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俠

東方俠智化出自《忠烈俠義傳》,即《三俠五義》, 《小五義》,《續小五義》。

簡介

東方俠智化出自《忠烈俠義傳》,即《三俠五義》, 《小五義》,《續小五義》。
黃州黃安縣人也。父親信陽刺史。綽號黑妖狐,又稱東方俠。與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小諸葛沈仲元,小俠艾虎陷空島五鼠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 白玉堂並稱七俠五義。智化為小俠艾虎之師。

人物形象

他身為七俠,出現的最晚,大放光彩的是七俠後期和小五義前期。智力無雙,堪稱智俠第一人,被朋友們叫為黑狐狸精。這人實在是只萬年狐狸。他為了成就大事而定計使詐偷取皇宮天字一號寶貝九龍珍珠冠栽贓馬朝賢,連包拯都被蒙在鼓裡。此二回為智化出場後正傳,人物躍然紙上,仿佛要跳出來。
他裝鄉下小子,活靈活現,裝賣魚的,又讓同行的丁兆蕙忍了一路。又正爾八經論了一通裝佯的道理,眾人嘆服。
如果單單這些,不能讓你喜愛這個人物,那么請看他與歐陽春詐降君山,君山寨主鍾雄也算一能人,文進士,武探花,卻被智化提溜著走,實在讓人折服。他算無遺策,連船上被褥都想到,讓歐陽春嘆:沒有你想不到的事。
他嘴不肯吃虧,展昭也算文武雙全的老江湖,跟他鬥嘴也只能嘆:我饒不過你個黑狐狸精。值得注意的是展昭雖然謙和,經常讚嘆別人,卻不曾見他認為誰高過自己。鍾雄拿了展昭寶劍,他說那是鍾雄祖傳的,給展昭出了口惡氣。柳青起白玉堂的骨灰,他也說那是柳青的祖宗……文中多次以歐陽春:你這個黑狐狸精,黑狐狸精真壞,黑狐狸精真損等愛恨交織的言語來表現。死的他能說成活的,黑的能讓你相信是白的,明罵暗贓什麼都行。在群俠面前,他儼然是個領袖。所以凌駕於南北俠之上,得“東方”二字。他也自負官宦子弟,俠義道中人。他也認為只有南北俠一個開封府護衛,一個遼東守備,才配和他相提並論。
他盜盟單第一功,卻暗走,只想出家為道士,看破功名道路。從文中看,他教要出家沒兒子的歐陽春發假誓,說叫自己斷子絕孫自己卻不肯發來說,他應是有妻子的,而皇帝俠義金牌到他家時又沒說他有妻子兒女,那么我想,是否,他有個用情至深的妻子早亡呢?於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在重要了。亂猜罷了。
雖然這多姿多彩的人,是那樣令人神往,而影視劇卻太多關注了貓鼠之爭,而單老卻過於推崇單英雄主義弱化了此人,真的很遺憾,這樣一個人,知他的甚少。
道俠--出人意表的智化:
古龍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名字可能起錯,綽號卻絕不會叫錯。”《三俠五義》中幾乎每一位俠客,甚至包括強盜、竊賊,都有綽號。但是,無論哪個人的綽號,都不及“黑妖狐”這三個字來得貼切,因為這個綽號不僅真實地反映出了智化的性情,更連他一生的事跡都概括出來了。
狐者,指智化可以變化萬千。智化善於偽裝,丁兆蕙評說,他裝什麼像什麼(見一百十二回)。在書中智化化裝過兩次,一為赴京城盜九龍冠,他裝成逃難的鄉下人;二為進君山水寨打探訊息,他扮成賣漁郎。巧的是兩次他都用了“王二”這個名字,而身份卻截然不同,並且兩次都表演得天衣無縫。由此可見智化不愧這一“狐”字。
妖者,謂智化行事邪氣。智化原籍黃州府黃安縣,父親原為朝廷命官,與丁氏雙俠之父是同朝之臣(見七十八回),可智化甫一登場,是在馬強的霸王莊中,招賢館內,份屬“無處可去,暫且棲身”的“一、二豪傑”(見七十二回)。以世家公子的身份入綠林,是一邪;受馬強招募,卻又暗助官府捉拿馬強,自此反出綠林,又是一邪。智化行事,常令對手捉摸不透。馬強直至為北俠所擒,由智化等送到太守府時,仍以為他所召集的人中,只有智化對他忠心耿耿,便是一個明證。由此可見智化不愧這一個“妖”字。
黑者,謂之既狠又絕。智化在馬強莊中臥底,深知馬強、馬剛兄弟倆作惡,是倚仗其叔父馬朝賢的勢力(馬朝賢身為四值庫總管,書中雖未明寫其劣跡,但從與其名諧音的“招賢館”中便可看出端倪--馬強附和襄陽王叛亂,召集群惡為禍,馬朝賢是其背後支持者,也是襄陽王埋伏在皇帝身邊的內應。),於是下決心把惡勢力連根剷除,這才有了盜取九龍冠、艾虎出首(實是栽贓陷害)等情節。結果馬氏叔侄被抄家斬首,不留一點兒後患。智化做事,的確夠“黑”。
