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四點》

《午後四點》

《午後四點》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作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放在你的blog里!增改描述、封面圖片又名: 午後四點1午後四點

又名: 午後四點
作者: [比]阿梅麗·諾冬
譯者: 胡小躍
ISBN: 9787020061440
頁數: 167頁
定價: 12.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7-7
副標題: 法國《讀書》雜誌年度最佳圖書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中學教師埃米爾退休後與妻子朱麗葉搬到鄉下,打算安度晚年。剛住下來,惟一的鄰居貝爾納丹就來敲門。他們起初以為只是禮節性的拜訪,可貝爾納丹從此每天午後四點準時來到,來了又不說話,乾坐兩小時後又準時離去。
埃米爾嘗試逃離和裝病,但鄰居照來不誤。埃米爾終於忍無可忍,把貝爾納丹轟出了家門。但兩天后的一個深夜,他聽到貝爾納丹家有機器的聲響,好奇地過去一看,發現貝爾納丹竟躺在汽車的駕駛室里,開著汽車的發動機想中毒自殺……
故事奇特,語言幽默,對話精闢,富有哲理,被視為諾冬的代表作,曾被法國《讀書》雜誌評為一九九五年度最佳圖書。埃米爾與妻子搬到鄉下打算安度晚年。剛住下來,惟一的鄰居貝爾納丹就來拜訪,並從此每天午後四點準時到來,沉默乾坐兩小時後又準時離去。

埃米爾嘗試逃離和裝病,但鄰居照來不誤。埃米爾終於忍無可忍,把貝爾納丹轟出了家門。但兩天后的一個深夜,他發現貝爾納丹竟躺在汽車的駕駛室里,開著汽車的發動機想中毒自殺……

小說看點

諾冬把她這個無傷大雅的小故事演變成了一場讓人無法抗拒的鬧劇。書中充滿讓人厭惡的描寫和罕見的黑色幽默,你需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才能抵抗閱讀它的樂趣。在這個平庸的時代,沒有人敢惹毛自己的鄰居,但這個殘酷的比利時女人卻跳出了俗套。她才不管什麼委婉用詞、敏感神經。面對醜陋的身體和精神,她選擇發出剌耳的笑聲。見鬼的是,這卻引起了廣泛共鳴…… 

作者簡介

Amélie NothombAmélie Nothomb

阿梅麗·諾冬,比利時法語小說家,目前法國最暢銷文學作家之一,至今已出版十多本小說,本本暢銷,創下法國出版界的奇蹟。她曾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法國書商獎、阿蘭·富尼埃獎等文學獎,不少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或戲劇,已有三十多個國家翻譯出版其作品。

諾冬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三日生於日本神戶,父親曾任比利時駐日本大使,後調比利時駐中國大使館任職,諾冬六歲那年隨父親來到北京,在三里屯住了兩年,並根據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愛情與破壞》,受到讀者歡迎。《午後四點》出版於一九九五年,是諾冬的第三部小說,故事奇特,語言幽默,對話精闢,富有哲理,被視為諾冬的代表作,曾被法國《讀書》雜誌評為一九九五年度最佳圖書。

行走於文字的邊緣

阿梅麗.諾冬這位有著寬廣的額頭明亮雙眼的比利時女子一直以倔強的姿態行走於文字的邊緣。憤怒的純潔與邪惡的天真在她身上得以天然地融合,把我們帶到了死亡的邊緣,在那裡向我們展示了我們自己的面孔。就像在偵探小說中,偵探發現兇手就是他本人一樣。這個年輕的姑娘似乎有巴爾扎克的那種氣勢磅礴的狂怒,而她與西默農的共同點,在於與正統文學的決裂,表現出冷漠的一面。她用大段的對話,整塊整塊呈現很有力量和節奏的感覺,雖然始終有些怪異,可總是有條不紊地推向高潮,而且結局有很強烈的衝擊感。可以說,她對文字的掌控能力讓她終究在書海中占據一個島嶼,雖然也許是孤島。

幽默和轉折

《午後四點》原名為Les Catilinaires《午後四點》原名為Les Catilinaires

諾冬的小說故事都很特別,情節引人入勝。但在她的書里,最重要的還不是故事和情節,而是貫穿全書的那種睿智,那種精彩的對話,那種出其不意的轉折,那種往往令人忍俊不住的幽默。這一點在她的處女作《殺手保健》里猶為突出。《殺手保健》幾乎全由對話組成,就像一個劇本,這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作家來說,是是太危險了。但諾冬用這些對話編織了一個巧妙、曲折而又神秘的故事。五個記者與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作家塔施唇槍舌劍,妙語連珠,荒誕與神奇、智慧哲理充滿字裡行間。塔施“打”敗前四個記者以後,書已過半,這時,小說來了個大轉彎,第五個記者熟讀塔施的作品,抓住了他的要害,逼他就範,慢慢的揭露了這個舉世聞名的大作家的驚人秘密:塔施原來是個殺人犯!可他不是一個普通的殺人犯,他殺的也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他深愛的表妹。他之所以殺她,是因為太愛她了,不想讓她受到玷污。在他看來,女孩一長大就不純潔了,為了保持純潔,女人一過了青春期就應該自殺。所以,當他的表妹初次來月經的時候,他便結束了她的生命。塔施的這種理論當然是荒謬的,但小說在一正一反的辯駁中,迸發了許多閃光的思想。毋庸置疑,讀諾冬的書是非常痛快的。

媒體評論

諾冬把她這個無傷大雅的小故事演變成了一場讓人無法抗拒的鬧劇。書中充滿讓人厭惡的描寫和罕見的黑色幽默,你需要有鋼鐵般的意志才能抵達閱讀它的樂趣。在這個平庸的時代,沒有人敢惹毛自己的鄰居,但這個殘酷的比利時女人卻跳出了俗套。她才不管什麼委婉用詞、敏感神經。面對醜陋的身體和精神,她選擇發出刺耳的笑聲。見鬼的是,這卻引起了廣泛共鳴…… ——法國《讀書》雜誌

諾冬用一種非常有趣的形式講述了這個不可思議的故事情節。《午後四點》既令人感到不安,也讓人發笑。 ——美國《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小說結尾既殘酷,也令人釋然。諾冬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其中的悲喜。書中對人物、場景的描寫與精彩的對話令人回味無窮。 ——瑞士《每日導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