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

《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

《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第3版)》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研究創造教育,在長達1/4世紀裡,共撰寫了5本書。平均算來,大概是5年寫一本書。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它們分別反映了我在創造教育基本理論、創造思維方法培養、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和怎樣建設世界一流水平大學等方面的基本觀點,是我學習、研究和實踐創造教育的心得體會。按照新的國家出版標準,我盡力完善了各《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第3版)》的注釋,但由於時間久遠,一些資料無法找到完整的信息,在此特向有關作者表示歉意及感謝。這套圖書的出版,如果能對倡導和實施創造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促進大學畢業生的創業以及建設我國一流水平的大學有某些參考價值,那將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內容簡介

大學時期是人一生中學習的黃金時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進入社會前的準備時期。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國家取消了大學生畢業分配以後,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提前地擺在在校大學生的面前,今後如何發展?是就業還是創業?作者最初寫作《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第3版)》是針對創業者的需要,所以初版的書名是《創業與人生設計》,初版後在社會上反映強烈,認為“它是創業的點金石”,曾經鼓舞許多創業者走上了成功之路。《大學生自我設計與創業(第3版)》從體系到內容,多有創新之處,如人生設計的理論與要點、創業的理論與方法、創業教育的模式與創業的模式等。可以作為大學進行創業教育的參考書,對於正在或準備創業的大學生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作者簡介

劉道玉,字叔嘉,男,1933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省棗陽市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教育家、教育改革家和社會活動家。1956年3月8日加入共產黨,1957年7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後留校任化學系助教,先後晉升為講師(1964)、副教授(1982)和教授(1985)。1962年1月,赴前蘇聯科學院攻讀副博士學位研究生,曾擔任留蘇研究生學生會主席。1966年4月被任命為武漢大學副教務長,1973年3月被任命為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1977—1979年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等教育司司長。1981年7月任武漢大學校長。在任校長期間,倡導民主自由的校園文化,尊重學生的志趣與選擇權,提倡自學,圍繞著教育體制和教學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學分制、主輔修制、轉學制、插班生制、導師制、學術假制、貸學金制等,從而拉開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教育改革舉措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化學研究方面,從事金屬有機化學研究,曾與人合作出版學術著作3本,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多篇論文獲得優秀成果獎勵。在教育學研究方面,主要是研究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和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先後出版了12本著作,發表了300多篇文章,其中多部專著和論文獲得一等獎。自1986年起,被選為第22和23屆化學會理事,終生化學會會員。1978年當選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當選為全國第十屆和第十二屆黨代表大會代表。是中共湖北省委第十和第十一屆省委委員,武漢市第十屆人大代表。1985年5月榮獲法國總統最高榮譽勳章,1987年11月榮獲日本東洋哲學學術研究獎章,1993年榮獲英國劍橋名人中心頒發的20世紀銀質功勳章。

目錄

第一章創業是人生最大的價值第一節“創世記”第二節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創業史第三節知識和智慧的價值第四節創造人生的最大價值第二章自我設計與創業第一節斯芬克斯之謎第二節創業是人生的大掙扎第三節自我設計是通向創業的必由之路第四節設計多彩多姿的人生第五節創業三部曲第三章創業者的素質第一節個性素質第二節智力素質第三節文化素質第四節心理素質第五節身體素質第六節創業者的風格第四章大學的創業教育第一節大學教育的新課題第二節國外大學創業教育概況第三節中國大學創業教育的情況第四節創業教育的目的第五節創業教育的課程設定第六節實施創業教育的模式第七節創業教育的方法第五章創業的理論與方法第一節頭腦風暴法第二節熊彼特理論第三節空隙理論第四節門檻理論第五節T型理論第六節雙T理論第七節Z理論第八節“占位”理論第九節激勵理論第十節三c戰略第十一節三P理論第十二節三R因素第十三節麥克科邁克公式第十四節威威利基勒方法第十五節SDP法第十六節TQC法第六章創業模式第一節“零成本”創業模式第二節風險創業模式第三節科技創業模式第四節孵化器創業模式第五節“兩棲”創業模式第七章就業與創業的政策第一節就業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第二節以靈活的政策促進就業第三節以良好的政策鼓勵創業第四節以立法推動和保護就業與創業第五節值得借鑑和推廣的國際創業計畫第八章創業與環境第一節自由的環境是發明創造的溫床第二節設計和創造最佳的創業環境第三節創業與家庭第四節從逆境中再生第五節為有價值的失敗唱讚歌第九章創業與機遇第一節機遇鍾愛“堅貞不渝的淑女”第二節機遇可遇亦可求第三節失去的機遇不再來第四節偶然性與創業機會第五節觀念的轉變與創業機會第六節知識更新與創業機會第七節機會不等於成功第十章創業與改革第一節改革最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創造精神第二節改革提供了無數的創業機會第三節管理改革與創業第四節改革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第十一章創業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第一節大力開發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第二節造就中國的愛迪生們第三節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第四節建設創新型的國家第五節21世紀的機遇與挑戰主

