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傳》

《切·格瓦拉傳》

《切·格瓦拉傳》主要講述了1964年,切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辦的聯合國第十九屆大會的故事。

基本信息

影片圍繞著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展開,主要講述了1964年,切率領古巴代表團參加在紐約舉行辦的聯合國第十九屆大會的故事。

影片簡介

片名切·格瓦拉傳/捷古華拉傳/游擊隊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
主演:本尼西奧·德·托羅 班傑明·布拉特 弗蘭卡·波坦特 盧·戴蒙德·菲利普斯 KahlilMendez 朱莉婭·奧蒙德 EdgarRamirez CatalinaSandino MorenoDemiánBichir 羅德里戈·桑托羅
首映:2008-11-01
片長:258分鐘
類型:傳記/劇情
地區:法國
配音:西班牙語

劇情簡介

當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穿著西服時,他卻一身橄欖綠軍裝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還始終銜著粗粗的古巴雪茄,再一次引起全世界媒體的關注。在會上,格瓦拉從容不迫地發言,他談到了寮國、越南和中南美洲受美帝國主義壓迫的情況,呼籲各大軍事集團儘快停止製造和實驗核武器,進行全面裁軍。最後他再次要求美國停止對古巴的經濟封鎖,停止對古巴的破壞行動等等。除了參加大會外,切在紐約也會見了一些著名人士。

角色介紹

本尼西奧·德·托羅 BenicioDelToro

《切·格瓦拉傳》本尼西奧·德·托羅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無疑是好萊塢十分少見的那一類演員。1995年,他憑藉著在影片《普通嫌疑犯》(“TheUsualSuspects”)中扮演芬斯特一角的突出表演而為影迷們所熟知。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1967年2月19日出生於波多黎各的桑圖爾塞一個律師家庭。9歲時他就失去了母親;4年以後,他的父親將全家搬至賓夕法尼亞的默塞爾斯堡的一個莊園。後來,本尼西奧-德爾-托羅赴聖地亞哥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商業學位,期間他偶然參加了一次表演課,不料卻被表演所迷上了。隨後,他參加了一些學生創作表演,包括在一次戲劇節上參加紐約拉斐特戲劇院的指定演出。這以後本尼西奧決定留在紐約參加廣場表演學校訓練班,主攻表演,並獲得了斯特拉阿德瑞音樂學院的獎學金。

接著,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又前往洛杉磯參加戲劇院的演員訓練班學習,並第一次在電視劇中扮演角色,包括在《MiamiVice》的客串表演,以及1990年在反毒品微型連續劇《TheCamarenaStory》中扮演一個毒品販子的角色。後來,他便開始主演電影。

1988年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在其電影處女作《超級小個子》(“BigTopPee-wee”)中扮演大兵杜克(Duke)。雖然這以後本尼西奧已是片約不斷,但實際上他還是處於默默無聞階段,出演一些配角的角色。這期間他還拍攝了《遠離恐懼》(“Fearlees:Joyride”,1993)、《橫財就手》(“MoneyforNothing”,1994)等影片。1994年他還與凱文-斯貝西一起參加了《與鯊同游》(“SwimmingWithSharks”)的拍攝,但也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995年,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在布萊恩-辛格(BryanSinger)執導的黑色犯罪影片《普通嫌疑犯》中扮演一個怪裡怪氣的罪犯芬斯特,他的反串、別具一格的演出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這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他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獨立精神獎”。此片後來贏得了包括奧斯卡獎在內的五項國際大獎,伴隨著這部電影的極大成功,本尼西奧-德爾-托羅成為了觀眾注目的中心和獨立製片電影的紅人。

編自亨特-湯普遜(HunterS.Thompson)的《賭城情仇》(“FearandLoathinginLasVegas”),此片雖然談不上一敗塗地,但人們對本尼西奧所演釋的角色並不是很接受。片中,本尼西奧扮演一個因吸毒而整天混混沌沌的貢扎(Gonzo)醫生----主角拉烏爾-杜克(RaoulDuke)的犯罪幫凶。1999年本尼西奧參加了肯-羅齊(KenLoach)執導的影片《麵包與玫瑰》(“Bread&Roses”),該片在第53屆坎城電影節上曾獲金棕櫚獎提名。

