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史通鑑》

商史通鑑 特色及評論

一、 本書為編年體專業通史,全書近三百萬字。

二、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一)商史前紀。載周朝以前無法嚴格編年的零星商史資料。
(二)正文。起於周初,止於民國八年、即1919年底。
(三)中國現代商史大事年表。起於1920年初,止於1994年底。

三、 本書內容包括:

1. 各時期商業活動。
2. 有關商業的法律、法令、制度。
3. 交換媒介(如貨幣)、工具(如度量衡)的沿革與意義。
4. 重要商業機構(如行會、會館等)的發展變化。
5. 其他商業設施(如市場、倉庫、商店等)的活動情況。
6. 著名商界人物有關活動、觀點。
7. 與商業有關的其他社會生活、經濟、政治狀況與事件(如交通、生產、人口與大的政治事件等。)
8. 與商業密切相關的社會風俗、文化事件(如飲茶習俗、廟會、財神、字號等)。
9. 對重要人物、事件、理論等的評論,即"論曰"部分。

四、 本書體例:

1.關於紀年: (1) 為編撰方便,本書紀年參考歷史範式,延襲正史"正朔",並同時列出正文內容所涉及的其他並列政權年號,最後用括弧註明對應的公元紀年。關於正文內容的敘述,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亦按紀年中各政權排列順序敘述各並存政權商事。 (2) 農民起義年號從免,其商事活動隨時敘入。

2.關於系時: (1)可能精確係時,以"日"為基本單位,凡無法系日者,放該月後,用"本月"凡無法系月者,放該年後,用"本年"凡無法系年者,放該年號(或皇帝)後,用"本朝"依此類推。 (2) 靈活系時,如關於商界人物的介紹,可放在其生年處,亦可放在其卒年處。

3.關於序號: (1) 年下不同內容,按順序排列,標出序號。 (2) 年下只有一項內容,不標序號。

4.於數字: (1) 除公元紀年和序號使用拉伯數字外,其他數字均用漢字寫法。 (2) "商業報告"等引文中的紀年寫法、數字寫法,原樣照錄。 (3) 民國以後的時間使用公曆,但為體例統一,正文中的日期寫法一律續用漢語數字。

5.關於括弧:
文中除公元紀年、人物的生卒年和需要注出的今地名外,一律不用括弧。

6、關於引文:
需要引用的有關商事的古詩、詞、曲、賦、謠諺、偈語等,一律不譯,只在後文中對有關內容稍做提示。

7.關於名詞術語:
文中涉及的有關人名、地名、官名以及專業術語一般新生原來寫法,不簡化、不翻譯。

商史通鑑 內容簡介

本書為編年體專業通史,內容包括商業活動,有關商業的法律、法令、制度,重要商業機構的發展變化,著名商界人物的有關活動、觀點,以及與商業有關的其他社會生活、經濟、政治狀況與事件、社會風俗、文化事物,對重要人物、事件、理論等的評論。

全書近三百萬字,附有中國現代商史大事年表,資料性、權威性極強。

商史通鑑 本書目錄

範例

商史前紀

史前時期(約公元前22世紀末�D�D�D約公元前21世紀初)

夏朝(約公元21世紀初�D�D�D約公元前17世紀初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D�D�D約公元前11世紀

商史通鑑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D�D�D�D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D�D�D公元前206年)

漢朝(公元前206年�D�D�D公元220年)

三國(公元220年�D�D�D公元265年)

晉朝(公元265年�D�D公元420年)

南北朝(公元420年�D�D公元581年)

隋朝(公元581年�D�D公元618年)

唐期(公元618年�D�D�D公元907年)

五代(公元907年�D�D�D公元960年)

宋遼夏金朝(公元960年�D�D�D公元1279年)

元朝(公元1279�D�D�D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D�D�D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D�D�D公元1911年)

民國(公元1912年�D�D�D公元.1919年)

中國現代商史大事年表(公元1920年�D�D�D公元1994年)

商史通鑑 文章節選

唐 朝
(公元618――公元907)

唐高祖武德元年(化元618年)

九月,二十二日,唐高祖下詔說:"置常平監官,以均平天下之貨。"當市場糧價騰踴,便減價出售,若遇豐年,就加價收購,為的是使公私相濟,家給人足,抑止兼併。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1.七月,唐鑄"公元通寶"錢。唐朝建立之初,仍沿用隋五銖錢。但在流中劣幣充斥的局面函待解決。當時,高祖李淵進入長安時,民間行用的"線環錢"就是一種私造惡錢,十分輕薄,積八九萬文才滿半斛。因此,高祖立即著手幣制改革,宣布廢除隋五銖錢。鑄行"開元通寶"錢。新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字為歐陽詢所書,所含八分及隸書體。又稱"開通元寶""開元通寶"錢,或稱開元錢。開元即開國,有創立軌模之意。新錢不再以重量為名,改稱通寶,後代錢幣沿用此制,或曰"通寶"或曰"元寶",全然脫離了量名錢體系。開元錢還以楷模。開元通寶錢對我國衡法也發生重大的影響,原來重量計數均以二十四銖為兩,自開元錢以二銖四流通後,十進的一兩十錢制逐漸形成。自此,"錢"成為兩以下一級的重量單位。

