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本篇刻畫了一個深情形象,極力突出詞人內心的惆悵和相思。依舊是周邦彥的慣用手法,到最後才將謎底說出來。原來是舊日情人寄來一紙書信,才引出許多事情。上片寫詞人獨立小橋,呆看燈火夜市。下片寫夜深不寐,靜聽桐葉飛墜。不惜筆墨,層層鋪墊。意境渲染、營造足了,讀者的情緒也被充分調動起來的時候,才拋出一句“不戀單衾再三起”。

概況

【名稱】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朝代】北宋
【作者】周邦彥
【體裁】詞

原文

夜遊宮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作者

周邦彥
(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賞析

前人評清真詞,多認為其詞之風格為富艷、典麗,細密多變,但這首詞作卻寫得頗為明快曉暢,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敘寫得相當動人。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首二句,詞人描述眼中所見之情景,西下的夕陽,餘暉透過樹葉,把斑駁的陽光灑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著細浪緩緩地迤邐而去。這兩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為思念之情纏身的詞人,恰逢薄暮時分,更覺愁思難耐,悠悠不盡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絕的江水。後四句:“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原來此時詞人是佇立在橋上。詞人目光迎著刺眼的秋風,憑欄遠眺,疑望著黃昏時分華燈初上的鬧市,久久沒有離去。詞作上片,詞人的筆觸側重描繪室外,以粗細結合、濃淡相宜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黃昏夕陽之下,一位為相思所苦者,久久佇立橋頭,迎著蕭瑟秋風,疑神遠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風射眸子”,系借用唐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中句子:“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李詩是敘寫金銅仙人離漢宮之淒婉情態,詞人借用此句,不無藉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詞作下片,詞人的筆觸轉而敘寫室內情景。“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此時已是夜闌人靜,詞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隨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輾轉反側,為思念之情所困擾,無法入眠,井欄上墜落下的梧桐葉聲,不時地傳入耳際。詞人描述眼中幽淒的環境和臥聽蕭蕭落葉,正映襯了自己的孤寂與思慕之苦。後四句:“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蕭娘”,唐人以之為女子泛稱,猶男子為“蕭郎”。後亦沿用。唐詩人元稹《贈別楊員外巨源》詩:“揄揚陶令緣求酒,結托蕭娘只在詩”。這四句是說,夜不成寐,輾轉反側,都是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極,不顧天寒,起而揮筆傾瀉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情。“再三”二字,極言天寒猶不能阻攔自己。
陳洵《海綃說詞》論此詞曰:“橋上則‘立多時’,屋內則‘再三起’,果何為乎。‘蕭娘書一紙’,惟己獨知耳,眼前風物何有哉。”可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