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解讀初探》

《古書解讀初探》一書系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4年7月出版發行。本書所收集的論文,雖僅僅是黃現璠一生著述中的一小部分,但時間跨越半個世紀,內容涉及先秦史、中古史、語言學、社會生活史、壯學以及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考察等領域,充分反映出黃現璠的淵博學識和學術思想。

基本信息

簡介

1999年11月13日,廣西師範大學舉辦了“黃現璠教授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座談會”。之後,為進一步研究和全面評價黃現潘在20世紀中國史學和壯學領域卓爾不群的學術成就,以激勵後學,垂範當代,師大校委決定由師大出版社編輯《黃現蟠學術論文選》(以下簡稱《文選》)。由於,黃現璠一生治學跨越的時代背景複雜,從抗戰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社會動盪和政治運動此起彼伏,他早年撰寫的論文部分已告失散,部分則發表在20世紀30年代的學術期刊和報刊上,現在的學者不易讀到,為了便於研究,特從黃現璠歷經約半個世紀撰述的大量論文(包括已經發表和未發表)中節選20篇,編成此書。經過《文選》編輯組4年多的整理和文獻核校,《文選》於2004年7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內中收人作者生前珍貴照片11幅、手書墨跡4篇和學術論文20篇(包括發表和未發表過的論文),共50萬字。本書印刷有精裝, 平裝之分。所收集的論文,時間跨越半個世紀,內容涉及先秦史、中古史、語言學、社會生活史、壯學以及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考察等領域,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屬難得一見之作,可說是了解黃教授一生從事學術研究概貌的一本最佳學術論著。

本書目錄

《古書解讀初探》平裝版《古書解讀初探》平裝版

序一……韋純束
序二……塚田誠之
序三……馬克·本德爾
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查及批評
唐代之賤民階級
宋代太學生之政治活動
北宋亡後北方的義軍
元代佃戶之生活
我國禮節形態與演變之研究
中外坐俗研究
漢代學術思想之三變
吸菸風俗傳播考
我國飲食風俗之起源及其傳播
我國服裝演變之研究
抗戰論
黔桂邊區考察記
三國時代魏滅吳蜀之因初釋
殷周社會初考
儂智高起兵反宋是正義的戰爭
土司制度在桂西
古書解讀初探
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的探討壯學論叢
附錄一:黃現璠先生小傳
附錄二:黃現璠先生學術年表
附錄三:黃現璠先生著譯目錄
編後記

內容提要

從目錄上即可了解到本書的大致內容,這些論文雖僅僅是黃現璠一生著述中的一小部分,但涉及的學術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有先秦史、中古史、學生運動史、語言學、社會生活史、農民運動、壯學以及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考察等。由於黃現璠一生從事學術研究大致表現為三個時期和五個變化的特徵。三個時期指早年側重於中國古代史、中古史研究;中年轉而從事民俗史研究;中晚年著重於少數民族史研究。五個變化是指他先治通史,一變為治斷代史,二 變為治文化史,三變為治社會生活史,四變為治語言學,五變為治壯學,一生凡五變。嚴格地說是指各時期側重點不同,各個時期有著研究課題交叉的現象。本書著重選取了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論文若干篇。另外,黃現璠一生好學,讀破萬卷,治學嚴謹,造詣精深,論文中引經據典,詳實廣博。充分反映出黃現璠的淵博學識和學術思想。

內容摘錄

序一

“1999年(11月13日),是我國已故著名歷史學家、壯學宗師黃現璠教授誕辰100周年,作為其紀念活動之一的《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的編輯出版 ,無疑將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本書編輯組的同志約我為該書作序,本來我不擅長文辭,但出於對這樣一位實事求是,直言不諱,在逆境中仍對民族文化事業堅貞如一的壯族前輩的文選作序深感榮幸,且為義不容辭之事......"

序二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是從已故壯族研究碩學黃現璠教授生前撰述的大量學術論文中精選部分反響較大又頗有學術價值的有關社會史和文化史方面的論文彙編而成。黃現璠教授出身壯族,作為壯族歷史研究中至今仍閃爍光輝的《廣西壯族簡史》一書的著者名響中日學術界,系20世紀中國廣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學家和歷史學家之一......黃教授早期曾留學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以所深造的東洋史學(中國史學)及其精深研究法打下了自己堅實的學術研究之基。這表明在中日兩國學術交流史上,黃教授曾起到過重要作用。由這點而言,黃教授又像是我近在身旁的師長。值黃教授誕辰百年之際,後輩學人將黃教授生前發表過的論文和遺稿整理成該書出版,這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序三