寧可論曰:隋唐五代處在中國封建社會前後期轉換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態勢也顯示了這點。

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商品經濟發展的高峰是戰國秦漢,第二個高峰從隋唐五代開始,隨商品經濟的發展,與之相關的一些社會現象和制度也發生變化,貨幣是其中之一。

第一個商品經濟發展高峰出現了中國特有的圓形方孔銅幣。以漢武帝時鑄造的五銖錢為代表。文如其重,都是五銖(約3.33克),由政府統一鑄造,禁止私鑄。五銖錢流通達七百多年,到唐武德四年始廢。開元通寶仍保持了中國古代銅鑄幣的基本特徵,與五銖錢不同的是不再以重量為名,即由量名錢改為年號錢。這是從稱量貨幣向名目貨幣跨出的一步。此後各朝沿襲,直到清末。

2.七月,十八日,高祖令於洛、並、幽、益等州設定錢監鑄幣,又賜秦王李世紀,齊王元吉三爐鑄錢,裴寂賜一爐。各地凡有盜鑄者,一概處死,家口籍沒。至次年三月二十四日,又於桂州置錢監。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本年,唐朝下令撤銷常平監。以前武德元年618),太府寺設常平監,本年罷廢。貞觀年間,置常平署令一人,掌管倉糧管鑰,出納糶糴。當時,常平倉的平準活動主要局限在京師地區。由中央直接管理運營,開元以後,隨著常平倉遍置諸州,由創曹司倉參軍執掌糴糶,並負責將本地常平倉儲量向中央匯報。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

1. 三月,唐高祖頒布法令,厘定官制,以太府寺為九寺之一,至高宗龍朔二年(662)二月,太府寺更名外府寺,鹹亨元年(670)復舊,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又改為司府寺,中宗神龍元年為太府寺。置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執掌國家財貨,下屬機構有:長安東市署、西市署、洛陽南市署、北市署、平準署左藏署、右藏署、常平署。其中諸市署掌啟閉市門及市場交易,平準署掌平定物價,常平署掌平糴倉儲。

2. 四月,唐初定均田,租庸調法。規定:丁男及中男給田一頃,篤疾者減十分之六,寡妻妾減十分之七,所受田地中,以十分之二為世業田,十分之八為口分田,每丁每年納租粟二石,調則隨鄉土所產,每年交納綾(或絹)二丈、綿三兩,不產絲棉的地方,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丁役二十日,若不役則收其庸,每日折絹三尺。如官府額外加役,十五天免調,三十天租調皆免,正役與加役總數量多不能超過五十天,遇上水旱蟲霜災害的地區,十分損四以上免租,十分損六以上免調,十分損七以上,課役俱免,民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四家為鄰,四鄰為保的編制分級管理。在城邑為坊,田野為村。食祿之家(百官公卿),不得與百姓爭利,工商雜類,不得入仕為官,男女出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歲為中,二十歲為了,六十歲為老。人丁年齡是收授土地和徵發徭役的根據,政府對土地、人口、年齡等狀況的把握,來掌管全年賦稅收入、勞役、兵役的調發。

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

1.正月,唐與突厥、吐谷渾正式開始互市。隋唐時期,中原政權與邊境少數民族政權間的易貨貿易活動包括官互市與官府監督下的私互市。互市商品大多是中原的絲織品與少數族的牲畜之間的交易。唐朝建立以後,突厥與吐谷渾紛紛要求與唐互市,唐高祖這時下令表示同意,當時,中原歷經喪亂,百姓缺乏耕牛,剛好通過互市補充牲畜,對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積極作用。

2.九月,高祖下令,由太府寺檢核各州權量輕重大小。依照唐制,太府寺是度量衡器的製作有管理機構,不僅掌造標準的供內外官司及民間行用的尺斗秤權,還負責檢測各地權衡度量。此後形成制度:凡官私鬥科量尺,每年八月到太府寺校印署,沒有差謬者,方許繼續使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

八月,十七日,唐太宗於武德九年八月即位,於此日頒"廢潼關以東緣河諸關不禁金銀綾綺詔"說:"關,粱設立的目的在於防遏,懲治奸邪。近年來各種限制、禁止度關的規章條例越來越繁多,越來越苛刻。其結果並不能綏安百姓,懷來萬邦。從今以後,潼關以東沿河各關均宜停廢。金、銀、綾、絹等原先依格不得出關的物品,均不在限禁之列,以便商旅通行。"

唐高祖武德年間(公元618�D�D626年)

