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拉斐爾主義》

《前拉斐爾主義》

《前拉斐爾主義》收錄了羅斯金對前拉斐爾主義藝術和藝術家的若干評論,涵蓋了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歐洲的藝術流派、藝術分析、作品欣賞、畫法研究、材料研究、歷史與社會文化分析等領域。其中第一篇同書名的文章發表於1851年,是前拉斐爾派的三位創始人(霍爾曼·亨特、米萊斯、羅塞蒂)首次展出的繪畫遭到媒體的猛烈抨擊時,羅斯金所作出的回應;其後關於建築與繪畫的部分,是羅斯金1853年在愛丁堡發表的演講;《前拉斐爾主義》還包括了羅斯金於1855—1859年問發表的對藝術院展出作品的注釋,對這些作品進行了一一點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英國)約翰·羅斯金譯者:張翔
市場價:¥48.00
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頁碼:461頁
前拉斐爾主義前拉斐爾主義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08080126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中文:中文
外文書名:Pre-Raphaelitism;LecturesonArchitecture

內容簡介

《前拉斐爾主義》(1906)是羅斯金公開為前拉斐爾派辯護的傑出的藝術評論作品,它的面世引起了藝術界、學術界強烈的轟動。
圖書室圖書室

《前拉斐爾主義》收錄了羅斯金對前拉斐爾主義藝術和藝術家的若干評論,涵蓋了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歐洲的藝術流派、藝術分析、作品欣賞、畫法研究、材料研究、歷史與社會文化分析等領域。其中第一篇同書名的文章發表於1851年,是前拉斐爾派的三位創始人(霍爾曼·亨特、米萊斯、羅塞蒂)首次展出的繪畫遭到媒體的猛烈抨擊時,羅斯金所作出的回應;其後關於建築與繪畫的部分,是羅斯金1853年在愛丁堡發表的演講;《前拉斐爾主義》還包括了羅斯金於1855—1859年問發表的對藝術院展出作品的注釋,對這些作品進行了一一點評。
《前拉斐爾主義》內容廣博、筆觸細膩,充滿了藝術的色彩和美感,充滿著對美的熱切和嚮往,而字裡行間所蘊涵的豐富情感,也處處顯露出作者的人文關懷。

作者簡介

約翰·羅斯金(JohnRuskin,1819-1900),19世紀英國著名的美學家、文藝評論家和演說家,被稱為“美的使者”、“道德領路人”、“社會預言家”。他還是一位思想深刻、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散文大師。他的藝術論文,長於描繪,工於寫景,講究節奏,追求音樂效果;他的演講說理清晰,風格質樸,通俗易懂。代表作有《現代畫家》(共5卷)、《建築的七盞明燈》、《威尼斯之石》、《芝麻與百合》等。他的藝術觀在世界藝術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並引起眾多爭議。

媒體推薦

不顧道德廉恥,一門心思地追求物質和經濟利益,這種做法與神聖的法則背道而馳,西方一些智者已經向我們指出了這一點。約翰·羅斯金就是這些智者中的一位。
——[印度]甘地
如同繆斯們為了照亮世界而離開他們的父親阿波羅一樣,羅斯金的思想一個個地離開承載著它們的神聖頭腦,化為一本本生動的書,去教化世人。
——[法]普魯斯特

目錄

前言
前拉斐爾主義
前言
前拉斐爾主義
關於建築與繪畫的演講
前言
演講一
演講二
對演講一和演講二的補充說明
演講三
演講四
演講四的附錄
藝術院注釋
第一部分(1855)
第二部分(1856)
第三部分(1857)
第四部分(1858)
第五部分(1859)
透納美術館的注釋
透納美術館的注釋
附錄
譯名對照
……

序言

本書收錄的羅斯金論前拉斐爾主義(Pre-Raphaelitism)的第一篇文章發表於1851年,這也是他首次使用“前拉斐爾主義”這一名詞。那是在前拉斐爾派的三位創始人(霍爾曼·亨特[WilliamHolman:Hunt]、米萊斯[JohnEverettMillais]、羅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首次展出的繪畫遭到媒體的猛烈抨擊時,羅斯金針對攻擊作出的回應。接下來的關於建築與繪畫的演講,於1853年在愛丁堡發表,並於次年出版發行。本書還包括了1855年至1859年每年發表的藝術院注釋,主要是關於前拉斐爾派的繪畫作品及其對其他畫家不斷增長的影響。
在此,我們不需要關注羅斯金與前拉斐爾派成員的個人關係,只要記住這個運動的起源是完全獨立的就足夠了。《現代畫家》(ModemPainters)的著名作者所獲得的公眾效應,在年輕畫家早期對抗惡意批評的過程中幫助了他們,就好像是他的個人友誼秘密幫助了他們。但是每一位年輕畫家都沿著自己的軌跡前進,很少受到羅斯金評論的影響——他的評論有時冷漠得讓人覺得奇怪,就如在對米萊斯的《伊瑟布拉閣下》(sirLsumbras)的注釋中所表現出的那樣。

文摘

前拉斐爾主義
我們也許可以相當肯定地證明,上帝希望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工作,但是在我看來,我們也有相當多的證據可以證明,上帝希望每一個人都從他的工作中獲得快樂。《聖經》中這么寫——“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而從不這么寫——“你必傷心欲絕才得餬口”:而且我發現,一方面,無窮的苦難是由那些遊手好閒的人造成的,他們沒有完成他們被指定做的事情,並且在許多他們本不應該關注的問題上製造各種痛苦的根源,因此,在另一方面,沒有任何小的痛苦是由過度工作且不快樂的人造成的,這種人對工作持一種厭惡的態度,且促使他人也這樣想。若非如此,我相信他們不開心的事實本身就是對神聖法則的違背,也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某種蠢行或罪惡的徵兆。那么,為了使人們在工作中得到快樂,有三件事情是必需的:他們必須適合於他們的工作;他們不能過度工作;他們在工作中必須得到一種成就感,不是一種不確定的感覺,例如需要他人為此作證,而是一種確定的感覺,或者乾脆是一種認知——不管世界會說什麼或者怎么認為,這么多的工作已經得到了圓滿的完成,並且成果良多。因此,一個人若要從工作中獲得快樂,那么他不僅必須勝任他的工作,還要對自己的工作作出好的評判。
那么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如果很不幸他的父母和老師沒有為他做這件事——就是找出他適合做的事情。在這種尋找中,一個人最穩妥的做法也許就是跟隨他的興趣的引導——如果他沒有同時聽從其自負的指引的話。人們通常以這樣的方式來推理:“我似乎不適合擔任某一公司的總經理,但是我很可能可以勝任財政大臣。”但是相反,他們這樣推理才更合適:“我似乎不適合擔任某一公司的總經理,但我敢說我可以在一些小蔬菜生意上有所作為;我對挑選豌豆很有一手。”也就是說,總是嘗試一些低級的工怍而不是更高級的工作,直到他們找到盡頭:一旦從零開始,一個人就可以一步步穩健地發展起來,而不會不斷地給他周圍的人帶來災難。但是目前這種謙遜格外難以實現,因為有很多傲慢和無禮被施加在從事卑微工作的人們身上。而在愚蠢的人——也就是說,在多數人——看來,那些曾經將社會不同階級分割開來的巨大障礙物的廢除,使得仍然留在社會底層變得比原來還要可恥十倍。當一個出身於工匠家庭的人,被一個出身貴族的人看做完全不同種類的動物時,他也許不會為維持原樣而感到不舒服或羞恥,就像一匹馬還是希望自己是馬,而不要變成長頸鹿。但是既然一個人要賺錢,要活在這個世界上,要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