《古書解讀初探》《古書解讀初探》

"我敢斷言: 無論將來壯學研究發展到何種程度,都繞不過壯學宗師黃現璠教授的研究成果。身為壯人的黃老教授不僅僅以精深的學養、淵博的學識以及一流學者的敏銳眼光最早撰寫出壯族歷史,同時,他還以自己青年時代飽受歧視和中晚年長期蒙冤受屈所流過的無數淚水書寫了壯人數千年來不屈不撓的精神史和頑強的自我生命史。黃老教授那種將深厚學問根基、終身根植於壯鄉生活、長期基於田野調查和始終如一的深厚民族感情集於一體的研究成果,具有永恆的生命力和歷史價值。綜觀世界各國民族學研究大家,概莫能外......他的史學觀,顯然受到美國近代新史學派開山大師魯賓遜的影響,即研究歷史的功用在於幫助人們了解現狀和推測未來以及利用歷史知識來為國家、民族、社會造福。這從《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收入的第一篇論文中可見一斑......"

《文選》第4篇手書墨跡

“郭沫若考金文叢考……,謂春秋以前無天地對立之觀念,殊誤”。

唐代之賤民階級

一 引論
國人之鄙視奴隸,稱之為賤民,由來已久,且幾無代無之,不獨唐代為然。《左傳·哀公十七年》載:“率賤,民慢之,懼不用命焉。”《苟子·王霸》載:“則雖臧獲不肯與天子易勢業。”(楊注:臧獲,奴隸賤稱也。)唐代賤民, 不限於官私奴隸,商人亦包括在內。《資治通鑑》卷二百○七載:則天武后“久視元年……十月……張易之……侍宴禁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數人在座戰博,安石跪奏日:‘商賈賤類,不應得預此會。”’《唐六典》卷三《尚書戶部》亦謂:“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然商人以多財善賈,在社會上占著相當地位,有時且反抗憲官命令。《新唐書》卷五十四《食貨志》雲:“自京師禁飛錢……鹽鐵使王播請許商人於戶部、度支、鹽鐵三司飛錢,每千錢增給百錢,然商人無至者。復許與商人敵貫而易之……” 名雖為賤類,勢力殊不可侮,故當作別論,不能與官私奴隸相提並論。唐代社會有所謂“賤民階級”,並非作者標新立異,實因“良賤”二字,當時已為普通之稱呼,隱然有階級之分。下面之記載,即足證明:“奴婢賤人,律比畜產。”(《唐律疏議》卷六《名例六》)“若是賤人,自依官戶及奴法。”(《唐律疏議》卷三《名例三》)“放賤為良,給復三年……”(《唐律疏議》卷四《名例四》)......

