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江山走筆》

《天下——江山走筆》

《天下》一書收羅了作者近幾年來陸續發表的12篇近作。它們以零星的面目登場,或刊發於《書城》雜誌,或是發布於國際會議,但被有心人聚攏到一處卻有了星火燎原之“勢”,而這“勢”正是破析韓氏文章的文眼所在。

基本信息

看點

封面封面

北京身後站著中國北京和西部,中華帝國的首都是通向深不可測的亞洲腹地的門戶,而那裡才是帝國主義擴張體系望而卻步的區域。北方、西部和廣闊的亞洲腹地,這才是北京立於不敗之地的基本奧秘。

——《西北旺》

如果像今天某些時髦人士一般將中國劃入可穎的“東亞”國家或者“東亞文明圈”,那么不但廣闊的西部中國將成為我們眼裡“消失的地平線”,就是廣袤的中國也將因此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

——《這美麗的香格里拉》

中國、西洋和革命——主宰現代中國的這三個關鍵因素,在1850年代匯齊上海,使得上海成為最有活力的所在,成為現代中國的風口浪尖。各路人馬你來我往,大顯身手,形成了一個競爭的空間,造成了許多天賜的良機,成全了大上海的繁華。

——《孤島傳奇》

內容簡介

《天下》一書收集了韓毓海教授近年來對自己所到中國邊疆、韓日乃至歐美等地有感而作的散文,包括對上海的租界、雲南香格里拉、東北老工業基地、北京的城市水系規劃、河南的“土寨子”等的歷史、民族、制度等的研究,另外對日本、韓國、美國、德國也有文明制度上的研究和探索,大部分篇目發表在《書城》《天涯》等雜誌上,頗受讀者好評,其中的《自遠方》一篇獲2004年郭沫若散文獎。

作者縱論天下,講的便是一個“勢”字。《自遠方》、《西北旺》、《這美麗的香格里拉》三篇,從東北到西北到西南,將人們的眼光從被過度聚焦的江南拉回到內陸邊陲,力圖展現中國的真正內院與後援;《一篇讀罷頭飛雪》、《孤島傳奇》又以點及面,將歷史漩渦中的兩座重要城市——廣州、上海輾轉各種利益集團間的新變與掙扎一一道來;《白銀之死》則以工業革命、鴉片戰爭與公行制度三個視角,將那段雲譎波詭的歷史風雨撥開一道道縫隙。作者在後記中寫道,《桃花扇》那首“江南江北事如麻,半倚劉家半阮家,三面和棋休打算,西南一子怕爭差”的小詩唱出了天下興亡的契機,那便是“均勢”,也是《天下》所想講的智慧。

作者簡介

韓毓海,1965年生於山東,198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師從孫昌熙先生從事中國近代史和魯迅研究,1988年獲碩士學位。後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謝冕先生,1991年獲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主要著作:《知識的戰術研究:當代社會關鍵辭》、《從紅玫瑰到紅旗》、《摩登者說》等;2004年《香巴拉的中國》一文獲中國作協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2002年擔任編劇的《我最親愛的祖國》獲中國電視金鷹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