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殷後亂天紀》

《古風·殷後亂天紀》

《古風·殷後亂天紀》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一。全詩共十句五十字,當是感傷當世無極言死諫之直臣。

作品信息

【名稱】《古風·殷後亂天紀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古風
殷後亂天紀⑴,楚懷亦已昏⑵。
夷羊滿中野⑶,菉葹盈高門⑷。
比干諫而死⑸,屈原竄湘源。
虎口何婉孌⑹,女空嬋娟⑺。
彭鹹淪沒⑻,此意與誰論。

作品注釋

⑴殷後:指商紂王。天紀:天道紀綱。
⑵“楚懷”句:戰國時楚懷王不聽屈原苦諫,為秦說客張儀所騙,最後客死秦國。
⑶“夷羊”句:喻賢人用非其所。夷羊:神獸。這裡喻賢人。
⑷“菉葹”句:喻壞人得以重用。菉葹:兩種惡草。
⑸“比干”句:《史記·殷本紀:紂愈淫亂不止。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
⑹“虎口”句:意即虎口貪生。婉孌:愛慕難捨。
⑺“女嬃”句:《離騷》:女嬃之嬋媛兮,申申以詈予。王逸註:女嬃,屈原姊也。言姊勸屈原不必苦諫楚懷王。
⑻彭鹹:傳說中的殷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離騷》:雖不周(同)今之人兮,願依彭鹹之遺則。

作品簡析

李白《古風》五十九首,非同時所作,內容不一。此詩傷當世無極言死諫之直臣。
詩句交替承接,正反舉證。首二句點出二昏君。第三句承第一句,謂商紂忠臣眾多而亡;第四句承第二句,謂楚懷奸佞充斥而喪。比干句正接夷羊句,屈原句反接菉葹句,謂方圓不容,難以扶持,最終以死效忠。虎口二句,概言世俗所謂“天下有道則見,天下無道則隱”,與極言死諫背道而馳。末二句點明詩旨——彭鹹已沒,無人與言以死極諫。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
李白像李白像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