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脈》

《太白山脈》

一部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韓國電影,講述一段二戰後南北韓對抗的戰爭故事。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的爭奪,意識形態的不同,導致了朝鮮半島的分裂。1948年南北方為了爭奪地盤展開了拉鋸戰,死傷無數,軍人和平民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中。而悲劇的根源則在於雙方本是血肉相連的同根兄弟。在一個叫筏橋的村莊,上演著一場利益爭奪的戲劇,民心向背,主義浮沉,信仰的淪喪使得這個曾經恬靜的鄉野變為人間地獄。廉家的兩個兄弟尚珍和尚九分屬兩個陣營,中間夾雜著母親的辛酸和孩子的眼淚。為了神聖的革命,他們顛沛流離,別了愛人與孩子捲入鬥爭的洪流。在告發和被告發的輪迴中,每個人的性命都岌岌可危……

幕後製作

《太白山脈》是以1948-1950年朝鮮半島的悲愴歷史為背景的恢弘大作,導演林權澤憑著一顆對民族的熱愛和對人性的關懷成就了這一部令人難忘的歷史劇。在這部影片中體現出導演對那段歷史驚人的冷靜和客觀的審視反思,他以知識分子特有的寬廣胸懷和睿智分析著那場人性的災難。影片以巍巍太白山為寓意的形象,以大氣浩然的影像抒發了導演悲天憫人的統一情懷。中國和韓國有著相似的歷史境遇,在觀看本片時很容易對影片產生認同。由於龐雜的歷史背景,影片在敘事上頭緒較多,略顯雜亂,然而這一些小小的瑕疵在導演的良苦用心面前顯得微不足道,這一部民族的苦難史詩足以讓我們去自省反思自己的國族和歷史。

導演介紹

林權澤生於韓國全羅南道長興縣,1962年因《再見了豆滿江》成名。70年代,隨著韓國當局對電影制度的有所寬鬆,林權澤就拍攝了大量優秀影片。1973年的《雜草》是其轉型之作,氣度為之大變,風格趨於古樸和滄然。他其後的作品,體現出對古朝鮮藝術和傳統的關注熱愛,充滿東方神韻的純美注視,是韓國詩情電影的引路人。林權澤力求在歷史的悠長走廊里探詢人性和文化的此消彼長之時,作著如何的交集,通過透明而開闊的畫面,平靜但鮮明地將民族情感緩緩傾注。

《祝祭》講述了小漁村一次悲傷摻雜幽默的葬禮,不動聲色地傳達了東方境域中豁達超然的生死態度,祭祀的沉重之下是生命仍將繼續的祝福。而《接種》一片裡,為貴族挑選生育後代人選的繁褥禮節,紋絲不亂的動作流程,將鮮活的生命工具化的同時,流露出憐憫悲哀的目光。1993年的《悲歌一曲》 ,是林權澤風格最為圓熟和完備的一部作品。2000年的《春香傳》是韓國電影第一次入圍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影片,全片秉承林權澤一貫的電影傳統,細膩而大氣,將朝韓文學史上的這部名著拍得純美而動人,達到了林權澤借用影像之神奇展現韓國文化獨特魅力的目的。2002年的《醉畫仙》為林權澤贏來了迄今為止最為重大的一尊榮譽,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全片畫面極美,空靈飄逸。不僅僅因為影片講述的是朝鮮王朝時期大畫家張敬業的一生的緣故,而與林權澤對畫面刻意求工的美學追求有著緊密聯繫。影片雖然極顯林權澤的電影魅力,但更多的還是他豐富的電影積澱所致,而無更鮮活更跳躍的影像律動。這是一部空洞而異常美麗的影片。

林權澤是韓國傳統電影碩果僅存的一根標竿,但自90年代以後,作為一代巨匠的林權澤卻鮮有繼續者。林權澤在90年代以後的電影,也努力將韓國的風物雜談向世界推而廣之為首任。手法雖越發老到沉鬱,卻於自覺不自覺之間,疏遠了韓國人難以排遣的歷史悲情和民族癥結。他的作品注重構圖,畫面優美而嚴謹,深受中國傳統國畫的影響。敘事工整渾樸,具有韓國電影少見的建築美學。人物大都具有傳統美德和泛意義上的古典情懷。多表現韓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以及當代韓國正在流逝的民風民情。

演員介紹

《太白山脈》《太白山脈》

安聖基以童星起家,9歲就開始表演,在韓國電影界以所飾演的角色多變與演技深刻而著稱。畢業於韓國外國語大學。他主演了許多著名的電影,如《黃昏列車》《成功時代》《美好的時代》《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窟窿》《武士》等。他先後四次獲得大鐘獎最佳男主角獎,七次獲得百想藝術大獎最佳男主角獎,兩次獲得亞太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堪稱韓國影壇名副其實的“王牌”。他是代表韓國電影界的國家級演員。

2005年底,安聖基和劉德華聯合出演《墨攻》 ,該片將投資150億韓元,由韓中日三國及香港方面合作拍攝。該片改編自日本同名漫畫,以春秋戰國時期為背景。通過這次合作,使得安聖基擴大了海外的知名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