前言

自20世紀80年代初,我開始研究創造教育,在長達1/4世紀裡,共撰寫了5本書。它們是:《知識.智力.創造力-談創造教育》,1989年9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創業與人生設計》,1995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創造思維方法大綱》,2002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創造教育新論》,2003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又完成了《創造:一流大學之魂》一書的初稿。平均算來,大概是5年寫一本書。它們分別反映了我在創造教育基本理論、創造思維方法培養、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和怎樣建設世界一流水平大學等方面的基本觀點,是我學習、研究和實踐創造教育的心得體會。2006年初,我意欲約見武漢大學出版社陳慶輝社長,想與他們洽談我的新作《創造:一流大學之魂》一書的出版事宜。不料,慶輝社長卻禮賢下士,執意要到寒舍拜訪。在交談中,他得知我先前在創造教育方面已出版了4本書,建議我將這4本書與將要出版的新書結集為“創造教育書系”出版。這在全國教育研究領域似乎尚沒有先例。我接受了慶輝社長的好意,表示願意修訂舊作,出版我的“創造教育書系”(5本),以了卻我畢生研究創造教育的夙願。原已出版過的4本書中,其中有3本書的著作權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列入其“創造教育叢書”),另1本著作權屬於武漢大學出版社。顯然,要實現結集出版書系,必須得到湖北教育出版社的著作權轉讓授權。我立即與湖北教育出版社聯繫,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與授權。湖北教育出版社的領導十分開明。

