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俠歐陽春》

《北俠歐陽春》

《北俠歐陽春》大體發生在宋朝時期,影片中的愛情故事占了主要部分,歐陽春經過多年的苦練,掌握了蓋世的武功,他從小的玩伴萍兒在與龐太師的女兒龐娟比武招親中,女扮男裝,化名歐陽春被招進太師府,令龐娟愛慕不已……偶然間萍兒偷聽到了龐太師與王爺想要篡權的密謀,整個故事充滿了哭笑不得的場劇。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宋朝時期,歐陽春經過多年的苦練,掌握了蓋世的武功,他從小的玩伴萍兒在與龐太師的女兒龐娟比武招親中,女扮男裝,化名歐陽春被招進太師府,令龐娟愛慕不已……偶然間萍兒偷聽到了龐太師與王爺想要篡權的密謀,於是她偷出了他們的密謀書,卻因此給歐陽家招來了大禍。歐陽春和萍兒與仇人展開了生死搏鬥,最後在武林同道的幫助下使敵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他們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主演簡介

錢小豪(Siu-hoChin),本名錢嘉華,1963年1月26日出生於香港,影視演員。1977年,13歲的錢小豪獲得第一屆功夫擂台比賽銅牌獎。 1979年加入邵氏訓練班。同年,被導演張徹選中參演第一部電影《少林與武當》,飾演魏興洪。 1980年在電影《廣東十虎與後五虎》中初露頭角;同年,在《飛狐外傳》中擔任男主角。1985年因與林正英、許冠英領銜主演恐怖喜劇電影《殭屍先生》而受到關注。 1993年在《太極張三豐》中扮演大反派而為觀眾熟知。1994年主演動作電影《精武英雄》,飾演霍庭恩。 1999年主演動作電視劇《十三密殺令》。2002年後,錢小豪曾淡出幕前,轉而從事導演工作。2006年,參演主演的動作電影《墨攻》。

陳法蓉,1967年10月28日出生於香港,祖籍江蘇宿遷,中國香港女藝人,主持人。1989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冠軍。1990年,參加香港無線電視台(TVB)舉辦的國際華裔小姐競選榮獲亞軍後簽約TVB成為藝員,開始演藝生涯,1993年成為TVB全經理人契約藝員。1990年首次出演電影《靚足100分》。2001年提名亞洲電視主辦電視廣告最佳女主角,2002年憑藉在《小寶與康熙》中飾演的龍兒提名2001年度TVB“我最喜愛角色”。

小說人物

清代小說《三俠五義》中的主要人物。《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長篇俠義公案小說。清代無名氏根據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的《龍圖公案》及其筆錄本《龍圖耳錄》編寫而成,全書120回。

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120回。近代學者俞樾認為本書第1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1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小說敘寫宋朝包拯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以及俠客義士幫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故事。

電影作品

相關評論

在晚清俠義公案通俗說部中赫赫有名的“紫髯伯”(借用評書大師單老師的話說是:紫胖子)歐陽北俠是與北宋南俠展昭以及大五義(“五鼠”)、丁氏雙俠等英豪在江湖上齊名的,並且很有威望,由於謹慎不張揚,還曾一度被一位年輕俠客視為徒有虛名。影片中的歐陽春成了年輕的俠士,還留著近似於東洋武士那樣的頭型,不蓄鬚,挺有趙雲、常遇春、花榮的英雄氣概,但怎么看也不像是北俠。北俠成了平定一個陰謀登基的王爺叛亂的有功人物。影片中有人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文曲包公、武曲狄青之說的確在古時有過,但那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宋仁宗時期絕對不可能把當時的包龍圖和民族英雄狄青說成星君下凡,那會是很荒唐的。

而且影片中的愛情故事占了主要部分。歐陽春和龐太師女兒挺熟悉,這我還真沒聽說過。龐太師為女兒招親時,舞台上竟表演京劇,京戲可是在清代才逐漸形成的啊,宋朝人再有眼福也不可能觀賞到國劇。而且演的是孫大聖與一位紅衣女將大戰,明代神話小說人物美猴王的完整戲曲舞台形象也不可能出現在宋代,儘管西天取經的故事並不是明朝才有的。更出彩而無奈的地方在下一環節,居然出現了“武二郎”武松的戲曲舞台形象,而且有模有樣地哼唱當代流行歌曲(用此音樂曲調配以“新”歌詞).水滸寨人物武行者的故事當時不可能有,梁山好漢宋江聚義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時期,三俠五義的故事的背景是宋仁宗時期,那時宋徽宗還沒出世呢。所以這樣的情節的確令人哭笑不得。

關於出現的武林門派。其實在古典通俗俠義公案小說中,是沒有“武林”這一說法的,武林之稱一般都出現在民國以後的各式各樣的武打書里。古代近代傳統俠義小說中一般都是說“綠林”人物如何如何。影片中有“武林高手”這樣的名詞。出現了少林寺僧眾,歐陽春的妹子在峨眉山跟佛家師太學劍,歐陽春父親成了“天下第一劍”歐陽雄。而且還出現了武當派、峨嵋派、崑崙派、丐幫幫主等不可能在《三俠五義》、《小五義》等書中出現的名詞。

《三俠五義》、《彭公案》、《施公案》、《永慶昇平》、講俠女十三妹故事的《兒女英雄傳》、講方世玉故事的《聖朝鼎盛萬年青》、《小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俠義或公案小說,可以歸為“武俠”範疇,但是,這都是傳統文藝作品,與現代、當代武俠小說是不同的,我認為最好不要借用傳統小說人物之名稱編造具有當代武打書特徵的人物故事。曾有個電影《五鼠鬧東京》,有不少調侃、打趣甚至“戲說”成分,但總體來說還是把原書中的相關人物和故事表現的像那么一回事,而不是與古典名著幾乎不相關。再對比一下熱映的《投名狀》,那部影片表現的場面宏大、主題鮮明,具有濃厚的古典傳統文藝特色。我覺得《北俠歐陽春》用“戲說北俠”可能更恰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