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衛國戰爭》

《偉大的衛國戰爭》

《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俄羅斯電視台推出的一部以表現蘇聯衛國戰爭為主線的紀錄片電影,此片採用3D立體技術以表現戰爭的殘酷與激烈。

基本資料

史達林史達林

類型:軍事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俄羅斯
語言:國語
上映日期:2011
片長:50分鐘/集,共8集

劇集簡介

蘇聯衛國戰爭是一段用無數次戰鬥與犧牲、用眾多生命演繹的歷史。《偉大的衛國戰爭》8集系列紀錄片採用了3D動畫技術,並通過大量珍貴的史料、慘烈的戰爭場面、冷峻深沉的解說和雄渾悲壯的配樂賦予了這部紀錄片史詩般的風格,以此展現戰爭期間眾多令人震驚震撼、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事件 。

歷史背景

《偉大的衛國戰爭》《偉大的衛國戰爭》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15分,德軍以總兵力550多萬人的空前作戰規模,對蘇聯發動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軍事打擊,襲擊了蘇聯西部邊境的幾個大軍區。德國空軍首先突襲了西部邊境的蘇聯空軍機場,然後大批德軍裝甲坦克集群在寬大的正面向蘇聯發起了快速攻擊,蘇軍應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的開端,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年,以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迫使德國投降而結束。蘇德戰場被稱為二十世紀最為慘烈、最為血腥的戰場。蘇聯把這場戰爭稱之為“偉大的衛國戰爭”,它對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

影片特徵

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選取了當年拍攝下來的黑白影像和親歷者的回憶錄片段外,還運用了最新的三維動畫技術和大量的再現畫面,展示蘇聯紅軍艱苦卓絕的作戰歷程。為演示蘇德雙方的裝備、兵力以及戰爭的情勢,該片以精心製作的三維動畫模擬出實景,令觀眾一目了然。戰場上,蘇德雙方的軍力對比,從地面的坦克陣到空中的飛機群在數量上的變化,三維動畫將此演繹得一清二楚。例如,在第五集《激戰庫爾斯克》中,大量三維動畫的使用,把蘇軍從一開始對德軍的“虎式坦克”無還擊之力,到最終研發出新型炸彈,令德軍裝甲部隊損失慘重的過程,描述得形象直觀,即使是對軍事知識了解不多的觀眾,也能看得明明白白。而大量再現場面的拍攝,則彌補了檔案影片不足的遺憾,也有利於展示戰爭場面的宏大和戰爭細節的震撼力。戰場上,火光沖天,在密集的火力掩護下,英勇的蘇聯紅軍不畏強敵,奮不顧身地向前衝鋒;夜幕低垂,值守在戰壕里的紅軍戰士手拿武器,目光炯炯地望著前方……片中,再現場面與真實紀錄影像的交疊使用,使蘇聯衛國戰爭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再遙遠。
紀錄片《偉大的衛國戰爭》風格冷峻深沉,但始終洋溢著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精神。與此相匹配,片中的音樂也同樣,激越雄壯、磅礴大氣,歷來為人所稱道。值得一提的是,配音員謝猛的精彩配音,為全片增色不少。謝猛極富表現力的述說,如金屬一般剛勁而脆亮,正是衛國戰爭中千百萬不屈不撓蘇聯軍民發出的聲音;而他為各個戰爭親歷者的配音,則呈現出完全迥異的神奇變化。

第二季

簡介

第二季仍然延續了第一季的敘事方式,按照時間順序,展示了從衛國戰爭爆發到取得全面勝利的全過程。與第一季不同的是,第二季更加側重於戰爭揭秘,不僅描述了基輔戰役高加索戰役等第一季節目中少有涉及的戰役,還從海戰、空戰、游擊戰、諜報戰等各個不同的側面來展現衛國戰爭的艱苦卓絕。第一季節目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為結尾,而在第二季中,則補充了對日作戰的內容,蘇聯紅軍在遠東地區打敗日本關東軍的史實,在節目中得以展現。
蘇聯衛國戰爭經歷了退卻、堅守、反攻到最後勝利的幾個階段,面對強大的敵人,蘇聯軍民不斷調整鬥爭策略,與德國法西斯奮戰到底。

