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勝經》

這種投資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班傑明·格雷厄姆創立,經過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CEO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格雷厄姆在其代表作《證券分析》中指出:“投資是基於詳盡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他在這裡所說的“投資”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價值投資的基石,即正確的態度、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

簡介

價值投資
(ValueInvesting)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專門尋找價格低估的證券。不同於成長型投資人,價值型投資人偏好本益比、帳面價值或其他價值衡量基準偏低的股票。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六項法則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準----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成長的三大源泉:
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製藥廠與收購一家製藥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乾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了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畫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機率高時下大賭注。
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複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
在格蘭姆的《有價證券分析》中雖然有對價值投資的詳細闡述,但對於我們中小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掌握其核心:複利、安全邊際、內在價值和實質價值、特許經營權。簡單介紹下:

複利

複利就是“利生利”、就是把每一分贏利全部轉換為投資本金。理解它只要理解了這決定投資成功的“三要素”就可以了-投入資金的數額;實現的收益率情況;投資時間的長短。在世界各國對複利概念理解和運用得最充分的是保險公司,在一份份對承保人頗具誘惑的長期保單後面是保險公司利用複利概念大賺其錢的實質,從某種意義看我們自己對複利概念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就是為我們的未來買了一份最成功的保險。

內在價值和實質價值

首先聲明,它是個模糊的概念,實質價值常規的理解就是收盤價,也就是股票的價格。價值投資的概念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它的內在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這其中提到了市場價格也就是實質價值和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邏輯手段.內在價值在理論上的定義很簡單:它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史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雖然內在價值的理論定義非常簡單也非常明確,都知道,按照這買入股票,哪有不賺錢的道理呢,是非常之好,但是問題在於怎么知道呢?讓普通投資者失望的是它的評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一種明確的計算方法,連把價值投資運用到極致的巴菲特都沒有給出,所以說,說它是個模糊的概念真不為過並且股票價格總是變化莫測的,而股票的內在價值似乎也是變化莫測的?

關於內在價值的評估始終是一個模糊的問題,但以芭老為代表的前輩大師們還是提供了一些“定性”的評估指標:
(1)沒有公式能計算公司的真正價值,唯一的方法是徹底的了解這家公司;
(2)應該去偏愛那些產生現金而非消化現金的公司(不需一再投入大量現金卻能持續產生穩定現金流);
(3)目標公司就是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買進一家容易了解且其未來5年10年乃至20年的獲利都很穩定的公司;
(4)…………………………………………….

其實,我們可以去參考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還有經營能力……總之,要看個人理解了,雖然現在世面上有一些股票軟體說具有價值投資功能,比如布道者軟體的估值模型有對價值投資企業價格的預測,但具體用什麼計算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這裡引用名師的話吧:也許“內在價值”是個個性性的東西,對它的評估一半取決於其本身另一半則取決於評估它的投資者.

安全邊際

和內在價值一樣也是個模糊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它被格蘭姆視為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在整個價值投資的體系中這一概念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簡言之,就是低估的時候在窪地,高估的時候在風險,只有在窪地和企業的內在價值之間才是操作股票的最佳時機。還有一點,安全邊際總是基於價值與價格的相對變化之中,其中價格的變化更敏感也更頻繁而複雜,對一個漫長的熊市而言就是一個不斷加大安全邊際的過程,常見的程式是:安全邊際從窪地到內在價值,只有當安全邊際足夠大時總有勇敢而理性的投資者在熊市中投資---這才是沒有“永遠的熊市”的真正原因。對於現在來說,很多股票都在其內在價值之下,也就是處在窪地價格。

特許經營權

也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簡單的來說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可以是是經歷長期歷史考驗的結構性特徵,比如獨家政府認可、消費者偏好與習慣成自然、基於長期秘密配方或專有技術(專利)的低成本供給優勢、及在規模經濟基礎上與以上因素相關的大量市場份額等等.比如可口可樂的配方等等……這裡還要說明一點,特許經營權並不是企業價值投資雖然占有很大的意義,但不是先決條件。根據個人理解吧!

價值投資很深奧,不是我三言兩語可以寫清楚的,我寫的只不過是一些我的理解和平常的一些筆記心得之類的,但最重要的是能在A股市場上大展拳腳。現在價值投資慢慢為國人所接受,很多人趨之若鶩-跟著大師走。其實這樣不然,每一個投資者要尋求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老巴可以拿一隻股票拿上十年八年的,你呢?三天還是五天,三個月還是五個月?很多人目前還是在使用及技術分析也就是看k線圖看指標等分析股票,這樣也未嘗不可,畢竟技術分析是經過很多大師的研究和經過市場的驗證的。雖然價值投資才進入我們的視野中不久,但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投資者一沒有巴老那樣對價值投資獨到的理解和運用,也沒有十分良好的心態(大部分人)。就在目前流行的技術分析和即將成為主流的價值投資中間尋找一個中間點,我個人推薦把技術分析和價值投資結合起來,技術分析找買賣點,價值投資選股。技術分析很多人都會,但具體怎么尋找具有價值投資的股票,就看個人了……

價值投資的內涵

價值投資就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相對於它的內在價值大打折扣時買入其股份。打個比方,價值投資就是拿五角錢購買一元錢人民幣。

這種投資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班傑明·格雷厄姆創立,經過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CEO沃倫·巴菲特的使用和發揚光大,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的美國受到推崇。

格雷厄姆在其代表作《證券分析》中指出:“投資是基於詳盡的分析,本金的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他在這裡所說的“投資”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價值投資”。價值投資有三大基本概念,也是價值投資的基石,即正確的態度、安全邊際和內在價值。

格雷厄姆注重以財務報表和安全邊際為核心的量化分析,是購買廉價證券的“雪茄菸蒂投資方法”;而另一位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重視企業業務類型和管理能力的質化分析,是關注增長的先驅,他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方法,是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和分支。而巴菲特是集大成者,他把量化分析和質化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價值增長投資法,把價值投資帶進了另一個新階段。巴菲特說:“我現在要比20年前更願意為好的行業和好的管理多支付一些錢。本傾向於單獨地看統計數據。而我越來越看重的,是那些無形的東西。”正如威廉·拉恩所說“格氏寫了我們所說的《聖經》,而巴菲特寫的是《新約全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