2000年,本尼西奧先是在驚悚片《槍之道》(“TheWayofTheGun”)中扮演非常拿手的劫匪隆巴夫。這是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麥克奎利(ChristopherMcQuarrie)第一次執導的影片,但觀眾可在視覺上、心靈上感受到克里斯多福的衝擊。接著本尼西奧又與好萊塢超級性感明星布萊德-彼特聯袂出演犯罪片《貪得無厭》(“Snatch”),扮演鑽石大盜----“四指”弗蘭克。這是一部充滿男子氣息的影片,黑幫社會的爭鬥、鑽石市場的喧囂,形形色色的社會底層人物紛紛亮相,疲於奔命。本片編劇兼導演是英國人蓋-瑞奇----麥當娜的新任丈夫。此片在英國上映時打破了英國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成了英國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不久本尼西奧受到大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Soderbergh)的邀請,參加其執導的犯罪劇情片《毒品網路》(“Traffic”),扮演恪盡職守但始終受挫的墨西哥警察杰威爾,與麥可-道格拉斯、凱薩琳-澤塔-瓊斯夫妻倆共同演釋這部反毒影片。“杰威爾”的形象將本尼西奧-德爾-托羅這位演技派演員推向了全世界,他也因在此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取了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頒發的最佳男配角獎及第58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並榮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極有可能就此一躍跨入好萊塢A類男演員之列。2001年,本尼西奧的新片是“好萊塢壞男孩”西恩-潘(SeanPenn)執導的第3部作品----犯罪驚險片《誓言》(“ThePledge”),他在劇中扮演一個殘疾嫌疑犯,與實力派巨星傑克-尼科爾森大演對手戲。該片以情取勝,心理刻劃細緻,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本尼西奧今年下一部影片是將於本月開機的《要素》(“Basic”),他目前正在研讀劇本、熟悉角色。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總是扮演一些怪異、另類的角色,導演蓋-瑞奇曾說“總能感到他身上有種特殊的吸引力”。斯蒂文-索德伯格也稱“他非常有明星潛質,早晚會出名的”。進入新世紀後,本尼西奧果然星運高照,大獎頻頻,成為繼羅素-克洛之後又一個大器晚成的性格男星。
獲獎紀錄:
2000年因《毒品網路》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年因《毒品網路》獲得第58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年因《毒品網路》獲得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配角獎
1996年因《巴斯奎特》獲得獨立精神獎
1995年因《普通嫌疑犯》獲得獨立精神獎獎
主要電影作品:
2001年《要素》(“Basic”)
2001年《誓言》(“ThePledge”)
2000年《毒品網路》(“Traffic”)
2000年《貪得無厭》(“Snatch”)
2000年《槍之道》(“TheWayofTheGun”)
1999年《麵包與玫瑰》(“Bread&Roses”)

弗蘭卡·波坦特

《切·格瓦拉傳》弗蘭卡·波坦特

英文名:FrankaPotente
性別:女
生日:1974-07-22
角色:演員
星座:巨蟹座
德國紅髮女星弗蘭卡·波坦特,是一個渾身都充滿了獨特氣質和魅力的女人,她不但演技出眾,更親身完成其他女演員無法勝任的高難度的特技動作。在德國新電影《疾走羅拉》中,她以一頭蓬鬆的紅髮,與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奔跑,應對自己瞬息萬變的命運;她連帶也改寫了自己作為演員的命運,不但一躍成為國際影星,也捕獲了該片導演湯姆·提克威的芳心。
其後,這個奔跑的紅髮女人,不但成為廣告運動的熱門主題,更成為被歐洲人廣泛討論的代表意識形態,人們甚至將羅拉的奔跑與阿甘的奔跑以一整套理論闡釋其中男權女權的不同之處。這個以力量、速度,以及實際行動拯救自己的男人的女子,早已脫離了電影的敘事層面,升華至哲理與象徵的高度。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在紛亂的街道上,在一片黃頭髮、白頭髮,以及黑頭髮中強忍倦怠不顧一切的發足狂奔,弗蘭卡·波坦特重新詮釋了女人的身體與意志:堅定、勇敢、強大而充滿力量。她是男人的拯救者,也是女人中的革命者。
演員作品
《Shantaram》(2008)
《基本粒子》Elementarteilchen(2006)
《捷古華拉傳》Che(2005)
《ThereseRaquin》(2005)
《諜影重重2》BourneSupremacy,The(2004)
《捷運驚魂》Creep(2004)
《EyesoftheStreet》(2004)
《我喜歡你的工作》ILoveYourWork(2003)

朱莉婭·奧蒙德(JuliaOrmond)