分集簡介

第一集:基輔1941

《偉大的衛國戰爭》《偉大的衛國戰爭》

1941年6月,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南下聯合原屬南方集群的克萊斯勒坦克集群,由北向南插向蘇軍西南方面軍右翼,同時南方集團軍主力從正面向第聶伯河右岸的西南方面軍所屬部隊發起突擊,迅速割裂了西南方面軍與蘇軍南方方面軍的聯繫。蘇軍統帥部判斷失誤,史達林命令蘇軍西南方面軍不惜一切代價誓死保衛基輔,如果基輔陷落,莫斯科將受到巨大的威脅。西南方面軍企圖依靠堅固的碉堡能夠抵擋德軍的鐵蹄,但是消極被動的陣地防禦加上錯誤的指揮決策,注定蘇軍面對德軍勢如破竹的重兵壓境,也只能慘遭揉捏,在規模浩大的基輔合圍戰中,蘇聯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最終難逃全軍覆沒的厄運,基輔陷落。
基輔戰役,是世界戰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戰。對德軍而言,從戰役上來看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傑作,而且還獲得了富饒的烏克蘭和頓涅茨盆地;但從戰略上來看,德軍將龐大的中央集團軍群投入到基輔戰役中,使得進攻莫斯科的行動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對蘇軍來說,由於戰略指揮失當,導致西南防禦門戶洞開,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戰爭損失。不過,由於有了西南方面軍的頑強抵抗,對打破德軍的閃擊戰計畫起到了重大抑制作用。
第二集: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

戰爭期間,蘇聯空軍在1941年的夏天轟炸了羅馬尼亞油田,德國因此修改了他們的進攻計畫,集中了所有南方軍團的力量對塞瓦斯托波爾發起了進攻,蘇軍為保衛黑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爾,在1941年10月30日至1942年7月4日,與德軍第11集團軍進行了艱苦的、持久的防禦戰役,直至彈盡糧絕不得不撤離刻赤半島。塞瓦斯托波爾防區的局勢急劇惡化,最後德軍占領塞瓦斯托波爾。此戰,蘇軍因寡不敵眾而最終失利,但陸海空三軍密切協同,進行積極防禦,在德軍後方牽制其兵力長達250天之久,給德軍以重大殺傷,有效牽制了德軍在前方戰場的兵力。
第三集: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

勒熱夫突出部是典型的山地地帶,地形非常複雜,河流眾多,尤其在突出部的左翼,群山環抱,森林密布。複雜的地形加上距離莫斯科僅120英里的位置,使得勒熱夫成為了德俄雙方的必爭之地。1941年10月,隨著鐵路爆炸聲,德軍在經過數月激戰後最終占領了勒熱夫突出部,並把持著各個制高點,使得德軍對蘇軍的進攻路線一覽無餘。史達林很快任命鐵木辛哥替換朱可夫,並於1941年冬季發動反攻。起初,戰役進行得很順利,但由於補給通道不佳,蘇軍第22、第29及第39軍團被德軍包圍。為解除這個對德國第9軍團側翼的威脅,德軍發動塞德利茨行動,被包圍的蘇軍被徹底消滅。從1941年冬季到1943年初的長達15個月的時間裡,蘇德多次交戰。勒熱夫戰役的主要意義在於牽制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龐大兵力,使得德軍12個師從蘇德戰場其他地段,包括從南方調到該交戰地域,德軍還被迫放棄了預定在西方向實施的數個局部進攻戰役。
第四集:高加索戰役

在巴巴羅薩計畫及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開始了第二次的“閃電計畫”,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控制高加索油田。德軍企圖合圍殲滅羅斯托夫以南及其東南的蘇軍,而後從西面迂迴高加索山主脈,奪取新羅西斯克、圖阿普謝。同時從東面進行迂迴,攻占格羅尼、巴庫。在實施迂迴機動的同時,翻越高加索山主脈中部各山口,前出到提比里西;庫塔伊西、蘇呼米等地域。德軍占領高加索後期望癱瘓黑海艦隊各基地,從而確保黑海制海權,但蘇軍在少將S.Goriunov和K.Vershinin率領的航空黑海艦隊的支持下,徹底粉碎了德軍的計畫,重創德軍的精銳軍隊和航空兵。
第五集:空中大戰

