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備忘錄》

《國情備忘錄》

《國情備忘錄》是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製作的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一共分為中國之謎、人口大計、農字當頭、蒼茫大地、資源掃描、山水之間、民生縱橫、創新元素,以及中國腳步九集。《國情備忘錄》以每集45分鐘的篇幅,就當下中國的人口、三農、耕地保護、資源環境、社會保障以及創新能力等我國國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進行了客觀詳盡的表現。這也是我國的電視媒體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國情的基本狀況,第一次近距離觀察中國的發展元素。

基本信息

書籍簡介

《國情備忘錄》國情備忘錄

《國情備忘錄》是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製作的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一共分為中國之謎、人口大計、農字當頭、蒼茫大地、資源掃描、山水之間、民生縱橫、創新元素,以及中國腳步九集。《國情備忘錄》以每集45分鐘的篇幅,就當下中國的人口、三農、耕地保護、資源環境、社會保障以及創新能力等我國國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進行了客觀詳盡的表現。這也是我國的電視媒體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國情的基本狀況,第一次近距離觀察中國的發展元素。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國情?本書汲取央視節目精華,以國家統計局權威數據為參照,詳盡解讀泱泱大國發展元素國情檔案,為讀者奉獻震撼而莊重的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國情備忘錄》圖書是央視《國情備忘錄》紀錄片項目組集體創作的結晶。該紀錄片是央視繼《大國崛起》和《復興之路》之後的又一部力作。該片由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擔任主持人,中央電視台廣告經濟信息中心副主任、經濟頻道副總監韓建群擔任總製片,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中國財經報導》欄目製片人、主任記者姜詩明擔任總編導,節目總撰稿高強曾任央視《贏在中國》節目推廣總監,著名財經暢銷圖書出版策劃人劉世英擔任本書總策劃。本書汲取節目精華,更加翔實地解讀了泱泱大國資源稟賦、發展元素和國情檔案。

目錄節選

引言:真相?假相?什麼是你眼中的中國素描
第一章中國之謎: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也無法理解的中國經濟
誰製造了“中國之謎”
危機中的中國盛宴
世界眼中的中國
第二章人口大計:擁擠的生存哲學
中國人口環境的切面
擁擠的標籤
誰能看透人口問題

“三農”問題“三農”問題

第三章農字當頭:別忘了我們9億農民
“三農”真相
第四章蒼茫大地:堅守18億畝紅線
急剎車:耕地紅線
迅速縮水的耕地版圖
紅線:生命線還是緊箍咒
“18億畝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
第五章資源掃描:誰動了中國的財富
遠去的“地大物博”
今天,你枯竭了嗎
從“地大物博”到“地小物薄”
中國家底:厚還是薄
誰占用了中國的資源
第六章山水之間:還我碧水藍天
一道道環境傷疤
被污染追逐的逃亡
河之殤:90年代不洗馬桶蓋
脆弱的生存環境
誰在破壞我們的家園
第七章民生縱橫:社保你買了嗎
社保之路
國盛在民生

中國“世界工廠”中國“世界工廠”

第八章創新元素:不事創新的世界工廠能走多遠
掃描中國創新
藍天上的中國印記
從輝煌到黯淡的轉身
東莞塞車,全球缺貨
第九章中國腳步:走向世界的中心
大國的崛起
大國的兩難
後記:不是毀滅,而是完善

文摘

農業稅與農民農業稅與農民

2004年3月5日,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決定在五年內取消農業稅。據史料記載,農業稅始於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到漢初形成制度。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1958年6月3日頒布了農業稅條例,並實施至今。這一古老的稅種,已延續了2600年的歷史。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時零4分,人民大會堂,出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鄭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決器。贊成162票,棄權1票,反對0票。“通過!”吳邦國委員長宣布,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獲得通過。這是一個牽動億萬人心弦的時刻新中國實施了近50年的農業稅條例被依法廢止,成為歷史檔案。
今天,我們再也看不到這樣熱鬧的“交公糧”場景了。“不交公糧”,為農民卸下了一塊很大的石頭,農民身上的擔子越來越輕。不再吃大鍋飯混日子,可以在自家的自耕田裡放開手腳乾,沒有人會強制他們在田裡撒什麼種子,撒多少,什麼時候去撒;農業技術不斷提高,農產品產量越來越高;農業稅取消了,再也不用“交公糧”了。以上種種,提高了中國農民的糧食產量,也使中國農民跨過了溫飽線。糧食是人民溫飽之源,物價平穩的基礎,更是社會穩定的根本。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人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1978年底,安徽鳳陽小崗村16戶農民,按手印簽訂實行包產到戶的契約,鄧小平同志給予首肯,也促使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的普及。從全村人打著花鼓到處去討飯,到吃飽肚子有了餘糧,這個普通村子的經歷成為中國千千萬萬村莊中的一個縮影。溫飽問題解決的同時,農民生活也隨之改善,主要體現在居民收入的增長。我國農村改革近30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實際增長6.3倍。總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東部農村增長幅度較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