《切·格瓦拉傳》朱莉婭·奧蒙德
性別:女
生日:1965-01-04
星座:魔羯座
生肖:蛇
語言:英語
出生地:英國
地區:英國
類型:演員
人物簡介
朱莉婭·奧蒙德1965年1月4日生於英國倫敦郊區。父親是一名股票經紀人,父母離異後與妹妹隨母親同住,原本希望成為畫家,但自韋伯道格拉斯學院畢業後轉投入劇場工作,1989年曾榮獲倫敦劇評人協會的最佳新人獎。同年開始在電視螢幕上露臉,兩年後,26歲的她以新秀姿態主演有線電視長片《凱薩琳女皇》,之後又以HBO的電視電影《紅潮怒吼》獲得好評。1993年以彼得·格林納威的《魔法聖嬰》踏入影壇,次年即獲得了主演《激情歲月》的佳機,從此聲名大噪,星運扶搖直上,接連在《第一武士》和《新龍凰配》中與大片理查·基爾和哈里森·福特合作,可惜兩片均賣座不佳,令其身價急跌。
1998年奧蒙德主演了《西伯利亞理髮師》,本片較為賣座,聲譽有所回升。2001年因其在皇家劇院上演的《MyZincBed》中的表演獲得了LaurenceOlivier劇院獎的最佳女演員提名。曾與男演員RoryEdwards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現任丈夫為JohnRubin。
演員作品
《班傑明·巴頓奇事》(2008)
雙面疑殺》(2007)
《捷古華拉傳》(2006)
《內陸帝國》(2006)
女權天使》(2004)
《全力反擊》(2003)

盧·戴蒙德·菲利普斯

《切·格瓦拉傳》盧·戴蒙德·菲利普斯

英文名:LouDiamondPhillips
性別:男
生日:1962-02-17
角色:演員,編劇,導演
演員作品
《百慕達三角》TheTriangle(2005)
《StuntC*cks》(2004)
《Grandpa'sPlace》(2004)
《RedWater》(2003)
一級病毒Absolon(2003)

班傑明·布拉特  

《切·格瓦拉傳》班傑明·布拉特 

性別:男
生日:1963年12月16日
地域:歐美
身高:188cm
班傑明·布拉特(BenjaminBratt)生於1963年12月16日家裡5個孩子中排行老三從小洛杉磯長大母親來自秘魯印第安人14歲到了美國那裡紮下了根布拉特加州洛厄爾中學念完高中後來到位於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深造取得戲劇表演專業學士學位後來還舊金山美國音樂戲劇學院學習過表演
班傑明·布拉特彼得·布拉特哥哥因為身材單薄修長高中同學給取了個綽號叫“稻草人”1997年到2001年和好萊塢“大嘴美女”朱麗亞·羅伯茨(JuliaRoberts)拍拖了4年2001年《Pinero》片場認識塔莉莎·索托(TalisaSoto)兩人於第二年4月訂婚並很快完婚現有一子一女
近年來班傑明影壇上大展拳腳不斷演出頗具深度精彩作品合作影星也一個比一個有名
參與影片:
《Guerrilla》(2008)...
霍亂時期的愛情LoveintheTimeofCholera》(2007)...Dr.JuvenalUrbino
《12thAnnualScreenActorsGuildAwards》(2006)...Himself
《吸拇指的人Thumbsucker》(2005)...MattSchramm
卡巴那圖大營救TheGreatRaid》(2005)...Lt.ColonelMucci
《TheManyFacesofCatwoman》(2005)...Himself
《"E-Ring"》(2005)...Maj.JimTisnewski/...(16episodes,2005-2006)
《森林人TheWoodsman》(2004)...Carlos
《貓女/貓女俠Catwoman》(2004)...TomLone
《FilmTrix2004》(2004)...Himself
《The57thAnnualTonyAwards》(2003)...Himself
《失魂落魄Abandon》(2002)...WadeHandler
不羈詩生活Piñero》(2001)...MiguelPiñero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The73rdAnnualAcademyAwards》(2001)...Himself-AudienceMember

影片段預告絮

由斯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史詩片《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日前曝光了法文版海報,這部傳記片,是索德伯格在切格瓦拉去世40年向其致敬的作品,他曾經計畫讓紀實風格的《阿根廷》和講述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落難故事的《游擊隊》各自於坎城電影節獨立參賽,最終卻合二為一成長達四小時的巨片面世。

此次發布的海報,以上下集的形式重新亮相,在設計風格上,以紀實與寫意加以區分,恰恰契合了兩部影片的基調,畫面頗有視覺衝擊力

斯蒂文·索德伯格以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傳奇人生為題材,從全新角度展示一個光環之外的英雄。不過,在坎城首映後得到的評價是影片雖然比較忠實還原了歷史,但是導演索德伯格沉溺於細節的表現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索德伯格對於影片在美國上映的票房前景並不樂觀,至於是依舊以坎城的四小時版本還是以上下集的形式上畫,尚不得而知,看來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不過,即便如此,影片能否被觀眾接受,依舊是個未知數。

本片主演本尼西奧·德托羅當年正是憑藉斯蒂文·索德伯格的《毒品網路》一片接連獲奧斯卡男配角、柏林電影節影帝等一系列獎項肯定,之後他便面臨如何進一步突破的問題,他的表演風格陰鬱、黑色、極富穿透力,因此,至今仍貴為無數憤青精神領袖的切·格瓦拉一角,惟有德托羅才具備與之匹配的功力與氣場來擔綱出演,從扮相上來看,也是形神兼備,他的表演值得期待。