雖然在1941年6月22日戰爭的第一天,蘇聯西部邊境的66個機場遭到德國空軍的突擊,蘇聯空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巨大。但是蘇聯空軍並沒有因此而被毀滅,而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奮起迎戰,經受住了血與火的嚴峻考驗。他們在衛國戰爭的年代裡,蘇聯空軍先後在1942年3月完成了重組,在1943年夏季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取得巨大勝利,最後在1943年下半年對德國空軍發起了全面反攻。
衛國戰爭的四年中,蘇聯空軍和地面部隊緊密配合,共出動飛機400萬架次,給予敵人以毀滅性的打擊,消滅了敵人有生力量和武器,不斷加速了地面部隊的勝利,為戰勝德國法西斯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第六集:大海戰
1941年6月21日凌晨,蘇聯海軍各部隊投入最高的戰鬥警報,北方艦隊、紅色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平斯克艦隊、多瑙河艦隊立即進入一級作戰準備,各海軍基地所在城市也同時實施了燈火管制,剎那間陷入一片黑暗。德國飛機乘著黑暗抵達塞瓦斯波爾上空,按計畫他們要向這一軍港的航道投放水雷以便將黑海艦隊封鎖在港內,然而由於蘇聯海軍預先實施了燈火管制,德機在黑暗中無法找到投放水雷的位置。蘇軍防空部隊的探照燈突然間同時打開,岸上及艦艇上的高射炮向空中猛烈開火,與前來空襲的德機展開了激戰並將其擊退。
德軍意識到控制海上運輸的重要性,安排德國空軍加強了它在挪威北部的兵力。從此以後,盟國運輸船隊就同時遭受到德國空軍和德國海軍的襲擊,到了1942年,德國已基本切斷了通向蘇聯的北部補給線,盟軍的軍艦和運輸船隻損失慘重。蘇聯海軍與盟國協同作戰,到1943年,東波羅的海的形勢開始發生急劇變化,蘇聯海軍不斷擴大兵力,清除並突破水雷障礙。隨後,芬蘭的投降以及蘇聯陸軍在波羅的海各國的攻勢,造成了一種迫使德國海軍放棄芬蘭灣和東波羅的海的局勢。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將大部兵力留在喀琅施塔得和列寧格勒,用炮火支援陸地戰役,完成了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應盡的責任。
第七集:游擊戰
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游擊隊牽制了德軍52個師,比盟軍在第二戰場上面對的德軍總兵力還要多。這一點恐怕鮮為人知。同樣鮮為人知的是,衛國戰爭中蘇聯第一支游擊隊就成立於戰爭爆發當天,即1941年6月22日。1942年5月,蘇聯決定正式有計畫地展開游擊戰並設立了“游擊運動總司令部”。英國作家司各特曾寫道,要想包圍游擊隊員,那真好比竹籃打水。軍隊指揮員只從地圖上找大路,而游擊隊員們只鑽小道,眨眼工夫便無影無蹤。希特勒雖有百萬大軍卻對付不了游擊隊,道理就在於此。游擊隊的主要功績並不在於給敵人造成多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它牽制了敵人的大量正規部隊。朱可夫元帥說:“德軍不得不在自己的後方開闢第二戰場,投入大量軍隊來對付游擊隊。這對蘇德戰場的總體態勢以及整個戰爭的結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第八集:諜報戰

戰爭爆發後,大量德國特工滲入戰爭前線,從事偵察和破壞活動。面對德國情治單位的猖獗進攻,蘇聯諜報機構經歷了迅速的改組,建立了一個集中控制的偵察體系,情報工作的重點轉為為戰爭服務,與法西斯德國展開了全方位的較量。在蘇聯的諜報網路中,湧現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特工佐爾格等一大批功勳卓著的人員。出色的諜報工作,成為蘇軍在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
第九集:大反攻

1945年1月17日華沙被成功解放,之後蘇聯坦克部隊以飛快的移動速度突襲德國各大機場,德國人正在準備他們的飛機起飛了。白俄羅斯人的進攻3日在東普魯士面前不那么成功。德國人撤退到哥尼斯堡。接著德國人失去了西里西亞工業地區。1945年4月16日,為在美英之前攻占德國首都柏林,儘快結束歐洲戰事,蘇軍發起規模空前的柏林戰役。蘇軍參戰兵力達250萬人、火炮4.2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餘輛、作戰飛機7500架。德軍投入的兵力約為100萬人、火炮萬餘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輛、作戰飛機3300架,5月8日就結束了戰役。此役蘇軍共擊潰德軍93個師,俘虜德軍官兵約48萬人。柏林戰役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滅亡、蘇德戰爭和二戰歐洲戰場戰事的終結。

第十集:對日戰爭

根據蘇、美、英三國首腦的雅爾達會議決定,在德國投降和歐洲戰爭結束後2個月或3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對日本作戰。1945年8月9日凌晨,在蘇聯遠東軍總司令A.M。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指揮下,蘇軍157萬多人在太平洋艦隊和紅旗黑龍江分艦隊的協同配合下,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總攻擊。同時,對朝鮮北部的日軍發動進攻。到8月30日為止,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的關東軍各部隊均被解除武裝。此外,蘇軍還攻占了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各島嶼。9月2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