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狀態》

《傳承-狀態》

《傳承-狀態》,廈門街頭"房奴"雕塑躥紅網路,創作者解釋含義,雕塑體現的是理想、傳統與現實分離及壓迫感。

走紅網路

《傳承-狀態》《傳承-狀態》

手撐地面,腳掌繃直伸向天空,身上壓滿有裂紋的紅磚——立在思北路口附近多年,這座名為《傳承-狀態》的城市雕塑,因為網友提出“房奴雕塑”的概念,迅速躥紅網路。

背後故事

《傳承-狀態》《傳承-狀態》

疑問1 最初駐紮在哪?

有讀者問,自己在海灣公園和雕塑合影過,這是怎么回事?據了解,雕塑來自2003年我市的第一屆大海音樂雕塑展。四川年輕藝術家李冰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泥塑的初稿,並被主辦方選中獲獎——泥塑初稿當時在海灣公園展覽過。後來,考慮到城市雕塑要放在人氣旺、觀眾多的地方,泥塑初稿在2年後被放大製成銅質雕塑,放置在思北路口附近。

疑問2 為什麼倒立?

雕塑為什麼倒立?身上的紅磚為何有裂紋?

李冰解釋,其實倒立體現的是理想、傳統與現實的分離,以及與此相關的壓迫感。用手走路,違背了腳踏實地的理想與傳統;而且原本雙手已經不堪身體的重負,再加上紅磚,讓人一看就有壓迫感,是在壓力下行走。“裂紋是故意製作的。”李冰說,裂紋也是要表示壓力太大,這是整個雕塑的表現語言,“巨大的壓力會轉嫁到人身上。”

含義

作者 “房奴”說反映現實

對於網友給出的“房奴雕塑”的說法,李冰顯得不吃驚——他回憶起一個細節:早在2003年,就有人提出這個說法。“當時是在創作現場。”他說,剛把泥塑的雛形做出來時,就有人提出這是“房奴雕塑”,磚代表房子,壓得人喘不過氣。

這和李凍的創作初衷並不盡相同,“紅磚屬陶,代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厚重地壓在人身上。”李冰說,從房奴的角度去理解,只是截取了整個雕塑含義中的一個層面。但李冰覺得,這種解釋很具有時代特色,“這種關聯現實的投射,會讓雕塑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