精彩書摘

第一章創業是人生最大的價值價值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事物的關係中產生的。人的價值與人生價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作為整體的現實人的價值,後者是指作為個體的現實人的價值,即一個人的一生所創造和具有的價值。作為一個現代人,應當積極開拓自我,創造出人生的最大價值來。第一節“創世記”1.兩種世界觀茫茫洪荒,何以形成?芸芸眾生,又是由何而來?對於這些深奧莫測的問題,自上古原始民族的遐想開始,人類思索好幾千年了,並且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學說,例如“創世記”論、自然發生說、宇宙大爆炸論、進化論等。如今,人們的認識遠沒有統一,謎底也還沒有徹底揭開,但是人們畢竟正逐步地走向這座迷宮的出口。雖說解釋宇宙和生命形成的學說很多,但是歸根結底只有兩種:一種是以唯心主義為代表的“上帝創造了萬事萬物”的觀點,其代表作是《聖經》中的《創世記》。據載,上帝共用了6天的時間,創造了世間萬物,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第一天,上帝造了光;第二天,上帝造了陸地和海洋;第三天,造了青草、蔬菜和樹木;第四天,造了天體,要天上的光普照大地;第五天,造了海里和空中的動物;第六天,造了陸地上的動物,人是在第六天的末了創造出來的。到了第七天,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造物工程已經完成,於是就在這一天休息。這也就是在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國家中星期日不工作的來歷。上帝創造世界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普通的人不相信神創論,即便是基督徒,雖然他們信仰基督教,但也有許多人並不相信“上帝創造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把這種信仰作為一種道德規範的自我約束的力量。與“創世記”論相對立的是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RobertDarwin,1809-1882)創立的進化論。達爾文從22歲起,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海軍“貝格爾”號探險船作歷時5年的環球考察,觀察和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物和地質方面的珍貴資料,經過分析與研究,逐步形成了生物進化的觀念,並於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名著《物種起源》。根據生物進化論的學說,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在數量增加和自然條件選擇的壓力下,都逐漸發生變化,從老的物種進化出新的、適應性更強的物種。因此,所有的生物的差異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如果追溯到很遠的年代,很可能不同的物種都是源於同一祖先。進化論提出以後,雖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與普及,進化論的觀點不僅為生物學家們所接受,而且還成了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然科學觀。很顯然,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科學觀,它不僅能夠科學地闡明宇宙和人類的演變,而且還能指導人們改造現實世界和展望世界的未來。2.從“創世記”論中得到的啟示以上扼要地介紹了認識世界的兩種創世觀,也就是世界觀。這二者是對立的,一個是唯心主義的,一個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從兩種創世觀的比較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呢?啟示之一:世界乃客觀存在,在混沌之始,世界本無,是創造使之豐富多彩。雖然唯心主義的神創論和辯證唯物主義的進化論互相對立,但其共同點都是強調創造性。然而,它們畢竟又是根本不同的。唯心主義認為,創世主是神,創造力是神旨;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創世主是人,創造力是勞動,是人的智慧。由此可見,創造力是何等的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的歷史,也不會有世界美好的未來。啟示之二:世界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是一個無限上升的過程。世界之大,奧妙無窮,人們的認識還遠沒有達到極限。在認識地球的同時,人類又開始了征服其他星球的探險活動。人類已經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而且在21世紀,人類將開發月球上的熱能、礦產和水資源,緩解地球上因人口增加和資源減少所造成的危機。因此,人類不管遇到何等嚴峻挑戰,都不應當悲觀失望。人既然可以創造現實的世界,同樣也可以創造未來的世界。第二節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創業史1.人類的古老歷史據測,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在一次宇宙突變事件中產生的,迄今已有46億年了。最古老的寒武紀化石距今約為5億多年,據此,人們可以假定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又據考證,大約1.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哺乳動物,它們的智慧比爬行動物高。大約8000萬年以前,又演化出了一種有頭腦的動物,那就是最早的人科動物。人猿到人的過渡,大約是從1500萬年前開始,到60萬年以前,歷史進入一個新時期,開始了人類的紀元。大約5000年前,人類發明了文字,從此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歷史發展到這個時期,文明已經在世界上某些地方繁榮起來。美國伯恩斯(EdwardMeNallBurns)教授和拉爾夫(PhilipeeRa1ph)教授於1955年合作編寫和出版了《世界文明史》一書。這是一本史料豐富,在美國許多大學普遍使用的文明史教科書。學習這部著作,對我們了解從史前社會到20世紀50年代人類文明的演化過程是有所幫助的。何謂歷史?伯恩斯等認為:“廣義地說,歷史是人類的成就、希望和挫折、鬥爭和勝利的記錄和解釋。”①這個概念雖然不是歷來流行的概念,但肯定是一個較全面的概念,要比把歷史當作“過去的政治”或“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歷史”這些定義更為科學。我不是史學家,也無意為“歷史”這個名詞尋找一個更恰當的定義,但我對人類的文明演變卻很感興趣,並希望從文明發展的歷史中窺見某些規律。我是研究創造學的,因此更樂於從創造學的角度去看待人類的歷史。正是從這一觀點出發,我認為人類的歷史是一部創業史,也可以說是一部創造的歷史。2.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進步人為什麼有創造性?這個問題,實際上從人脫離了類人猿以後就已經存在了。“人是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能夠思維的動物”,這些正是人與其他低級動物相區別的根本標誌。人類一出現,就具有創造性。粗陋的工具就是最早石器時代人類的創造。人的生存就是創造,人為了生存就必須創造。這種創造是自始至終、無始無終的。不管人們喜歡或不喜歡,看見或看不見,這種創造性的活動,始終在一切領域裡發生著。正是這種創造性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前進;正是無數的創造物才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工具、語言和文字的發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們既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創造物,又是人類繼續進行創造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人類的真正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人類製造工具,經歷了從偶然到必然、從不自覺到自覺、從個體到集體、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工具、語言和文字,就沒有教育的興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人類的古代文明不能繼承,而且也不可能發展新時代的文明。自從人類發明了工具,人就超越了自我。工具是人的自身的延伸與擴大,可以使人的現實的和潛在的創造力得以自由地顯示出來。工具使人的雙手更靈巧,雙腳更輕快,耳目更聰明,大腦更發達……有了工具,人們可墾荒種植、築路修橋、開礦建廠、紡棉織布、建築房屋……從而創造無窮的財富,以滿足衣、食、住、行的需要。語言和文字是人類又一偉大的創造,其意義遠遠勝過了工具的發明創造。正是由於有了語言和文字,人才成為完整的人,成為更富有情感的人,也才使得人生變得五彩斑斕。3.革命推動著社會前進從社會發展歷史來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完成了從遊牧到農耕、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到智力密集型產業的轉變。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每一種社會形態的更迭,都意味著一種新的生產關係的建立,也標誌著生產力又提高到更高的階段。人類創造歷史的總態勢是,追求人自身的不斷前進和解放,實現生產力的更大的解放。人類歷史上改造社會的活動,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新思想代替舊思想、新制度代替舊制度的鬥爭。從本質上說,這些改造活動都是革新,也就是創造。例如,自中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自由大憲章》、宗教改革運動、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段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啟蒙運動、《拿破崙法典》、《獨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都是歷史上的改革運動及其標誌,是當時代表社會進步的先進人物的創造性舉動。他們在推動歷史前進的同時,也創建了偉大的業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