附錄一:黃現璠先生小傳

《古書解讀初探》精裝版《古書解讀初探》精裝版

黃現璠先生,原名甘錦英,廣西扶綏壯族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生。幼穎異,性向學,九歲開蒙,年十二,旁聽私塾授業,所肄四書五經,皆能倒背如流,塾師驚聞奇之,許以免費就讀,自此嗜學如命。然先生少時喪母,家境酷貧,身棲茅屋,簞瓢屢空,無錢買書,只能借而讀之。故先生讀書,益自刻厲,夜無油燈,則把卷讀月下。某日先生放牛在外,夜臨牛歸人無影,生父遍覓之,方於荒山坡上見先生借月光持卷吟誦興起,可見先生劬學如此。而生父幫工砍柴,節衣省食,專餉於學。先生常言:“余家道貧寒……生父送余讀書,備極艱辛,”余自讀書以至教學,對於學問孜孜不倦,實感動於余父艱苦恩愛之心情也......先生於研國史之際,又以餘力搜閱西洋典籍,於中服膺美國新史學派開山大師詹姆斯·哈威·魯濱遜(JamesHarveyRobinson)之說,漸置疑國史研究傳統思維,欲以彼國之史學進化觀,匡我之所不逮。是時,寇入國破山河碎,歷史教育,尤關中華民族存亡,先生始留意調查研究中學通用歷史教課本,繼而托思乾文,於是有《最近三十年中等學校中國歷史教科書之調查及批評》一作、初以文呈錢玄同師,錢氏評曰:“觀念進化,議論激昂.持之有理,點評中肯”,遂薦於北師大月刊揭載。而先生平生治學,以“無權威、無頂峰、無禁區”為其宗旨,蓋自此始......先生自1951年擔任中央民族訪問團廣西分團(團長費孝通)副團長以來,其治學重心轉向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田野凋查和欠帶隊深入山區,做學術考察,收集史料。又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經常走訪少數民族地區,視察民情,他的足跡踏遍區內壯、瑤:苗、侗;遠及西南諸省窮鄉僻壤。1956年,先生受全國人大民委之託,協助籌建“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兼壯族組組長,實際負責和主持中國有史以來廣西首次最大規模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工作,先草提綱,續搞試點;繼而不顧年高,帶領壯族組,一馬當先,入壯鄉,出瑤寨,過侗地,翻苗嶺,訪幹家萬戶。搞統計,開座談.作講演,探史跡,理材料,撰調查,修報告,先生皆不辭辛勞,親勵躬為,故被學界譽為“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研究從事全面系統田野調查的先驅之一”......
其論上古史,成《中國殷代社會史》、《中國封建社會史》兩大卷,嘗謂:“后稷非農業發明者”,“周代無井田制”,“殷周農奴,並非奴隸”。殷商為領主封建社會雛形,周代為領主封建社會典型,皆非奴隸社會”。
其論斷代史,成《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講稿》(經濟史觀)、《魏晉南北朝通史》、《隋唐五代史》三大卷,嘗渭:“歷代興亡,主以經濟要素使然,其他諸因,當為次之。”
其論文化史,成《中國文化史講稿》、《日本漢化史稿》兩大卷,嘗謂:“國無文化,唯民族有也。”“文化本位主義是文化專制主義的溫床,而文化專制又是歷代封建王朝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的思想武器,互為因果。”“只有認同中華各民族自身擁有的文化平等,才能真正實現各民族間的平等。”“日本神道傳說實基於中國道家思想,而日本國之建立則基於吸收中國文化。日本近代史家關此所論,多違事實。”
其論現代史,成《舊民主主義革命史稿》兩卷、《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講稿》一卷,嘗謂:“世人論中國近百年社會史,一般有封建社會、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三說,余以為實則皆非。從歷史、經濟、文化三方面考察,應為殖民性資本主義社會。”
其論少數民族史,成論文數十篇.嘗謂:“中國少數民族歷史大多末經歷過奴隸社會。”
其論社會生活史,成《我國人民起居衣食生活之演變》(後改名《中國生活學--古代食衣住行研究》)三大卷,嘗謂:”古今考據家凡論社會生活史,多以精深顯其學,而疏其變遷沿革之究,佘以為偏執一端,必自閉其學,若要推陳出新,尤當重貫穿疏通。”並推出史無前例的新學問“中國生活學”。
其論語言學,成《古書解讀基礎知識》一大卷,嘗謂:“文字研究,不能割斷歷史,致意於中華各民族語言文字演變之跡及其相互影響之‘所以然’,尤為要也。”
傲睨古今,議多違俗,見悖顯學,物淪駭吐,於古今眾說無所不採,亦無所不掃,又無嫌鄙屑,是為先生問學釋疑之顯著特徵......
先生終身布衣,一世清貧,極重躬行,經歷傳奇,軼事無窮,而最堪為人稱道處,即其人格。立身處世,光明磊落,屹然雅操。人世時必露鋒芒,執言仗義,從“左派”淪為“右派”,尤磨而不磷,涅而不緇,一如既往,每聞世間不義事,即刻奮攘襟,拍案而起。出世時則隨遇而安,淡泊名利,歸我學海,以朝夕神交古人為樂......蓋壯族學人,自古迄今,未之有比者,非過譽也。

書評

本書所收論文,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屬難得一見之作,可說是了解黃教授一生從事學術研究概貌的一本最佳學術論著……我深信:透過《廣西壯族簡史》和《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皤學術論文選》這兩本重要學術著作,必然會使包括海外研究者在內的更多的研究者全面認識研究黃現璠教授的現實意義,更深入地評價黃教授任開拓壯學研究上的特有貢獻,從而以此作為後輩學人從事民族學研究的動力和指南。
我個人認為:本書出版的現實意義, 不僅僅在於它本身所具備的學術和史料價值,更重要的是它能促使後輩學人深入研究黃老,進一步了解黃老這位歷史人物的史學和民族思想,加深理解黃老之所以在逆境中仍忍辱負重、一如既往地執著於壯學研究,這源於他始終從心底堅信中華各民族各自具有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崇尚各民族團結、平等、共同發展的多元化理念,從而不斷地繼承他那種在學術上勇於探索,為振興民族文化事業而奮鬥終身的無私奉獻精神。
黃老教授的學問就像一棵參天大樹,民族思想是根,史學為乾,社會學、文化學、語言學、人類學、壯學為枝,生葉開花結果的是文章著作。本書所收論文,即從側面向我們展示出黃老教授治學看似龐雜多變、實為一棵主脈千枝清晰可辨的體系樹。

文集內插墨跡和照片

在桂主持召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在桂主持召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
《古書解讀初探》內收作者手跡《古書解讀初探》內收作者手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