唐初草創之時,為賞賜有功之人,不惜傾竭府藏。而當時又國庫尚虛,不足支用,鴻臚卿劉世龍建議說:現在義軍數萬人聚集京師,樵薪的價格比布帛還貴。如果採集街道,苑中樹木為樵換取布帛,每年可以收穫數十萬匹的利潤。他的尋訪得到高祖的採用,果然大收其利,劉世龍由此升任太府卿。

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

1. 二月,唐太宗根據山川形勢,對全國州縣重新劃分,共置十個監察區,稱十道,即: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時派黜陟使或觀風俗使分巡各道,監察善惡,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2. 十月,唐翰頒"禁五品以上入市敕",敕文規定,五品以上官,不得入市。

3. 十二月,唐太宗對待侍臣說,我聽說西域有一商胡,獲美珠一顆,剖腹藏珠,竟有這類事情發生?接著,太宗又藉此教誨侍臣,說:人們都知道此人受珠而不愛惜身體。官吏貪贓受賄觸犯法律,君主追求奢華導致亡國,這與商胡剖腹藏珠的可笑沒有區別。

唐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1.本年,魏徵諫西域諸國入貢。魏徵(580�D�D�D643),字玄成,先世自鉅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徙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西),貞觀朝相繼任給事中、尚書右丞、秘書監,參豫朝政、侍中等,以善諫著稱於世。高昌王文泰準備入朝,西域各國皆欲因之入貢,太宗派文泰的使臣厭怛紇乾前往迎接。魏徵規諫說:今國家初定,瘡痍未復,不宜以勞役擾亂民心。往年文泰入朝,沿途州縣尚無力供給,何況西域各國皆欲東來,勢必加重地方負擔。如果允許商賈自由往來,邊境百姓將能從中獲利,當年東漢建武二十二年時,西域請置都護,送侍子,光武帝所以不允,原因就是不以蠻夷勞弊中原。現在如果允許十國入貢,各國使臣不下千人,緣邊州縣何以供濟?太宗聽後,立即改變決定,派人將厭怛乾追回。

2.唐太宗貞觀初年,大商人裴明大約活動於此時期,他是唐朝河東(今山西)人,非常善於此時期,收集人們所廢棄之物,憑此而家產累積再賣掉(相當於收廢品行業),憑此而家產累積達巨萬,又在金光門外(長安城門)買下一塊瓦礫雜亂的不毛之地,價錢很便宜,在這塊地中間豎起竹竿,懸掛筐,凡能將瓦礫投入筐中者有獎,一般人投一百十下僅一二中,不多日子,地塊上的瓦礫就被消除乾淨了,他就將雜果核聚在糞上,用牛耕地播種,一年多以後,果樹茂盛,他又將果樹整車的出售,又獲得巨萬厚利,裴明禮用這筆錢修建了一處上好的宅第。在宅院周邊置蜂房,經營蜂蜜釀造。在宅內外廣種蜀葵及各種花果。蜜蜂採花方便而蜂蜜產出又多。像這類經營之妙著,不可勝數。貞觀中,裴明禮由商入官,一直當到太常卿(從三品)

……

商史通鑑 作者介紹

策劃:
張景月
特約策劃:
苗玉柱 治曉冬 楊軍
顧問:
于光遠 於霰夫 馬 洪 王宏烈 寧 可 厲以寧
呂堅東 宋木文 蘇 星 楊 波 杜青林 李德生
李文海 李長太 吳 慧 吳亦俠 吳敬璉 吳建常
何茲全 陳廣文 房維中 經君健 趙 靖 越南起
姚成海 高 文 顧二熊 潘 遙 戴 傑 戴 逸

特繳撰搞人:

於霰夫 馬 洪 王 鉞 寧 可 劉秀生 劉新風
杜青林 汪聖鐸 楊志今 李 華 李延齡 李文海
李長太 吳亦俠 何茲全 陳文寶 張 研 房維中
經君健 趙 春 趙雲田 姚成海 高 文 郭成康
蔣建平 戴 傑 戴 逸
主編
張景月 劉新風
副主編
楊志今 湯世生 侯 明 汪聖鐸
編委:
王宏凱 寧 欣 劉新風 劉學良 汪聖鐸 楊志今
杜大寧 岑大利 張景月 張占國 武寶瑞 周 慶
周嘉碩 候 明 梁滿倉 黃憲華 常輔棠
撰稿人:
王宏凱 王鐵柱 王援朝 車永勝 牛來穎 寧 欣
白 傑 關樹東 劉克勤 劉汝東 劉連寧 劉學良
劉新風 齊瑞韜 朱美秋 任 _ 任 誠 汪聖鐸
杜 翔 楊志今 楊劍軍 岑大利 吳 雲 張 揚
張 奎 張占國 陳 民 龐慶濤 武寶瑞 周嘉碩
榮 真 胡白玉 胡振宇 趙冬曉 侯 明 高永建
席鑄男 袁群力 夏之民 梁 民 梁秀萍 梁滿倉
曹天生 曹彥生 廖崇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