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報》

《品報》

雖然不是第一次排版,但是卻是第一次自己動手排《品》報,曾經,在我眼裡,《品》報是遙不可及的,《品》報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那么遙遠的《品》報,如今竟然由我和田嬌排版,真正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甚至當我當上了一品社的主編,我都覺得仍舊是一件十分遙遠的事。

簡介

《品報》由民國通俗小說研究館編,是一份內部交流資料,內容以民國通俗文學研究為主,

..

用電子版的形式刊出。發起人和編輯者為張元卿、王振良顧臻林鷗。2010年元旦創刊,每逢單月1日向研究者和愛好者贈閱;2月1日適逢春節前後,例皆增出一期。

《品報》編輯說明

“津門論劍”會議上,林鷗、顧臻二兄建議編輯“民國通俗文學研究通訊”,並希望在會議間歇請幾位老先生題寫報頭。當時事多,“通訊”的名字也未想好,就沒來得及請老先生題字。上周和振良重議此事,覺得還是要把“通訊”辦起來,遂一起商量名稱和欄目。振良的日記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

至長實道博格達餐廳晚餐。飯間重提“津門論劍”會議期間,與林鷗、顧臻相約編輯“民國通俗文學研究通訊”事。因“研究通訊”死板,計畫另改他名,元卿擬曰“品報”,以象京津滬三地鼎力促成也。至於欄目,則初定青谷觀書記、俠聖搜書經眼錄、杜鵑藏書序跋小集、杜魚文鈔、廣告新讀、研究動態、友朋飛鴻等;元卿又提可否以民國發表通俗文學之陣地為名,若黑鏇風、鮮花莊、小揚州、快活林、東方朔、禮拜六、紫羅蘭等。
振良日記已把《品報》的欄目和編輯風格介紹清楚了,現把我們之後商定的編印方面事宜做一說明:
一、《品報》以發掘保存文化史料、促進通俗文學研究為宗旨,為同仁間交流之內部資料。
二、《品報》暫定為雙月刊,2010年起每逢單月元日推出,由振良和我在天津編輯。
三、《品報》每期編好後,電子版發顧臻、林鷗、林保淳三先生,然後京津滬台四地同時推出(列印或複印)紙質文本,以便就近發放。
四、各方師友可與我們直接聯繫取得電子版,也以與顧臻、林鷗、林保淳三先生聯繫獲得紙質文本。
五、《品報》以介紹新史料、通報新信息為基本之職責,短篇學術性隨筆、札記等,亦在所歡迎,誠望師友隨時賜稿,將根據情況辟欄登載。
六、《品報》是師友聚會之產物,隨時接受各方師友指導。

中華民國時期的報紙

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眾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本任務介紹中華民國時期的報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