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媽媽》

《再見,媽媽》中每篇記憶之前都附有一首優美的小詩,感懷母親。每篇散文圍繞一件事物為中心,或是飯菜,或是勞作,或是家畜,其中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母親的追憶,以童年的視角講述過往的記憶。

基本信息

書籍介紹

1

韓國著名浪漫小說作家金河仁,用其唯美清新的筆觸,追憶了為兒女辛勞一生的母親。金河仁以其深厚的文學功力,將記憶中的往事一一呈現,在序言中,作者就以“獻給這世上所有的母親”為標題,表述了此書的成因,“到了現在,我還是決定整理我殘存的記憶,寫一本關於我母親人生的書,即使我知道這已經是為時已晚,徒勞無功。因為我想,我母親的一生就是她們那一輩大部分母親們的一生,我的後悔與不孝則是這世上很多兒女們,在自己都還不知情的情況下,所犯下的巨大錯誤”。每篇記憶之前都附有一首優美的小詩,感懷母親。每篇散文圍繞一件事物為中心,或是飯菜,或是勞作,或是家畜,其中分為兩部分。

作者介紹

金河仁金河仁

金河仁韓國著名作家。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尚州,中學求學於漢城,大學求學於大邱。大學三年級時在《朝鮮日報》、《京鄉新聞》、《大邱每日新聞》等媒體舉辦的新春文學大賽中獲獎,並在《現代詩學》上發表詩作,登上文壇。職業經歷包括雜誌社記者、MBC電台撰稿人、MBC電視台撰稿人,現為專業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菊花香》《菊花香2》、《菊花香3》、《七朵水仙花》、《你愛香草嗎》、《像少女一樣》、《早安》、《玉蘭花開》等。金河仁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作家,用感性而又有力的語言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靈,其影響領域延伸到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中國受到了巨大的歡迎,出版了十幾部小說。而且,作為外國作者,在中國出版歷史上第一次轉遍中國8大省,舉行了簽售會。也是唯一一位被中國國際圖書展邀請過的外國作者,被選為“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作者”。

目錄

自序 獻給這世上所有的母親 
上篇 紅色鐵皮屋頂房
 明紬
 葡萄糖
 柿花
 洗澡
 過冬準備
 剩菜泡飯
下篇 鑄鐵房
 手推車
 將軍黃牛
 螺
 豬與刀切面
 蠶的夢
 白鴿號
結束語 媽媽我愛您

內容選讀

獻給這世上所有的母親
我的錢包里裝有我母親的身份證。
母親的名字是孫熙順,身份證號碼是"280306-2806414",身份證上的地址是"慶尚北道尚州市鹹昌邑舊鄉里38-2世進花園樓甲洞108號"。
你也許會詫異我為什麼會有母親的身份證。
母親享年八十一歲。像八年前父親離去的時候,我在旁邊默默地守護他一樣,母親臨終的時候,我也靜靜地看守了躺在醫院危重病房裡的她。我至今還清晰記得那個時刻--2007年8月6日凌晨2點07分--醫生正式認定一個人、一個女子、一個母親死亡的時間。
從那以後,我就把母親的身份證裝進了我的錢包里。國家行政管理上,不知道有沒有人死了要把死者的身份證交還或用火燒毀的法律。即使有那樣的法律,我也絕對不想把印有母親照片和母親生命編號的身份證交還或者是燒毀。
因為我是從叫做"母親"的井裡打出來的一瓢人生,母親就是我的始原,所以母親的身份證具有著那樣珍貴的象徵,它是母親人生的名牌。我會一直珍藏母親的身份證,到死為止。我想,要等到我這個小兒子也死去的那一天,母親才算得上"完全"地死去,因為我就是母親用自己的骨和肉造出來的啊!
辦完母親的喪事以後,我從很多熟人那裡接到了安慰的電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通話是亦師亦友的一個大哥扔給我的、沒有任何顧慮的話。
"河仁現在成孤兒了。這么可憐,怎么辦。咳……"
我都是四十多歲的人了,沒有想過已經不惑之年的我也能成為孤兒。孤兒,用一句話解釋,不就是孤獨的孩子嗎?走過了人生的一半,每個成人到了我的這個年紀都會經歷生老病死的巨大自然之輪,我覺得將父母一位一位地送走本來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畢竟自古以來生死有常,人類並非不知道活著就是走向死亡的過程。隨著年紀一天一天地增長,我比誰都清楚自己終有一天也會慢慢變老並最終死去,我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在感覺格外漫長的去年中秋連休期間,我切身體會到了成為孤兒的心情。這種心情在父親去世但母親還在的時候是體會不到的,直到連母親也離開了我,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舉目四盼、無親無故的孤兒的心情。母親的聲音和她那喜悅地敞開的雙臂,還有母親的乳房從這世上徹底消失了以後,我感覺就像同時失去了我的身體和靈魂誕生的故鄉。

