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樸雜劇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於唐人陳鴻《長恨歌傳》,取自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句。劇寫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故事。其情節是:幽州節度使裨將安祿山失機當斬,解送京師。唐明皇反加寵愛,安遂與楊貴妃私通。因與楊國忠不睦,又出任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反,明皇倉皇逃出長安去蜀。至馬嵬驛,大軍不前,兵諫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無奈,命貴妃於佛堂中自縊。後李隆基返長安,在西宮懸貴妃像,朝夕相對。一夕,夢中相見,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思往事,倍添惆悵。全劇結構層次井然,詩意濃厚。

簡介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題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作者:白樸
出版者:三秦出版社
出版地:西安
出版日期:1999-10
洲:亞洲
國家:中國
主題關鍵字:文學典籍集部
撰稿人:郝艷華
相關書目:文白對照傳世藏書文庫(第三十九卷)
文獻出處:《文白對照傳世藏書文庫》第三十九卷第233頁-第251頁

摘要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劇寫唐玄宗天寶年間,玄宗寵愛楊貴妃,整日歌舞宴樂,不理朝政,妻兄楊國忠竊居相位,專權誤國。安祿山起兵造反,兵破潼關,直逼長安,玄宗攜眾倉皇出逃。行至馬嵬坡,軍士譁變,要求玄宗誅殺楊貴妃兄妹以謝天下。平亂後,玄宗回到長安,思念楊妃,夜不能寐,但聽窗外雨打梧桐,倍添愁苦。劇本以清麗流暢的語言烘托出詩的意境。既鞭撻了唐玄宗的貪圖享樂荒淫無道,又對他與楊妃間的悲歡離合寄予了深切同情。該劇是白樸創作生涯中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曾有人將其與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並稱為元代雜劇中的三大傑作

梗概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描寫安史之亂前後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悲歡離合。共四折一楔子。劇情是:安祿山有一次未能完成軍令,幽州節度使張守圭本欲將他斬首,惜其驍勇,將他押至京城問罪。丞相張九齡奏請明皇殺掉安祿山,明皇不從,反而召見授官。此時貴妃正受寵幸,奉明皇命收安祿山為義子,賜洗兒錢。後來安祿山因與楊國忠不和,出京任范陽節度使。七月七日,貴妃與明皇在長生殿歡宴。明皇將金釵鈿盒賜給貴妃,酒酣之際,二人深感牛郎織女的堅貞,對星盟誓,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好景不長,天寶十四年,貴妃正在品嘗她喜愛的荔枝,安祿山謀反的訊息傳到,明皇攜貴妃倉皇入蜀。駐紮馬嵬驛時,軍隊起了騷亂。龍武將軍陳元禮請明皇誅殺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明皇依言而行。但軍隊仍不肯前進,陳元禮又請誅媚惑君王的楊貴妃。明皇無奈,令高力士將楊貴妃帶到佛堂中,由她自盡。這樣,軍隊得到了安撫,保護明皇逃亡。肅宗收復京都後,太上皇(明皇)閒居西宮,懸掛貴妃像,與之朝夕相對,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夢中與貴妃相見,卻被梧桐雨驚醒。他追思往日與貴妃歡愛情景,惆悵萬分。

全劇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全劇四折,第一折,寫李隆基不問是非,竟給喪師失地的番將安祿山加官進爵,讓他鎮守邊境。寫楊貴妃對與她有曖昧關係的“義子”安祿山的思念,在李、楊愛情關係上抹上了一道不光彩的、有著潛在危險的陰影。第二折寫安祿山為奪江山、迎娶楊貴妃而造反,而李隆基卻不理朝政,只命使臣進荔枝,讓楊貴妃金盤跳舞。在他淫樂無度時,安祿山攻下潼關,直逼長安,李隆基被迫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第三折寫馬嵬兵變,士兵刀砍楊國忠、馬踏楊貴妃。第四折寫已經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淪為孤家寡人,一人獨居於西宮,孤獨愁悶地思念楊貴妃。劇本第四折描寫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環境下思念楊貴妃,心理刻畫細緻入微,人物的悲涼心境與戲劇氛圍協調一致,用雨打梧桐葉的實寫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虛寫,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風貌又富有詩意,是元人雜劇中場面描寫中的上品。如[三煞]潤蒙蒙楊柳雨,淒淒院宇侵簾幕;細絲絲梅子雨,裝點江乾滿樓閣;杏花雨紅濕闌,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蓋翩翻,豆花雨綠葉蕭條。都不似你驚魂破夢,助恨添愁,徹夜連宵。莫不是水仙弄嬌,蘸楊柳灑風飄。(這一折頗講究詞采,長於比喻和鋪陳描寫,煞尾三支曲子摹寫各種雨聲,全用比喻,疊玉連珠,以物托思,聲情並茂。還運用了疊字、排比、對偶。其用詞之精美,鋪陳之贍富,聯想之深廣,皆充分體現了白樸的曲詞“風骨磊石鬼,詞源滂沛”的特色。)

作者

白樸(1226——1306以後),初名恆,字仁甫,一字太素,號蘭谷。祖籍山西隩州(今河曲縣南),後遷居河北真定(今正定縣)。出身仕宦之家,其父白華,曾任金朝樞密院經歷官,也是著名文士,與元好問是好朋友。
1、人生經歷:白樸出生時,金朝已經在南宋和蒙古的兩面夾擊下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白樸八歲時,金為蒙古所滅。他幼年便經歷顛沛流離生活,母親也死於戰亂中。白樸長大後,家世淪落,鬱郁不歡,決心不出仕做官。他屢次謝絕元朝政府的徵召,“玩世滑稽”、“放浪形骸”(王博文《天籟集序》),飄泊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歲時定居金陵。白樸出身於具有濃厚文學氣氛的家庭,少年時又隨著名詩人元好問學習詩詞、古文,因而他的文化修養很高,詩詞、散曲和雜劇均名擅一時。在他的詩詞、散曲中,常表現出故國之思、滄桑之感、身世之悲,情調淒涼低沉。白樸是元代前期著名的雜劇作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周德清將白樸、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一說為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和白樸)。平生創作雜劇十六種,現存《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三種。後一種有人疑非白樸所著。
2、代表作:《牆頭馬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是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之一(另三種為關漢卿《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這是一部具有濃郁喜劇色彩的愛情戲,全名為《裴少俊牆頭馬上》。劇本的主要情節,玉簪為針,銀瓶汲水,是根據唐代白居易的詩歌《井底引銀瓶》鋪衍而成,但主題完全與白居易原詩中不同,從“止淫奔”變成了“贊淫奔”,變為對自由愛情的大膽肯定。寫洛陽總管李世傑的女兒李千金,在自家花園牆頭看到騎在馬上的裴尚書之子裴少俊。二人一見鍾情,李千金後來隨裴少俊私奔,在裴家後花園暗住了七年,生下了一兒一女。裴尚書發覺後,逼迫裴少俊休了她。後來裴少俊中了狀元,以母子之情打動李千金,夫婦才得以團聚。女主人公李千金的性格非常有特色,她以“天賜因緣”、“這姻緣也是天賜的”為理由,主動、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直至最後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