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句選講》

《古代名句選講》

《古代名句選講》的廣大青少年,不要光記誦這些名句,更應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從中汲取積極的思想或藝術營養,使其在當代的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古代名句選講》在我國古代詩文中,不乏言簡意賅、啟人心志、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動人心弦的名言佳句。它們以深刻的思想內涵、高超的表達技巧,成為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閃射著不滅的智慧之光。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中學生,在學好課本的同時,接觸一些古代名句,既能激發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有助於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語文素養,增強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近幾年,高考語文出現了古代名句默寫的試題,這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誦讀並熟記一些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是為了適應高考的需要。

目錄

一、古代名句選講
(一)報國
(二)愛民
(三)立志
(四)變革
(五)法治
(六)教育
(七)德行
(八)交際
(九)抒懷
(十)世態
(十一)風物
(十二)文論
(十三)哲理
二、古代名篇選譯
(一)寡人之於國也(節選)
(二)屈原列傳(節選)
(三)報任安書(節選)
(四)陳情表(節選)
(五)蘭亭集序(節選)
(六)歸去來兮辭(節選)
(七)諫太宗十思疏(節選)
(八)滕王閣序(節選)
(九)師說(節選)
(十)阿房宮賦(節選)
(十一)前赤壁賦(節選)
三、古代名句名篇練習
四、附錄
(一)高中課本中需重點背誦的名句名篇
(二)高考已考過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名句名篇練習答案

精彩書摘

【出處】《莊子·田子方》
【講解】對於人來說,沒有比思想頹廢、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於軀體的死亡,那倒是次要的。
智者有謀,仁者必勇。
【出處】唐·楊炯《大唐明周將軍梁公神道碑》
【講解】智慧的人有謀略,仁義的人必定勇敢。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偓全》
【講解】快:痛快。意思是:人只要能懷有一種浩然正氣,就會在任何境遇中享受這快意雄風。
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
【出處】明·夏完淳《獄中上母書》
【講解】得死所:得到死得合適的地方,形容死得有價值。意思是:哪個人不會死?可貴的是死得要有價值。
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
【出處】宋·陸游《入瞿唐登白帝》
【講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負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貴在不屈不撓,成功與失敗有什麼值得顧慮的!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出處】清·鄭板橋《竹石》
【講解】東南西北風:比喻各種磨鍊。意思是:任憑四面八方狂風猛刮,竹石經歷多少磨折打擊,它們依舊堅強挺拔。
不共春風斗百芳,自甘籬落傲秋霜。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講解】共:跟……在一起。意思是:菊花不跟百花在春風中爭奇鬥豔,甘願飄落竹籬下,於秋霜中顯露自己的錚錚傲骨。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出處]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講解】浮雲遮望眼:以浮雲遮蔽日月,喻奸佞小人進讒言,蒙蔽皇帝陷害賢臣。意思是:我不怕浮雲遮蔽遠望的視線,因為我置身在凌空高層。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
【講解】無論富貴、貧賤、威武,都不能改變其嚴正的態度,足見其志向的堅定。
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
【講解】下:居……下.意思是:看到心術不正的人,雖位高也不會尊敬他;看到行為有污點的人,雖位尊也不會甘居其下。
見善若驚,疾惡如仇。
【出處】漢·孔融《薦禰衡表》
[講解]驚:驚喜。疾:憎恨.意思是:見到好人好事如同遇到驚喜的事一般,痛恨壞人壞事像痛恨仇
敵一樣.
高志潔,智深慮廣;輕榮重義,薄利厚德。
【出處】三國魏.曹操《表劉琮令》
【講解】意思是:一個人應當心境高遠、志向高潔,智慧高深謀慮周全;榮譽看得很輕,道義看得很重,利慾看得淡薄,品德操守看得很重要。
功名非所慕,老大不足恤。
【出處】金.王若虛《感秋》
【講解】恤(xu):憂慮。意思是:功名不是我羨慕的,年老體衰也不會放在心上。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出處】晉.陶淵明《擬古》
【講解】既沒:已經死了。意思是:活著的時候在世上享有很高的聲望,死了以後他的名望還留傳百世。
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講解】蘭摧玉折,喻有節操才能的人死亡。蕭、艾:占人以為惡草。比喻奸邪小人。敷、榮,指花葉繁盛。意思是:寧可做蘭草美玉被摧殘,也不做蕭艾之類惡草而繁茂。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處】宋.蘇轍《盛南仲知衡州》
【講解】正:使端正。意思是:從來沒有過自身品德行為不端正卻能使別人端正的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處】宋.周敦頤《愛蓮說》
【講解】濯(zhu6):洗滌。妖:美麗卻不端莊。意思是:從污泥里長出來,但不被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但不顯得妖艷。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出處】《論語.衛靈公》
【講解】意思是,人格高尚的入不可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卻可用小事情考驗他。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
【出處】明.于謙《無題》
【講解】鴻毛,鴻雁之毛,比喻輕微不足道的事物。意思是:名譽節操看得比泰山重.財利私慾看得比鴻毛還輕。
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出處】《禮記.中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