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邀請(人生的追問)》

《哲學的邀請(人生的追問)》

這是一本關於探究死亡,探究自由,自然,美,人與社會的哲學書,讓讀者獲得心靈的寧靜,是一次心靈的孤獨但愉悅之旅。

(圖)《哲學的邀請(人生的追問)》哲學的邀請(人生的追問)》
本書首版於1999年,現已被譯成11種語言,被譽為“西班牙語的《蘇菲的世界》”,並被作為西班牙中學教科書使用。該書2002年譯成英文後,單在亞馬遜網站上已售出425萬。
這本書的引言和結語都是對“哲學”及其意義的討論,中間分為十章,每一章都以“大問題”為線索。每一章的關鍵字依次是:死亡、知識、自我、人、世界、自由、自然、社會、美、時間。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碼:213 頁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301127407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內容簡介

哲學有什麼用?它在教育中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我們已經習慣於認為科學能夠解答我們的許多疑惑和問題,但是有些問題依然存在,因為它們不可能有一個終極的答案。它們在我們作為人的一生中始終伴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地重複著自己:它們是關於死亡、真理、宇宙、自由、正義、美和時間……的問題。
本書揭示了哲學中的問題如何與當下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闡述了我們自身必須面對的問題:我認為理所當然的“我”到底是誰?對我來說活在世上意味著什麼?我在什麼意義上是自由的?死的想法是如何影響我的生活的?……本書並不打算一勞永逸地回答所有這些問題,而是希望以一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的方式繼續將它們提出,同時也嘗試性地做出一些回答,以幫助我們理性地與這些問題共同生活。
本書作為一本哲學方面的啟蒙讀物,出自西班牙最有名的哲學家之手,提供了一個鮮活易懂的哲學簡介。無論是第一次接觸哲學的中學生,還是其他希望對哲學這一智識傳統的根本內容有所了解的任何年紀的人,都適合閱讀本書。

書中摘錄

引言 為什麼需要哲學?
第一章 從哪兒上路?

死亡和太陽一樣,都不能面對面地注視。——拉羅什富科公爵

自由的人絕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斯賓諾莎

第二章 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

人類不可能找到絕對真理,因為它是超越於每個人具體的思維的……因為它根本不構成一種視角。——桑塔亞納

第三章 我是誰?我是什麼?

我的身體是世界的 一部分,而我的思想能夠改變世界。——利希滕貝格

第四章 我們何以為人?

語言是人類真正的遺傳密碼。每一種語言都開啟了一個不同的世界。——薩丕爾

第五章 我們在哪裡?世界是什麼?

一堆被隨意扔棄的混亂不堪的垃圾是最美麗的秩序,宇宙也是這樣。——赫拉克利特

第六章 自由得不自由?

人非其所是,是其所非。——黑格爾

第七章 自然得不自然?

人身上最自然的一點是:人從來就不是完全自然的。

第八章 社會機器?大同世界?

社會是虛幻的,唯一真實存在的只有個人。——柴契爾夫人

第九章 美的顫慄?

由美而產生的愉悅,是唯一真正無私和自由的東西。——康德

美既不讓人喜歡,也不讓人討厭,而是讓人為之駐足。——阿蘭

第十章 迷失於時間中?

時間是一條把我捲走的河流,但我自己就是河流;時間是一直把我撕成碎片的老虎,但我自己就是老虎;時間是一團把我燒成灰燼的或,但我自己就是火。世界很不幸,是真實的;我很不幸,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

結語 沒有緣由的生命

作者簡介

費爾南多·薩瓦特爾(Fernando Savater,1947— ),西班牙馬德里中央大學哲學教授,著名哲學家,被譽為“西班牙的薩特”。歐洲著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被稱為“西班牙的拉什迪”,2000年作為BastaYa 民眾運動的代言人獲 Sakharov人權獎。另外還曾獲Anagrama獎,Fernando Abril Martorell獎,Cerecedo Cuckoo獎, 2000年奧爾特加.加塞特新聞獎。2003年5月曾與哈貝馬斯、德希達等7位公共知識分子一起聯名發表文章,挑戰美國霸權,呼籲打造核心歐洲。主要作品有:《尼采的思想》《哲學詞典》《倫理與政治》《教育的價值》,其中最有名的為普及性質的《哲學的邀請——生命的追問》《倫理學的邀請》,前者被譯成11種語言,並被作為西班牙中學教科書使用;後者則被譯成24種語言。

譯者簡介

本書譯者林經緯

北京大學西班牙專業畢業的高材生,曾志願到哲學系外國哲學研究學西方哲學,本書翻譯是他的外語水平和西方哲學水平的雙重見證。

相關評價

趙敦華老師為本書作序,他說到:“一般哲學教科書和理論著作,都會用嚴格的推理和證明、周詳而細緻的分析和綜合來說明這些問題的答案。《哲學的邀請》卻用輕鬆的筆調,與讀者一起討論這些嚴肅的問題。作者告訴讀者,這些問題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考慮這些問題?哲學家是如何考慮這些問題的?他們的思想有沒有道理?我們要如何思考這些問題?……在討論問題時,哲學家的思想不是指導,而只是一個參考。更重要的思想來源是我們切身的生活經驗,包括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以及對文學名著、世界名畫的欣賞和評論,都是思考哲學問題的由頭和線索。作者不是教導讀者,而是邀請讀者和他一起思考哲學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作者沒有下什麼絕對的結論,每一章都留下一系列問題,它們是一個開放的空間,任由讀者的思緒在裡面自由馳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