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集》

《天籟集》

中國古代第一部民間兒歌集。清代鄭旭旦輯編。鄭旭旦浙江錢塘人。生卒年不詳,家境貧寒,因不滿現實,見憎於權貴,鬱郁無所遇。借兒歌“寄寓其精神”,采編《天籟集》。

基本信息

《天籟集》

正文

《天籟集》成書於康熙初年,書中收吳越兒歌48首(2首有目無歌),尤以杭州地區居多。作品分兩類。一類反映兒童生活和兒童心理情趣。這類歌既有成人創作,也有兒童隨口編唱的。其中用於遊戲,如“搖哎搖,搖到外婆橋”;有的重在訓練兒童的語言能力,如“一顆星,掛油瓶;油瓶漏,炒黑豆”。它們一般能有助於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增添童年的樂趣。有的還能給予道德教育。但也有少數作品不足取,如以諷刺人們生理缺陷為樂的“臘莉臘”等。
另一類作品以成人社會生活為題材。如表現甥舅等家庭矛盾、社會生活的艱辛、兒女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庸醫誤人、對懶漢的批評等。其中關於婦女生活的最為多見。如盼嫁好丈夫、希望嫁妝豐盛、訴說婆家生活難熬等。這類歌,多半是奶奶、媽媽或其他成人在向兒童教唱時,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編唱者有時也作一定兒童化的加工。這類歌,雖然也能教給兒童一些社會生活知識,但它的大多數內容,要待兒童長大後才能理解。
《天籟集》所收兒歌一般短小,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常用擬人化手法。表達方式既有直敘式,也有問答式,形式豐富多樣。除整齊的三、四、五、七言體外,也有長短句交錯的雜言體。雜言體中,三言與五、七言間出的甚多。
此書還附載有《天籟集醒語》17則。每首兒歌前後有評語及按語,歌詞中間有夾評。輯者常借評歌抒憤世恤民之懷。繼《天籟集》之後,又有清代吳越地區的兒歌集《廣天籟集》問世。編者署名悟痴生。浙江山陰人。真實姓名和生卒年不詳。據其自序,寫成於同治十一年(1872)。共收吳越兒歌23首,每首兒歌前後均有評語和按語。作品內容類別和形式各方面,都與《天籟集》相似。評語、按語中,也有民主思想的表述,但主要是與兒歌有關的社會風俗人情的介紹和評論。編者還在按語中讚美了兒歌出於自然之音的“天籟”美。
《天籟集》與《廣天籟集》的編者注意從民間現實生活中採錄兒歌的文藝實踐,是值得肯定的。兩書作為中國較早的民間兒歌集,在民間文學史上有它一定的地位。
《天籟集》現在見到的版本有:1862年湖南芝秀軒刊本;1869年浙江書局重印本:《天籟集》與《廣天籟集》合印的版本有1876年上海印書局排印本,1928年上海中原書局的悲增標點本

配圖

《天籟集》《天籟集》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