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正宗》

卜筮正宗凡例

一.卜筮一道,導愚解惑,教人趨吉避凶。六爻既立,變化斯呈,莫不有至當不易之理。世人胸無成見,不能推究精微,只以惑世誣民,深可哀也。是書一宗正理,不敢妄執臆說貽誤後學,因名之曰“正宗”。
二.自鬼谷以來,以錢代蓍,而易之道一變,其所重者用神、原神、忌神、仇神、飛神、伏神、進退神、反吟、伏吟及旨空月破等類,皆為卦內之綱領,不容草草忽過。余故定為《一十八論》,升堂入室無出範圍,讀者幸細參之。

三.古書論飛伏神,有“乾坤來往換”之語,《易林補遺》更有爻之有伏有飛之說,訛以承訛,習而不察。余於是書逐卦分別為飛伏定例,庶學者一目了然,疑團自釋矣!

四.卜筮之書,如《天玄賦》、《易林補遺》、《易隱》、《易冒》、《增刪卜易》諸刻,雖各有搜精標異,然其間非執偏見,即自相矛盾,讀者不無遺憾。惟《黃金策》為劉誠意所著,洵足闡先天之秘旨,作後學之津梁,而《千金賦總論》一篇,尤包蘊宏深,惜姚際隆之注紕繆甚多,反失廬山面目。余於此頗費苦心,細加訂正,知我罪我,亦聽之而已。

五.余幼研易理,歷有年所。後遇新安楊廣含先生,因得以悉其所學。是書十三、十四卷有《十八問答》,皆吾師所授及余所占驗,學者熟此,始知《啟蒙節要》之法與《十八論》及《辟諸書之謬》一理融貫,天地間秘密深藏,盡泄於是矣!

六.余垂廉市肆,酬應紛如,擬異日返故山,結廬林屋,盡謝人事,聿著成書,藏之石室,不欲向外人道也。奈從游日至,因相與講論之餘,手定是編,蠡測管窺之譏,或所不免四方。

高明君子倘不棄而教之,余則幸甚!

卜筮格言

夫卜之為道,通於神明,所以斷吉凶,決憂疑。辨陰陽於爻象,察變化之玄機,此其義為至精,而其事為至大。聖經曰∶“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問卜者不誠不格,占卦者妄斷不靈,此二語實定論也。每見世之人遇事輒卜,而誠之一字昧焉罔覺,或飲酒茹葷,或邪淫不潔,迨至臨時禱告,遂欲感格神明,不亦惑乎?更有富貴之人,視卜為輕,或托親朋,或委奴僕,不親致其悃忱,故卜而不應,占驗無靈,遂委罪於卜筮之家,而不自知誠有未至,此問卜者之過也。至於卜筮者流心存好利,借卜為囮,即如疾病一節,為問卜莫大之事,乃有喪心之輩,勾通僧尼道觀,講定年規節禮,三七二八常例,妄斷求利,看卜者之貧富為判斷之多寡妄,斷某寺某觀禮懺幾部,某庵某廟誦經幾日,卜者心慌意亂,無不依從。在富者費用猶易,其貧者至於典衣揭債,棄產賣物,一時有手足無措之苦,以冀某病之痊可。究竟禮懺未完,而病者已死,誦經甫畢,而病者告殂,則何益哉?此串通僧道之害也。更有初學醫生,脈理未諳,囑令引薦,令卜醫者指明住處姓名禱告,因而薦舉,不知卜者所得不過年規節禮之微,而病者頓遭庸醫殺人之害,此串通醫生之禍也。二者郡城惡套,處處皆然。予垂街前,遂有若輩來相蠱惑,予誓絕之,一一照卦細斷,無不回響。此非課學之精,實無妄斷之失也。今幸學稍有得,偶輯《卜筮正宗》一書請教高明,而猶恐問卜者有不誠不格之誤,占驗者有誤斷不靈之害也。故首識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