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點》

《回到教育的原點》

《回到教育的原點》 是著名教育學者朱永新所著。一本關於教育諸多方面的書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朱永新著

《回到教育的原點》《回到教育的原點》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

作者介紹

朱永新朱永新

朱永新,1958年生,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大學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曾任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2008年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風雲人物,2007年第七屆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中華十大財智人物,2006年中國十大教育英才,2005年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候選人,2003年《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在國內外發表有關教育論文400餘篇,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中華教育思想研究》、《困境與超越——當代中國教育述評》、《心靈的軌跡——中國本土心理學論稿》、《我的教育理想》、《一次夢想的遠征》、《我在政協這五年——一個民主黨派成員見證的中國民主政治進程》等。

內容簡介

《回到教育的原點》主要內容包括:期待教育更大的解放、教育改革必須問計於民、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教育戰略主題、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農村教育應該是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的編制與津貼亟待解決、什麼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素質教育為什麼無法實施、窮人經濟學與木桶原理等。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內容包括:“誰偷走了教師的幸福”、“為什麼閱讀很重要”、“‘如果不燃燒,請悄悄離開’”。

編輯推薦

我們需要從教育原點再出發,最近讀錢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傳》一書時,看到了他關於對教育原點的追問的提法,很有同感。錢先生說,現在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小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大學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的教育問題。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教育的精神價值的失落。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回到教育原點上來進行追問,我們辦教育是乾什麼的?大學是乾什麼的,中國小是乾什麼的?如果這些根本的問題不解決,其他的枝節問題就無從談起。
是的,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會對教育的滿意程度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素質教育的問題,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問題,講了多少年,一直沒有找到解決的路徑。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方向還不明確,我們不知道教育是什麼,不知道教育要乾什麼,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教育!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其實決定著教育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被我們忽略了。

目錄


誰偷走了教師的幸福
我們需要從教育原點再出發
期待教育更大的解放
教育改革必須問計於民
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教育戰略主題
教育公平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農村教育應該是農村的教育
農村教師的編制與津貼亟待解決
什麼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素質教育為什麼無法實施
窮人經濟學與木桶原理
再為山東教改叫聲好
我國專利工作與世界的差距有多大
警惕教育的反智傾向

教育與對話
教育需要沉靜的心態
校園裡需要什麼樣的成功觀
我看本科教學評估
我沒有“炮轟”中國教育
誰偷走了教師的幸福
給農村代課教師一條好出路
到了應該重視幼兒教育的時候了
讓每一位中小學生都寫好漢字
青少年體質下降問題亟待重視
新教育實驗與教師專業發展
專業發展:創造教師自己的奇蹟
好教師到哪裡去了
感恩教育之我見
我們孩子的痛
作業之病
學生們為什麼難以養成好習慣
我們能為西部帶去什麼
怎樣保護我們的學生
災後教育應該做什麼
幫助災後高校重建刻不容緩
奧運是一位老師
喜看畫信慶奧運
五色的五環旗吸引五色的孩子們
百年東吳仍青春
為什麼閱讀很重要
閱讀的力量
閱讀是浪費生命嗎
少點菸酒味多些書卷氣
電視應該“贖罪”
形式與儀式
“讀書無用”與“讀無用書”
童書就這樣戰勝了電視
一個特別女生的故事
有這樣一群開展“童心悅讀”的人
一本童書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閱讀與大學人文教育
讀書與教師成長
教師們為什麼拒絕讀書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圖書館
余秋雨,你為何看輕閱讀
誰在為我們編織靈魂
2020年的中國會發生什麼
世界是平的嗎
尋找大學精神
學校是校長精神的折射
精彩的父女“二人轉”
馮斌與葉聖陶
蘇州十中的文化味道
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書何止抵萬金
快樂是教育之源
學校沒有教的“大能力”
活出自己
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用心說話
重塑心的文化
靈魂不能下跪
“如果不燃燒,請悄悄離開”
克里希那穆提的啟示
想起了團伊玖磨先生
拜謁梁啓超墓
梁漱溟的飛揚與落寞
蔡元培與公民道德建設
金庸與魯迅之爭的背後
李嵐清的篆刻世界
聽李鐵映說教育
許嘉璐的教育情懷
王蒙的幽默與馮恩培的嚴謹
在中國的“太廟”拜訪南懷瑾先生
我所認識的慈濟
聽星雲大師談“有”與“無”
顧明遠的慈祥與博大
呂日周印象
對話紀連海
聽傅佩榮講儒家與現代教育
李吉林與情境教育
為愛忙碌的李庾
孫雲曉的兒童世界
謝孝思與蘇州文化
青春楊明義
“不把語文教好是最大的罪過”
清明時節話敬文
孤獨求敗巾幗風
新教育一號義工營偉華
與新教育同行的“山”與“海”
“如果不燃燒,請悄悄離開”
蘇靜和她的新詩教
教育真的是有顏色的
向盧軍學習怎樣做老師
作為學者與行者的馮衛東
陳孝大夫婦的“非標”教育
為墾荒者何盛華校長送行
我與《南風窗》記者的緣分
在“兩岸咖啡”碰撞新教育的智慧
告訴你一個不知道的人大附中
後記夢想創造輝煌行動改變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