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行家》

《假行家》

《假行家》 內容簡介 :在《曲藝概論》一書中,侯寶林、薛寶琨等人認為,傳統相聲具有思想價值、認識價值、美學價值。《中國相聲論》對傳統相聲中的認識價值進行了闡述,主要突出了文化傳統印記,具體體現為“文化遺產、風情習俗、社會行業”三個部分。我以為概括得非常好。

內容簡介

《曲藝概論》一書中,侯寶林、薛寶琨等人認為,傳統相聲具有思想價值、認識價值、美學價值。《中國相聲論》對傳統相聲中的認識價值進行了闡述,主要突出了文化傳統印記,具體體現為“文化遺產、風情習俗、社會行業”三個部分。我以為概括得非常好。在有些傳統相聲里,還存在著另一種認識價值,即認識真理的價值。這種價值來自傳統相聲中某些作品的深層底蘊,使人聯想到今天的世相與生活,從而給人以更多的思索。

假行家》就是這么一個段子。

《假行家》是單口相聲中較有代表性的一段。從張壽臣到劉寶瑞越演越火。究其原因,這裡也有著耐人尋味的多方面的內容。整段相聲充滿趣味,讓人笑後有所思考。

相聲給我們的思考是“滿不懂”與“賈行家”二位,既無開藥鋪經驗也無做生意的頭腦,最終走向的是失敗的結局。在相聲中,賈行家能說會道,胡吹白咧,雖有買賣人的一些見風使舵的本領,但他沒有開藥鋪的直接的、具體的經驗。

“滿不懂”其人,對這場鬧劇的始末,應該承擔主要責任。他本人對藥鋪生意也是既無感性認識,又無理性認識。他還不及時糾正錯誤,對賈行家聽之任之。在賈行家幾次錯誤中,“滿不懂”一讓再讓,原諒再三,致使自己被當成藥材賣給人家,妻離子散,鑄成錯上加錯的悲劇。

“滿不懂”和“賈行家”是一對兒矛盾,他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為表里。這二位如果其中一位是明白人,這台鬧劇似的戲也就唱不成了。

在討論《假行家》的時候,還不能忽略另一個因素,就是賈行家為什麼能接二連三的以假成真?使賈行家自信、自以為是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那幾位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受益者。花幾分錢買白芨、卻得到價值多少倍的肥母雞;花少許錢買“銀硃”,卻意外得到貴重的銀珠子。這幾位顧客貪得小便宜,沾沾自喜,圖小利忘大義,保護自己既得利益而放棄實事求是原則,也促使賈行家為所欲為,在他以假充真的道上越走越遠,給藥鋪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失。

在這段《假行家》里,處處充滿矛盾,在整個鬧劇中,唯有姓陳的皮匠頭腦冷靜。他雖改變不了現狀,制止不了鬧劇卻能獨善其身未與錯誤同流。滿夫人雖說批評了“滿不懂”和“賈行家”,卻沒有勇氣指出他們的錯誤。

欣賞《假行家》之後可以引發人們關於真理與謬誤的許多聯想。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經濟建設大張旗鼓,在數不清的中外合資與開發建設中,類似《假行家》的醜劇、鬧劇,報刊上也時有披露,這給國家與民眾造成了莫大的損失,最後只來一句:“錯誤難免、先賠後賺”類似賈行家的口頭禪,或是“只當交了學費”之類的現代語,於國於民恐怕太虧了!

傳統相聲中類似《假行家》的作品還有不少,有待於我們認真研究探討,使相聲在娛人于樂中發揮它“以笑省人”的戰鬥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