正文

上篇
紅色鐵皮屋頂房
六七歲時就不用說了,直到上了國中,我還一直認為這個房子是個洋房,因為我以為洋房就是有鐵皮屋頂的房子。後來才知道,西式的洋房是兩層樓的,而紅色鐵皮屋頂房則應該叫做鐵皮板房。因為紅色鐵皮屋頂房是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人住過的房子,所以我想是不是應該叫做"敵軍基地",可是那屋頂又像烏龜殼一樣,太矮太扁了。這個房子現在還坐落在鹹昌邑的鬧市之中,而它現在的主人,是我小時候在鬧市運營碾米房的許氏大叔。
落葉
秋很深了,葉在枝上瑟縮。
寒風呼嘯,掙扎的聲音那么脆弱:
一定別放開我的手啊,葉喊著說。
絕對不會放開你!這是枝的承諾。
然而,葉終於無助地飄落。
媽媽,媽媽,淚水灑了一地。
晚秋的樹旁,葉是迷路的孩子。
明
嘩啦啦,嘩啦,嘩啦,嘩啦啦啦……這聲音並不是秋蟲發出的叫聲,而是我還很小的時候,也就是我上幼稚園的時候,在我們家後院整天不停地迴響著的、從家庭工廠傳來的聲音。那時,我們家辦了個從蠶繭中抽繭絲的小工廠。我的故鄉尚州鹹昌一帶之所以被叫做"三白之鄉",就是因為盛產白米、沾有白色粉末的柿餅和用作絲綢材料的白色明而得名的。
我們家既沒有種大米,也沒有數十數百棵的柿樹。而是在後院,將五六平方米的石板瓦屋頂歪歪地釘在紅色鐵皮屋頂房的屋頂邊上,用水泥磚粗糙地壘起來,蓋成一個小得簡直不能稱為"工廠"的作業場。因為是爸爸叫上一個勞工用三天時間趕出來的,倒像是窩棚或者倉庫。裡面則有可供兩個人進行繅絲作業的工作檯。
個人工作檯的構造就可以想成用粗角木做成的約2米寬、1.7米高的六面體框架。框架裡面是一個可以裝進兩塊炭火的火盆,火盆上則是放蠶繭燒水的洗臉盆,洗臉盆正前方或者上方裝有三四個紐扣大小的耳子,它們用陶瓷製成並且中部有小孔,可以把蠶絲抽上來。放在沸水中的一瓢蠶繭被煮熟了並解出蠶絲的時候,坐在洗臉盆前面的技工就迅速地把絲的一頭連線到快速鏇轉著的耳子孔里,這樣蠶絲就可以沿著轉面纏繞在後面轉著的三四個小絲排上。只有技工像騎腳踏車一樣用雙腳踩木踏板,才能使"X"形小紡車的繞線板和耳子轉動起來。所以,"嘩啦,嘩啦,嘩啦啦"的聲音就是那些紐扣孔一樣的小小的耳子把蠶絲抽上去時所發出的聲音。
不管怎么說,我們從大邱請來了兩個大嬸當技工,第二天絲工場就開工了。作為紅色鐵皮屋頂房的主婦,媽媽的工作就是給那兩個大嬸打下手。清晨,把兩處炭火都燒得旺旺的,往盆子裡裝好三分之二左右的水,然後把已煮好的一兩瓢蠶繭倒進去,就是媽媽一天工作的開始。還有,給在我們家隔壁寄宿的技工大嬸們準備飯和零食也是媽媽的活兒。而且,因為炭火和熱水噴出的水蒸氣,工作檯炎熱難當,技工們不時地跟媽媽要杯涼水,還有諸如加點蠶繭、把熱水倒到盆里等工作,讓媽媽忙個不停。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