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龍韜》

《六韜·龍韜》

它是戰國時期成書〈六韜〉第三卷文章,原書作者不可考。

六韜·龍韜內容

《六韜。龍韜》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而《六韜。龍韜》為該書第三卷文章,通過武王和姜太公的對話,闡述了用兵做戰的原則。

太公曰:勢因於敵家之動,變生於兩陣之間,奇正發於無窮之源。故至事不語,用兵不言,且事之者,其言不足聽也,兵之用者,其狀不足見也,倏而往,忽而來,能獨專而不制者兵也。夫兵聞則議,見則圖,知則困,辨則危。故善戰者,不待張軍;善除患者,理於未生;善勝敵者,勝於無形;上戰無與戰。故爭勝於白刃之前者,非良將也;設備於已失之後者,非上聖也;智與眾同,非國師也;技與眾同,非國工也。事莫大於必克;用莫大於玄默;動莫神於不意;謀莫善於不識。夫先勝者,先見弱於敵而後戰者也,故事半而功倍焉。

《六韜·龍韜》《六韜·龍韜》

六韜·龍韜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進攻的原則是什麼?
太公說:作戰的形勢是隨著敵人的行動而變化的,臨機應變產生於兩軍對陣的時候,奇正運用來源於將帥智慧與思慮。所以,機要的大事不能泄露,用兵的策略不可外傳,重大決策不容紛紛議論,作行動不可暴露於敵,忽往忽來,獨斷專行而不受制於人,這是用兵重要原則。一般作戰,敵人探聽到我軍興兵,就要研究應付的策略;敵人發現了我軍行動,就要設法破壞我軍行動;敵人了解了我軍企圖,必致為敵所困擾;敵人摸清了我軍規律,必致為敵所危害。所以善用兵的人,取勝於展開軍隊之前;善於除害的,消滅禍患於萌芽前;善於取勝的人,取勝於無形之中;最好的作戰是不戰而屈人兵。所以用死拚硬斗來取勝的將領,不算是好的將領;在失敗之後來設防的,不是聰明的人。智慧與一般人相同的,不是國家的導師;技術與一般人相同的,不能算是能工巧匠。用兵最重要的是所攻克,作戰最重要的是保守機密,行動最重要的是出敵不意,計謀最要的是不被識破。凡是未戰而先勝的,都是先示弱於敵,而後進戰,這樣可以事半而功倍。
70、聖人征於天地之動,孰知其紀,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生死,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
聖人觀察天地的變化,反覆探索其原因,根據日月的運行,遵季節的變化,比照晝夜長短等自然現象,掌握了普遍的規律,就知道萬物的生死枯榮是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的必然性。所以說,沒有摸清敵人情況就去作戰,雖然軍隊眾多,也必定失敗。
7l、善戰者,居之不擾,見勝則起,不勝則止。故曰,無恐懼,無猶豫,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故智者從之而不釋,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善於打仗的人,軍隊處於待機狀態時不受干擾,看到有勝利把握就進攻,沒有勝利把握就停止。所以說,不要懼怕,不要猶豫,用兵的害處,猶豫最大,軍隊的災禍,莫過於狐疑。善於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況決不放過,遇到有利的戰機決不遲疑。因為失去有利條件和錯過有利時機而動,反而會使自己受害。因此,明智的將沖抓住戰機就不放過,機智的指揮者,一經決定就不猶豫。所以才能象迅雷一樣使人不及掩開,象閃電一樣使人不及閉眼,前進如驚馬賓士,戰鬥如狂風驟雨,阻擋它的就被擊破,靠近他的都被消滅,誰能抵抗得了這種軍隊呢!
72、夫將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衡敵,對無立國。

《六韜·龍韜》《六韜·龍韜》

武王曰譯文

善哉!文]將帥用兵,能不聲不響而胸有成竹的叫做神,情況尚未明朗而看出端睨的叫做明。所以懂得神明的道理,作戰就沒有勢均力敵的手,面前就沒有敢於抵抗的敵國了。
武王說:好啊!

《六韜·龍韜》《六韜·龍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