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實話:歷史與現在》

《大實話:歷史與現在》從歷史看現在,因現在想起歷史,繼《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稿》之後,張鳴教授推出嶄新歷史觀察與時政評論合集。這本書是作者最新的歷史觀察與時評文章集,說古是為了講今,歷史只是材料,當下才是真正的落腳點。在這本新書中,“說今”的份量更多了,直指當下。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大實話》《大實話》

這本書是作者最新的歷史觀察與時評文章集,讀者讀到的,不僅僅是歷史,更多的是現在。作者的隨筆集都是以講故事為主,文字淺如白話,幽默有趣,然而尖銳,看著是在講歷史上的那點破事,讀者反應出來的卻是熟悉的當下,說古是為了講今,歷史只是材料,當下才是真正的落腳點。在這本新書中,“說今”的份量更多了,直指當下。比如,講隋煬帝的排場時,煬帝為了向外人證明中國的富庶、國人的好客,下令正月十五起,一個月內,整個皇城張燈結彩、通宵達旦,外人的酒飯食宿全免,而國人卻往往衣不蔽體、路有死骨。排場的結果是,沒幾年,隋就亡了。作者說到當今官宦子弟把持政府體系時,疾呼,“為官者,尤其為高官者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把平民上升的路給堵了,全留給了自家人。”

作者簡介

張鳴張鳴

張鳴,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長在中國的“北極”北大荒。做過農工,獸醫。初學農業機械,後涉歷史,現於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書。有《武夫治國夢》、《鄉土心路八十年》、《鄉村社會權力和文化結構的變遷》等數種,還有一些算是歷史文化隨筆,有《直截了當的獨白》、《關於兩腳羊的故事》、《歷史的壞脾氣》、《歷史的底稿》,《歷史空白處》。

文章目錄(節選)

歷史·不是影射
為了博取表揚的帝王的排場
寶貝的“聖容”及其背後的故事
命名的危機
皇帝與神仙之間的尷尬事
立仗馬”毀了大唐盛世
皇宮裡面難養人
不會說話就別說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
門客的精氣神
詩人加能吏的仕途悲劇
窮京官混世之法
古代讀書人的生計問題
錢柳遺事的話外音
戶籍壁壘與文化蛻變
有文化,首先要有氣度
老外喜歡的梅郎

文摘

王莽王莽

皇帝命名的把戲,也有玩砸了的。史書上的王莽,名聲不好,那是因為這位老兄,奪了漢家天下之後,把戲給演砸了。皇帝如戲子,自古皆然,穿上龍袍的人,總免不了要裝模作樣,演戲給天下人看,但俄國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演戲不能太入戲。政治舞台亦然,太入戲了,讓人看著不自在,如果明明是演戲,卻不自知,反而要台下的人跟他一起演,以致於影響到了觀眾的生活,飯都不要吃了,那么,皇帝自然也就做不成了,不僅戲不能演了,連戲班子一塊都給毀了。王莽就是這樣一個皇帝戲子,自家在台上演古裝戲,居然要觀眾脫了衣服,一起換裝,連貨幣都得隨場次換古幣,結果大家礙手礙腳,危及飯碗,於是都不高興了。這些古裝戲中,有兩個小場次恰好跟命名有關。一個是從古書上查來,說是禮上沒有封王一說,因此恢復西周的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把原來封的王都廢掉,已經封了王的人在國內實行還湊合,原來被封王的人一肚皮不樂意,也沒辦法。可是他把所有周邊少數民族的王也要都撤掉,換成侯(周禮,邊地諸侯封侯,地位並不比公爵低),可就惹出麻煩了。這些蠻夷之人,可弄不明白王莽托古改制的深刻含義,只覺得原來是王,現在變成了侯,等於降了級,大為不滿,使者又解釋不清楚,於是呼嘯一聲,反了。四邊的危機還沒了結,內地人禍未已,天災又至,水旱蝗齊來。老百姓沒飯吃,王莽有辦法,派使者下去,教老百姓煮草根樹皮,名之曰“酪”,這也是從古書上查出來的古義,果漿類食物,可惜,這種酪,救不了命,老百姓隨即也反了。命名不美(降等),人要反,命名美了,也反,王莽同學,命真是苦。——(命名的危機)

書評

知識分子要有說大實話的膽量,人們要有說大實話的權利,社會要有說大實話的自由。——《大實話:歷史與現在
世襲制的魅影:沒人敢說,官宦子弟就一定沒本事,更沒人敢說,官宦子弟就必定是紈袴的代名詞,從古至今,有出息、有作為的官宦子弟有的是。但是,為官者,尤其是為高官者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把平民上升的路都給堵了。
張鳴說史,總能化繁為簡,睿智,明白,讓人眼前一亮。——吳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