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天堂》

《前進天堂》

,在這部影片中她扮演一個羞澀的聾啞姑娘。 這真是一個生活的縮影或者說寫照,是殘酷和難言的無奈。 她的第一個願望用在了過境要進入美國的時候,這是要開始新生活必須的第一步。

導演:吉姆·謝里丹 Jim Sheridan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主演:帕迪·康斯戴恩 Paddy Considine

薩曼莎·莫頓 Samantha Morton

莎拉·伯格 Sarah Bolger ...

國家/地區: 愛爾蘭/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02年9月13日 加拿大 ...

類型:愛情/劇情

片長:105 min

劇情介紹

愛爾蘭移民約翰尼和莎拉(帶著他們的兩個女兒,來到美國。

約翰尼與莎拉很快就發現美國並不是一塊機會遍地的黃金大陸,因為缺錢,一家人只好棲身於紐約的廉價公寓,公寓破舊得猶如恐怖片場景,住在那裡的人形形色色,不是癮君子就是異裝癖。以前的積蓄都花在食物、房屋租金和煤氣水電費上。從拽著一個空調穿過曼哈頓,到找一個像樣的工作,事事艱難的夫妻二人覺得美國充滿了挑戰、古怪與危險。然而他們的兩個女兒卻認為美國是一個什麼事情都會發生的神奇之地,是一個可以將她們從過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的地方。但是約翰尼與莎拉仍然沉浸於在愛爾蘭愛子夭折的悲痛之中,他們發覺彼此的關係也仿佛因為在紐約艱難生活的壓力而更加緊張。

某個萬聖節,姐妹倆克莉斯蒂和艾瑞爾鼓起勇氣敲開樓下神秘鄰居馬蒂奧(傑曼·翰蘇)的房門。馬蒂奧是一個脾氣古怪的奈及利亞畫家,他惱怒的尖叫聲經常在樓梯間迴響,但是這一次他卻對姐妹倆出乎意料的和藹。一切從此改變。

莎拉邀請馬蒂奧來吃晚餐,馬蒂奧很快和這個家庭打成一片。漸漸地約翰尼開始懷疑他的妻子和這個樓下的男人可能滋生出一段感情。約翰尼問馬蒂奧“你想取代我嗎?”馬蒂奧回答說“可能會啊。”約翰尼又問“你愛我的妻子嗎?”馬蒂奧直截了當地回答“我愛你的妻子,而且我也愛你,愛你的孩子們。” 就這樣,在馬蒂奧與這家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這個移民家庭的喜怨哀樂和他們如何堅守著家庭、希望、信念、奇蹟與愛。

演員介紹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薩曼塔·莫頓 英國女影星薩曼塔·莫頓(Samantha Morton)雖然至今還沒演過幾部電影,卻已贏得“90年代後期最負盛名的新秀之一”的美譽。矯小玲瓏的莫頓1977年出生於諾丁漢,13歲時開始在電視上表演,期間演出了一些電視連續劇,包括犯罪題材的戲劇片《夾竹桃》 、以及經典名劇《簡愛》《愛瑪》

1997年,莫頓開始走上銀幕,主演了卡里納·阿德勒執導的低成本影片《肌膚之下》 ,片中她扮演一個剛失去母親的年輕姑娘艾里斯。母親的離去使她精神有點失常,被人所側目。於是她故意自甘墮落來引起大家的注意,甚至不惜濫交及試驗“性”的存在。莫頓深入、大膽的演出讓她逐漸被國際影壇所注目,並先後獲得波士頓影評人及英國獨立電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第二年,她又拍攝了《The Last Yellow》和《當你微笑時》二部影片。在前一部影片中她扮演一個三流小騙子的女友,後一部影片中她扮演一個不滿現狀的年輕女子,對一個久未聯繫的遠房表兄產生了浪漫的戀情。1999年,莫頓主演了二部風格迥異的影片而越來越為美國觀眾所熟悉。其中一部是《耶穌之子》 ,片中她扮演一個女吸毒者。另一部是伍迪·艾倫執導的《甜蜜與真相》 ,在這部影片中她扮演一個羞澀的聾啞姑娘。片中,她受到了傳奇的爵士樂吉他手的利用和虐待,這個音樂的天才其事業與做人的品質正好成反比。2000年,莫頓也因為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2年莫頓參加了斯蒂文·史匹柏執導的《少數派報告》 ,在片中飾演一個神秘的“預測人”阿加莎。這部豪華陣容打造的影片2002年獲好萊塢電影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2003年還獲“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女配角三項大獎。莫頓主演的最新一部影片是吉姆·謝里登執導《美國夢》 ,在片中她扮演母親薩拉。影片講述了一個愛爾蘭移民家庭在美國歷經磨難,頑強地生活下去的故事,故事情節感人肺腑,莫頓演來也是情真意切。2004年她也因此片而獲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幕後製作