書中還特別設定了小俠艾虎和小諸葛沈仲元二人,作為智化的襯托。艾虎是智化的弟子,“小俠”這一稱號,不僅僅指他年齡小、輩份小,更為隱指其師智化的“大俠之風”。小諸葛沈仲元,依照俞樾的評論,是個“從遊戲中生出俠義來”的人,他自己則說,他“不能致君澤民,止於借俠義二字,了卻終身”。雖然他也辛辛苦苦地在襄陽王處臥底,但根本原因卻是“幾個好去處,都被哥哥兄弟們占了,只剩了個襄陽王”,他只能“任勞任怨”,以這種方式揚名。雖然他也曾暗中相助,使金太守、顏按院免遭刺客毒手,但終究沒有什麼大作為,連白玉堂死於銅網陣時都沒能相救。比起智化在君山治理山寨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風度,沈仲元當然只能算是“小諸葛”了。智化綽號“黑妖狐”,這一“妖”字,多半是從“諸葛多智而近妖”一句套出來的。
儘管黑妖狐智化在其綽號中不曾冠以“俠”字,但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的確確是一個俠義為懷的人。這種精神在“智取君山”一節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根據書中敘述,君山是襄陽附近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該基地(山寨)的最高指揮官名叫鍾雄,號飛叉太保。此人文武雙全,文中過進士,武中過探花,是一個難得的人才。眾人皆以為,要戰勝襄陽王,必須先收服鍾雄。這同時,由於徐慶、展昭為盜回白玉堂的骨殖,失手被擒,正關押在鍾雄的山寨中。智化本著“知己知彼”的方針,先假扮漁郎去打探訊息,見到君山水寨里張貼的招賢榜文,於是攜同北俠前去詐降。他通過觀察鍾雄的起居環境準確地把握住了其心思,一番談論之後,鍾雄對他大起知己之感。智化遂利用鍾雄求賢若渴的心理,騙取了他的信任,救出被囚禁的展昭、沙龍等人,又借廣納賢才之機,安插了眾多的己方人士在君山之內。其實這時已具備裡應外合,攻取君山的條件了,智化卻引而不發。他安排北俠執掌水寨,展昭執掌旱寨,自己總攬大權,任轄統。到了這個時候,鍾雄已是空有寨主之名,而無甚實權了,眾人本可以最小的損失奪取君山,但是,智化仍不下令進攻。他慧眼識人,認定鍾雄是個豪傑,有意要保全他和他的家人,甚至屬下,而他也知道,有著輝煌成就和豐富才學的鐘雄雄據君山,為一寨之主,不是那么輕易就能夠歸降的。於是他巧妙布局,在鍾雄生日這天將其灌醉,盜下山來。這是為了防備他在寨中寧死不降,奮起頑抗,引發爭鬥。此後他又趕回山寨,安撫住眾人,並帶傷追回鍾雄的一對外逃而被拐帶的兒女,對鍾雄施以厚恩。全盤安置妥當,他才率領群豪跪請鍾雄棄暗投明,逼得鍾雄除了歸降以外,再無其他選擇餘地。至此,智化兵不血刃收復了君山。
君山一役,是書中一大關目,最為重要的篇章,也是《三俠五義》中所推崇的俠義道所取得的最輝煌的一次勝利。縱觀全篇,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勝利幾乎完全出自智化的妥善統籌和巧妙安排。智化做事,更多地是使用頭腦,而非武功。實際上按書中的記載,智化的武功並不見得如何高明,應該算是三俠中最弱的一個,他甚至連固定的兵器都沒有,有時使刀,有時用劍,危急時連石子都可以充當武器。而這一點恰恰反映出他的機靈百變,在武學上的融會貫通,也說明智慧比武功有用得多。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不僅是戰爭的極至,也是武功的極至,更是武俠的極至。而達到這個極至,智化憑藉的是出人意表的行事方法。說得更明確一點,就是做事不擇手段。智化行事,從不考慮其方法是否符合社會規範,甚至不講求是否符合江湖道義,他要的僅只是正義的目的和圓滿的結局。這是極其典型的道教“不受世俗禮法限制”思想的體現。智化的這一思想底蘊,使得他逾越了北俠無法掙脫的拘束,成為一個活潑的人物。
這裡還要說的是:鍾雄之所以歸降,恐怕不僅僅是因為他受過智化大恩,出於江湖道義,他不能向智化等出手,也不僅僅是因為受到眾俠士的義氣感召,更大的可能是懾服於智化的過人才智。套用書中柳青評論蔣平的一句話來表述鍾雄此刻的心理,就是:“他已經把我都捉摸透了,我還合他鬧什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