影片定於11月1日舉辦的洛杉磯電影節上做北美首映

電影海報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電影劇照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切·格瓦拉傳》《切·格瓦拉傳》

相關報導

《切·格瓦拉傳》:好萊塢式反美英雄讚歌
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完整把《切·格瓦拉傳》看完需要莫大勇氣和耐心,索德伯格和製片人羅娜·比克福特創作時文思如泉湧,一口氣把革命英雄的傳奇一生拍成了兩部電影,然後又雄心勃勃地衝進了坎城電影節,欲以二博一,其結果是被要求將兩部片子拼成一部,四個多小時的片長累壞了首映場的媒體和影評人。所幸的是,儘管演員都操著西班牙語,敘述方式還是主流易懂的,切·格瓦拉戎馬生涯和其符號化的意義都有了大致準確的表現。
影片上下兩部由三段組成,上部中,格瓦拉與卡斯楚相遇、並參加後者的武裝組織,在親美執政者手中奪過政權的故事和他在1964年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的經歷交織在一起,下部則通篇講述他在玻利維亞組織游擊隊鬥爭以及被捕遭殺害的最後革命史。雖然合併起來,長度讓人受不了,但還是要承認羅娜·比克福特說的,如果沒有上部,光看《游擊隊》,並不能完整地理解格瓦拉的傳奇意義。《切格瓦拉》開拍的意義很簡單,“距離他犧牲的日子,已是第四十個年頭,四十年過去後,我們有太多理由去解釋作為一種精神象徵的切格瓦拉”,製片人如是說,《切·格瓦拉》是本·德尼托羅、史蒂芬·索德伯格和羅娜·比克福特三人花了十年時間,走訪了切·格瓦拉曾經戰鬥過的地方,研究了他的遺物和日記,拜訪了他幾位倖存的戰友,收集了一大批資料……的產物。
拍《切·格瓦拉》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向他本人致敬,所以,又名《阿根廷》的上部,將訪問美國部分做成新聞資料的黑白效果,與險象環生但也傳奇精彩的古巴解放戰鬥並行,交代了格瓦拉作為自由鬥士的唯一身份,另外,也用一系列細小的情節,勾勒出他幾乎完美的性格;還原格瓦拉形象時,索德伯格無意把問題搞得複雜,許多西方媒體對格瓦拉在從政期間大肆殺害反革命分子的詬病在片中不見蹤跡,儘管能看到他在出訪美國期間有反對者高呼他是暴君的鏡頭,但鏡頭一轉,又是對他善待戰俘的描寫,兩個時間段並行發展,在幾個節點上彼此呼應,最終讓切格瓦拉在鏡頭裡成為“完人”。《阿根廷》如果作為一個單獨的影片,是一支漂亮但結構缺乏驚喜的讚歌,相比高潮迭起的《游擊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充當一段冗長的導言
《游擊隊》將全部精力放在格瓦拉在玻利維亞戰鬥的最後時光。格瓦拉在玻利維亞不但被美國和玻利維亞軍隊夾擊,更失去了共產黨的支援,落到孤軍作戰的絕望境地。影片從他初抵玻利維亞滿懷革命熱情,到腹背受敵被迫將隊伍改編兩支卻徹底失去聯繫,再到陷入孤立狀態、被敵人完全包圍,最終遇害,以時間點一步步地推進,緊張和悲壯的氣氛也在一路累加,與其說是戰爭片,《游擊隊》更像是驚悚片,索德伯格不想把格瓦拉的革命生涯拍得像文青們想像的那么浪漫,鏡頭誠實地表現了叢林之戰的殘酷、格瓦拉身體和戰況上遭到的打擊,以第三者的視角看他如何組織戰鬥、他的心態變化,甚少讓人物進行感性的自我剖白,追求自然效果時,大量利用自然光,弱化美術上的修飾手段;加之本·德尼托羅做足功課來表演,無論在表現格瓦拉克制、內斂個性的神情把握,還是哮喘病發時的細小入微的肢體表演,都傳達出強烈的紀實的感覺。
但剝開這些漂亮的手段,整部《切·格瓦拉》還是太傾向好萊塢。放棄了對人物性格與政治背景的深層挖掘,一心唱英雄的讚歌。當作一部有史詩氣質的傳記電影來看,《切·格瓦拉》基本讓人滿意,稱頌的力度用得不多不少,但也僅此而已,《切·格瓦拉傳》里的切·格瓦拉,也只能是索德伯格預想中傳奇得那么正面、那么簡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