本片講述一個愛爾蘭移民家庭和一個奈及利亞畫家在紐約生活的故事。他們互相為鄰,畫家是憤青,喜歡咆哮如雷,愛爾蘭人懷疑妻子跟他有一腿,某天當面質問。影片反映了新一代移民的希望和挫折,但有做作之嫌。

相關評論

那朦朧的星條旗,還有被遮蔽的太陽,有著無數的想像和未知。而伴著複雜和緊張的心情,來自愛爾蘭的約翰尼一家來到了美加邊境,美國已就在眼前。
邊境處讓人虛驚一場的警察,未見其影先聞其聲的曼哈頓(紐約),約翰尼一家駕車經過的燈火酒綠都與他們無關。他們在吸毒者和異裝癖混雜的貧民區找到了一個安家的地方,為了稍稍布置這個以前被鴿子占領的地方,他們還賣掉了越境用的汽車。終於來到了美國,而這家人要面對的未來依然艱辛。
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妻子莎拉原來是個教師,現在在快餐店當了服務員。而丈夫約翰尼是個演員,但屢次試鏡不得後開起了計程車。紐約也到處是演員,都在尋找和等待著機會。一個傢伙在計程車上發泄式的唱起了RAP,被他厭惡的趕下了車。
稍稍安頓後,一家人一起出去放鬆一下。吃飯看電影到遊樂場玩。為了為小女兒贏得那個ET的布偶,他們壓上了身上所有的錢。這些錢早就遠遠超過了布偶的價值,但他們不僅要讓小女兒不失望,更要借著這個非常心痛的勝利表達一種信念,一種無論多大困難都能挺過來的信心的象徵。這也是無論遇到什麼事,他們也都要在女兒們面前表現的樂觀的原因。在明擺著的困難面前,信心是最重要的。

難以忘記的過去
與一般尋夢的故事略有不同的是,這一家人還背負著巨大的精神創傷,這也是他們要尋找新生活的動機和原因。從散落在影片各處的線索,可以還原痛苦的原由。他們的小兒子弗蘭克,因意外從樓梯跌落而誘發了惡性的腦瘤,經過幾年的掙扎最後還是去世了。這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大不幸,給了這一家人巨大的打擊,甚至讓他們動搖了自己的信仰,一年多來都無法從中釋懷。於是,他們來到美國,打算一切從頭開始。
雖然面對全新的生活,但家庭那殘缺的部分始終揮之不去。過關時警察詢問,而後甚至夫妻倆難得空閒了做愛時,竟也想起了死去的兒子。一旦有人捅破了心照不喧的沉默,悲傷便又泛濫開了。痛苦就要發泄,發泄的方式之一就是反覆在不幸的最初原因上,而無論是責怪自己還是責怪對方,都只會讓悲傷更加沉重。
妻子又懷孕了。而體檢的時候卻被告知,懷孕就意味著危險,到時候母子很難都保全。這是上天給他們的安慰,還是又一次的不幸呢?衝突又起。丈夫害怕悲劇又一次重演,那將是無法忍受的苦難。舊怨未除又添新患,絕境中這位父親竟在小女兒的眼裡完全成了一個陌生的人。妻子選擇了堅持,於是給了這個家一次重新振作的機會。

