無論電影的發展會走向何方,相信戰爭片中對人類與戰爭的反思將依然延續。

真實力量的崛起

就戰爭片來說,紀錄片的真實有著一種虛構作品無法實現的力量。在《拆彈部隊》中,幾乎沒有一點刻意的藝術渲染,也沒有對意義的刻意探討,從拆彈現場,到對死亡的恐懼感,一切表現按照現實的路數來。對拆彈過程的完整再現,對細節的逼真還原,比營造悲壯氣氛和緊張配樂帶來的震撼要猛烈得多。而在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奇襲60陣地》中,那些堅守在地下隧道深處的士兵們則用一種執著無畏的態度為戰爭取得的最後的勝利貢獻著自己默默無聞的力量。雖然沒有採用紀錄片的敘事風格,卻在更多細節的處理上,場景的表現上極盡完美的還原著真實戰場中激烈緊張的氣氛。不管是面對影視作品,或是文學作品,人們往往喜歡說:“現實比虛構更深刻”,很多時候,這是人們面對作品映射的殘酷現實的無奈。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逼真還原現實愈發成為可能的時候,通過恰當的選取和剪輯,現實本身就可以成為作品。截取現實中的客觀片段,透過現實表層挖掘其背後的意義,這已經成為了當代藝術的一個新趨勢。在《奇襲60陣地》中,無論是狹窄的隧道,潮濕陰暗的工作場景,惡劣的住宿環境,還是隨時出現的危機,都能讓觀眾切身的感受到戰爭中不為人知的一面。而地面戰中,狂轟濫炸的敵軍火力,士兵慘烈的呼叫,醫療人員忙碌的身影則增添了戰場上特有的悲壯之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