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物理量》

《天體物理量》

《天體物理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天體物理量》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 《天體物理量》對其1992年編寫出版的“普通天體物理學”一書的內容和體系結構進行審視、選擇和組織,重新編寫形成了新版的“天體物理學”。 第九章河外星系§9.1河外星系§9.2星系的質量§9.3星系的化學演化§9.4星系的距離§9.5本星系群§9.6活動星系§9.7活動星系核§9.8類星體§9.9星系團

《天體物理學》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紀課
《天體物理量》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

內容簡介

《天體物理學》作者在主持參加“天文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工作的基礎上,用現代的觀點

《天體物理量》《天體物理量》
對其1992年編寫出版的“普通天體物理學”一書的內容和體系結構進行審視、選擇和組織,重新編寫形成了新版的“天體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內容分為緒論、天體物理中的輻射過程、天體物理觀測方法和天體物理量的測定、太陽物理、恆星的結構和演化、緻密星、星際物質、銀河展、河外星系、宇宙學等10章。與原書相比,《天體物理學》內容中:(1)加入和反映了大量20世紀90年代天體物理學的最新資料和最新進展;(2)儘量減少有關較繁的理論推導;(3)加強了河外星系和活動星系核的內容;(4)重新撰寫宇宙學內容,更加突出和強化基本概念;(5)編入大量的習題。《天體物理學》主要適用對象為:高等院校物理系、天文學系大學生、研究生以及物理和天文專業的研究人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宇宙概觀
§1.2宇宙物質的基本規律和物質狀態
§1.3天體物理學和物理學

第二章 天體物理中的輻射過程
§2.1輻射轉移理論
§2.2熱輻射
§2.3迴旋輻射.同步加速輻射及曲率輻射
§2.4逆康普頓散射
§2.5切連科夫輻射

第三章 天體物理觀測方法和天體參數的測定
§3.1獲得天體信息的渠道
§3.2信息的收集和觀測視野的擴展
§3.3天文望遠鏡和輻射探測器
§3.4天體的光度測量
§3.5天體的譜分析
§3.6射電天文方法
§3.7空間天文方法
§3.8天體的距離
§3.9恆星的大小
§3.10天體的質量
§3.11天體的年齡和宇宙的年齡

第四章 太陽物理
§4.1太陽概述
§4.2太陽的結構:內部和光球
§4.3電漿物理和磁流體力學基本原理
§4.4太陽活動
§4.5日地關係

第五章 恆星的結構和演化
§5.1恆星的觀測特性
§5.2星團和赫羅圖
§5.3恆星演化概述
§5.4恆星演化的時標
§5.5恆星形成和早期演化
§5.6恆星結構的基本方程
§5.7恆星內部物理狀態
§5.8各種質量恆星的演化
§5.9恆星演化的重點問題
§5.10超新星

第六章 緻密星
§6.1緻密星的形成
§6.2白矮星
§6.3中子星
§6.4脈衝星
§6.5黑洞
§6.6密近雙星
§6.7X射線源和X射線爆
§6.8射線天文學和射線爆
§6.9吸積

第七章 星際物質
§7.1星際塵埃和星際氣體的發現
§7.2分子雲和恆星形成
§7.3氣體星雲在各波段的表現形式
§7.4星際氣體的物理過程
§7.5星際塵埃
§7.6星際氣體動力學過程
§7.7恆星和星際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銀河系
§8.1銀河系概貌和基本參量
§8.2恆星的分布
§8.3銀河系的自轉和恆星運動
§8.4旋臂結構
§8.5銀核和銀心

第九章 河外星系
§9.1河外星系
§9.2星系的質量
§9.3星系的化學演化
§9.4星系的距離
§9.5本星系群
§9.6活動星系
§9.7活動星系核
§9.8類星體
§9.9星系團

第十章 宇宙學
§10.1現代宇宙學的三大基石
§10.2宇宙學原理與羅伯遜-沃爾克度規
§10.3宇宙學紅移與哈勃膨脹
§10.4標準宇宙學模型
§10.5宇宙簡史
§10.6宇宙原初核合成
§10.7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10.8宇宙大尺度結構
習題(2-10章)
參考文獻

序言

《天體物理學》是《普通天體物理學》的修訂版,第一版曾獲國家教委第三屆優秀教材二等獎(1995年),本修訂版系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
本書第一版於1992年出版,並為有關大學物理系和理科各專業廣泛選作天體物理學課程的教材,許多攻讀天體物理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也常選其作為喜愛的參考書。鑒於該教材涉及天體物理學幾乎所有重要領域,既有基礎理論又有各研究領域的主要成果,因而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專家的較高的評價.
充滿生機和希望的21世紀,即將向我們敞開大門,20世紀90年代天體物理正以昂首闊步的姿態跨入下一個世紀,它以驚人的發現對理論發起了挑戰,以天空實驗室的身份驗證了地面難以證實的理論;現代天文學突出的特點是已實現了全電磁波段觀測,為天文學的突破奠定了基礎。根據我國高等教育關於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決策,為適應新世紀天體物理的迅猛發展,為實施“科教興國”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本書作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中“(02-05-12)天文學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研究成果之一,在研究中,對原書(第一版)進行了認真的研討和修訂。在這次修訂中,我們聽取和採納了許多師生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修訂中體現以下幾點:(1)增強物理圖像,公式刪繁就簡,(2)充實最新的觀測數據和研究成果,(3)加強星系天文學和宇宙學,原書最後兩章擴充為三章:銀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學,(4)增加了習題。後三章用最新的內容完全重寫,特別是宇宙學以武向平研究員為主的博士團組(朱宗宏秦波、陳大明)既注重基礎又瞄準前沿,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重新撰寫了發展異常迅速的宇宙學。以適應天文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需要。
本書的修訂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理科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天文學教學指導組和02-05-12項目組的指導和幫助;許多同行和朋友,如陸琰、李競、馬弭、汪景磅、喬國俊、盧炬甫和馬玉倩教授,趙永恆、韓金林和楊志良博士,楊大衛老師和研究生王曉峰和劉煜以各種方式給予幫助。該書凝聚著大家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