這樣的一次“尋夢”之旅,有些特別,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就把它當作是一種逃避,藉由那誰也無法預料的新生活來逃避過去。事情不會就這么簡單,衝突和困難反而有時加深了痛苦。但這也的確是一個方法一條途徑,來到一個新的環境,當面對困境面對壓力的時候,生活必須繼續,很多事情也必然發生,逃避不得反而獲得了解脫。

美國的符號美國的人
多次在電影中出現的ET,代表著美好的希望。在遊樂場贏得的ET,讓他們樹立面對新生活的信心。而後來又在飛往月球的ET的幻想中,符上了對逝者的思念和告別,也真正完成了對過去的告別。
另一個是萬聖節。孩子們穿著自製的簡陋服裝參加學校的活動,一面遭到了所有人的鄙夷的眼光,一面又在活動最後獲得了安慰性的創意獎。這真是一個生活的縮影或者說寫照,是殘酷和難言的無奈。
萬聖節的另一個活動是“Trick or treat”,孩子們敲開了所在大樓里一個神秘人的門。那是個來自奈及利亞的畫家馬蒂奧,身患絕症,整日閉門不出,給人的唯一印象是被病痛折磨時發出的巨吼。雖然討厭被人打擾,但同為移民的他還是友好的接待了她們。無論怎樣,移民和本土的人群總是存在著隔閡。而同為移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但相同的景遇讓他們容易走近。馬蒂奧和約翰尼一家有了來往,雖然也有誤會,但久違的友誼和親切給他人生最後的一段時光帶來了溫暖。而他為他們付清了莎拉生產的巨額醫藥費,作為他的最後的禮物。

另有一個鄰居,常常向約翰尼要錢,而在約翰尼窮窘的時候他主動給出代用券以示幫助或著說友好,讓人感覺似乎有些溫暖。但好戲還在後頭,為了錢,後來他還是將刀子架到了約翰尼的脖子上。邊緣人,底層人物的心態和作為,殘酷又有些可憐,雖然不是全部,卻都是為了生存的掙扎。

克里絲蒂和她的三個願望

10歲的大女兒克里絲蒂,有著和年齡不符的冷靜。當她說出“別叫我小女孩,從弗蘭剋死後,我擔起這個家也已經一年多了”,真是讓人五味雜陳。
常常有導演會讓小孩在電影裡去承擔相當重要和有特別意義的角色(還有如我們熟悉的楊德昌的《一一》里最後的那段獨白),雖然可能有悖於現實中孩子的形象,但於電影而言,在深化主題等方面往往更具力量。
在電影中克里絲蒂拿著DV,DV裡面儲存著關於過去的記憶,同時又記錄著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它扭結著過去、現在,靜待著未來。克里絲蒂還是影片的敘述者,當她說出“別叫我小女孩”那段話的時,聽者也許會驚訝或不以為然,但在她自己看來,正是她幫助著這個家一步步走過來。
她是如何做的呢?每到緊要關頭,克里絲蒂就用向死去的弗蘭克的許願,幫助這個家(家人)度過難關。
她的第一個願望用在了過境要進入美國的時候,這是要開始新生活必須的第一步。第二個願望是在遊樂場投球的時候,這時為了不讓小女兒失望,一家人已把身上所有的錢都壓在了那最後一球上,這是面對新生活樹立信心的關鍵時刻。由於數量有限,願望一定得用在最關鍵的時候,當母親生產時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克里絲蒂都沒有捨得用,她的第三個願望是讓父親對弗蘭克真正說再見,在生活的波折暫告一段落後,是完全卸下過去的包袱來面對未來的時候到了。
真的是願望在起作用嗎?當然按理性分析來說顯然不是,但對小孩子而言,願望便是她對生活的信念和嚮往的一種表達方式。在困頓的景況下,願望便也成了一種有力的思想武器。另外,導演也通過這樣有些特別也很有意思的方式,標記了電影裡的或者說影片主人公經歷的一些重要時刻,進一步點明和深化了主題。

這樣的電影,煽情的難免,結局的必然。而導演在處理的時候,較好將各種元素融合在電影中,沒有過分依賴某一種情緒。主題和細節、主體和個人也都抓的分明,這一次尋夢也是自救的過程,有始有終,讓人感悟。

精彩劇照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