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們江》

《圖們江》

《圖們江》是中國朝鮮族導演張律,在韓國資金的支持下完成的電影。這部片子描述從朝鮮越過圖們江來到中國邊境小村莊的脫北者的故事。該片以韓國電影的身份參加各大電影節。曾獲得第15屆西班牙奧倫塞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獎和學生會獎,2010年柏林電影節新世代單元特別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電影《圖們江》平平淡淡地描述從朝鮮偷渡圖們江來到中國邊境小村莊的少年脫北者的故事。豆滿江,在中國被稱為圖們江,位於中朝邊界,片中的小村落雖然被劃給了中國,但所有人都依然講著韓語。影片主人公是12歲的少年昌浩,他有個啞巴姐姐、年邁的爺爺以及遠在韓國掙錢的母親,父親則在當年為救落水的姐姐而在豆滿江里喪生。昌浩與一位過河而來的熱愛足球的朝鮮少年成了朋友。”

影片看點

影片講述中國北部和朝鮮交界的圖們江邊發生的一段故事。在這裡氣候惡劣,河上常年冰凍。許多朝鮮窮人嘗試著跨越邊境逃離飢餓,或者僅僅是單純地尋求藥品。正是這樣的背景下,十二歲的小男孩常合(音譯名)和他的啞巴妹妹與一個朝鮮小男孩締結下單純的友誼。然而,政府對這一偷渡行和當地人對他們的幫助並不支持。此時,小妹遭遇不幸,常合和朝鮮小男孩的友誼也受到考驗……電影平平淡淡地描述從朝鮮越過圖們江來到中國邊境小村莊的脫北者的故事。令人憤怒和心痛的事件同時、頻繁發生在成年人和孩童的世界裡,但導演只是用長鏡頭默默地將這一切陳列在畫面中。

導演介紹

中國朝鮮族電影導演張律。中國朝鮮族電影導演張律。

張律,1962年出生於中國吉林省的朝鮮族,導演。曾在2001年憑藉短片《11歲》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長片《芒種》參加坎城國際電影節並獲得法國獨立電影發行協會獎、法國沃蘇勒亞洲電影節(VesoulAsian film Festival)金輪大獎,和韓國釜山電影節競賽單元-新浪潮單元亞洲最佳新人導演獎。導演的前兩部作品《芒種》和《邊界》均曾參加巴黎電影節。而《圖們江》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柏林電影節上,已獲得新世紀單元特別獎。 張律原先是延邊大學中文系教授,還發表過小說,直到2004年才以第一部作品《當時》“出道”。迄今為止,張律共拍攝6部長篇電影。直到2001年拍攝短片《11歲》,入圍5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短片競賽單元。2003年拍攝長片《唐詩》。參加5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48屆倫敦電影節。張律的第二部影片《芒種》參加了法國坎城電影節非競賽單元,獲影評人周刊法國獨立電影發行協會(ACID)獎,並獲得韓國釜山電影節設立的惟一劇情片競賽單元——“新浪潮”單元亞洲最佳新人導演獎。

幕後製作

《圖們江》是張律很早以前就開始籌劃的作品。2003年~2004年期間由於朝鮮嚴重缺糧,很多朝鮮人越境到中國。每次回故鄉聽到和看到的故事,非常讓他震驚。當時想到要把脫北者問題拍成電影,但因為準備《芒種》等電影,一直沒能著手製作。過了幾年後,回到故鄉的他發現脫北者仍然引發很多社會問題,於是下定決心拍攝《圖們江》。
《圖們江》是最忠實於感情的作品。因為張律自己比較多疑,前幾部作品感情的發展中參雜著懷疑,但《圖們江》完全忠實於感情,排除了一切懷疑。

影片評價

電影《圖們江》張弛有度地再現了脫北者在中朝邊境進退維谷的命運。

獲得榮譽

《圖們江》法國發行方上台代為領獎《圖們江》法國發行方上台代為領獎

中國朝鮮族導演張律導演的影片《圖們江》,由韓國法國聯合投資,以韓國影片身份參賽本屆巴黎電影節競賽單元,成為從1050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的八部參賽影片之一,並最終拿下評審頒布的大獎。中國朝鮮族導演張律憑藉影片《圖們江》(法語片名《LarivièreTumen》),斬獲電影節最高大獎。此外,影片還獲得由學生評審團選出的大獎,成為當晚最受矚目的贏家。

2011年韓片推薦

2011年3月上旬熱映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